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

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4/2/5 5:18:25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当今宜先文后武。

贾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鬼才,人称“毒士”,以算无遗策著称,听贾诩话的人,无往不利;不听贾诩话的人,往往要吃大亏。贾诩谋略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背着沉重的责任,做事免不了瞻前顾后;但贾诩始终冷眼旁观,以最清醒的姿态为主公献计。

[var1]

再加上头脑灵活、分析缜密、擅长四两拨千斤,贾诩频繁换主公却一直深受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在贾诩的献计生涯中,有一条计策堪称最毒,兵不血刃便让蜀、吴在强大的魏国面前失去了招架之力,贾诩究竟做了些什么?

身为一个谋士,要随机应变。贾诩早些年在路上走,被氐人给抓了个正着,他面不改色地忽悠道:“我是段颎外孙,只要你们不杀我,我家人肯定花大价钱来赎!”贾诩太聪明,不说“你们敢杀我,外公一定不会放过你们”,而是用迂回的办法,让氐人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然后因为忌惮边将段颎,放他回去。

[var1]

除了贾诩外,其他同行者都被氐人杀了,足见贾诩的临危不乱。出身凉州派的贾诩,在董卓被杀后,阻止了李傕郭汜散逃,指出你们逃了就是死,聚集人马、散布谣言、攻入长安,反倒能活得久一点!贾诩的智谋让李傕郭汜心服口服,甚至有点害怕。

两人想用高位让贾诩彻底效忠,但贾诩怎么可能看不出他们无法长久?贾诩推拒了侯爵、尚书仆射,因为他心里清楚,位置再高,主公不济事,也不过转眼就成了空。李傕郭汜争斗的时候,贾诩中立,让他们看在自己面子上别做得太过分,甚至还帮其他大臣和献帝。身为谋士,贾诩完美演绎了什么叫给自己留退路。

[var1]

随后贾诩投奔了同乡段煨,看出段煨忌惮自己在军中的声望,主动离开,去了张绣身边,理由是自己走了,段煨反而会善待他家人,张绣缺谋士,也会善待自己。袁绍和曹操摆开决战架势,张绣感觉袁绍更厉害,准备站到袁绍那边,又是贾诩指点,告诉他曹操才会是笑到最后的人!

甚至连袁绍失败,也有贾诩的算计。曹操对上袁绍,虽然明白袁绍能力不足,但到底还是有几分不自信,贾诩却告诉他,兵贵神速,不要与袁绍长期相持,这才有了乌巢烧粮。贾诩正式站到曹魏阵营之后更传奇了,曹操不听他的话,导致赤壁大败;听了他的话,离间马超韩遂,就取得了关中大捷。

[var1]

甚至曹操立世子,犹豫不决,也是贾诩用袁绍、刘表的例子暗示“立幼不立长会生祸乱”促使曹操下定决心立了曹丕。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雄心勃勃,想继承父亲遗志,灭蜀吴实现统一,贾诩却不赞同这么快就对蜀吴下手,献出了人生中最阴毒最迂回的一条计谋: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贾诩)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var1]

贾诩认为,蜀国和吴国虽然不如魏国实力强大,但一时间也难彻底灭掉,不如效仿“舜舞干戚”,先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大,让蜀国、吴国从内部生乱,让蜀人和吴人从心底里认可归属魏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削弱两国实力、自己牢牢掌握主动权,静待时机一举吞灭蜀吴。

实际上,贾诩所提出来的招数,就是三国版的“和平演变”。这4个字向来是美国的“杀手锏”,当年苏联的剧变就属前车之鉴。贾诩的谋略比美国早了千年,曹丕不听贾诩的话导致征吴失败,而后魏国总结了经验,慢慢瓦解蜀国和吴国内部,攻灭蜀汉时,益州之民举手纳降,皇帝刘禅放弃抵抗,恰好证明了贾诩的高明。

[var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居安思危,才是长久之策。平静的湖水之下,可能暗潮涌动;裹着糖衣的炮弹,吃下便会倒地不起。贾诩是所有人眼中的“毒士”,但贾诩的谋略,却也可以在千年之后引人警惕。

更多文章

  • 韩非为什么得不到秦王嬴政的重用?是谁害死了他 是不是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非之死是李斯所害吗,韩非是什么时候进入秦国的,历史上的韩非和嬴政是什么关系

    [var1]郑国渠疲秦的计划,韩王派了一位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然后劝说秦王嬴政兴修水利,让秦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渠,然后就无力东出了。秦王嬴政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阴谋,就把郑国给抓起来了,秦王大怒要杀死郑国。郑国却不慌不忙的对秦王嬴政说:“大王,兴修水利虽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水利工程修好后,会

  • 魏国李悝变法:真正意义上的法家文明肇始!战国首强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李悝变法主要内容,魏国李悝变法哪一年,李悝变法的原因和效果

    不论是文化作者还是历史作者,都会给出各自的答案。但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变法文明和求变图强的潮流,四大文明古国当中绝无仅有。其实一提到新政变法,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商鞅变法以及封建时代的正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等。但是若论过去,恐怕连夏商周时期的禹刑,汤刑,礼乐制度的构建,管仲改革,其实都

  • 雍正王朝:臣子们为何不愿臣服雍正?管仲的这句话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管仲对雍正的评价,雍正王朝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雍正王朝的成功之谜

    [var1]皇子时代,反对他的人已经不少胤禛一登场,就展现出铁面无私的个性,还被人冠以“冷面王”的称号。人都愿意与热情的人打成一片,就是像老八那种,但会对胤禛那种敬而远之。胤禛也不怕得罪人,黄河发大水,他跑到户部去清查账底。户部在胤禩的管理下,钱被百官给借走,账本就乱得一塌糊涂,你胤禛一查,不是揭了

  • 魏国人才培训基地-西河学派:承于儒家,如何助魏国成战国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河学派位置,战国时期魏国西河学堂,战国七雄魏国的人才

    魏文侯春秋战国乱悠悠,皇图霸业几时休,谈及春秋战国,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一个字“乱”。天下征战,生灵涂炭是诗句之乱,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是秩序之乱,百家争鸣,学派纷纭是思想之乱。大乱世必有大霸业,无论是战国七雄亦或是春秋五霸,都是一时之赢家。今天谈一谈战国七雄当中魏国人才培训基地——西河学派,如何助魏

  • 韩国学者晒出3大证据,扬言孔子是韩国人,网友看后笑出了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国说孔子是韩国的是真的吗,韩国人对孔子有什么评价,韩国专家谈孔子

    孔子,山东曲阜人,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在生前曾熟读百家经史,后来又周游列国看遍天下风貌,将读万卷书跟行万里路相结合,最终创立了儒家学说。而儒家自汉代以后,就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思想,对我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孔子也被后人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得到了无数中国人的敬仰

  • 魏国昌:通晓中西医的潜伏者,32岁牺牲于苏联,牺牲46年公布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烈士遗孤晚年一身伤病,生活艰难。董洪泽告诉表哥,他现在正在争取让舅舅魏国昌烈士"魂归故里",在康平县烈士名录上写上"魏国昌"的名字。而魏宗久却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件事他可能终其一生都看不到了。当年魏国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严格按照党组织的规定,没有告诉父母和妻儿,只有少数几位领导人知道。从事秘密工作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为何说是宋国的至暗时刻?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靖康之耻有哪些影响,靖康之耻主要发生了什么

    后妃、公主、宫女都被当做阶下囚,大宋至暗时刻彻底来临,而这个时候并没有骑着白马的王子拯救宋帝国。宋帝国的皇帝、皇族、嫔妃、大臣接近3000余人被金人掳掠,京城的各类财宝洗劫一空。此外,我们需要给靖康之耻贴上三个标签,分别是带来沉重灾难、宋王朝的百年国耻、汉族历史上的一次大劫。[var1]靖康之耻的持

  • 赢政只是下令让吕不韦迁到巴蜀,为何吕不韦收到信之后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嬴政与吕不韦真实历史,吕不韦为啥不杀嬴政,吕不韦对嬴政的影响

    [var1]秦王嬴政确实没有下令让吕不韦去死,但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仅仅25个字,没一个字含有让吕不韦自杀的意思,但是字字如刀,杀气重重!以吕不韦之精明何须明示?以秦王嬴政之精明岂会让自己背负刻薄寡恩的骂名?这就是高手之间的

  • 长平之战大胜后,秦昭襄王为何赐白起一死,却让范雎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范雎杀白起,范雎为什么阻止白起灭赵,史书范雎为何要杀白起

    秦昭襄王乃是少有的明主,他赐白起一死,绝不会出于一己之私愿。秦昭襄王为何赐死白起,却让收取贿赂,极力罢战给了赵国喘息机会的范雎善终呢?他的决定其实没错。[var1]将相之间的事情始末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卒45万,威名显赫。在白起看来,经此一战,赵国已经失去抵抗之力,如果不给他喘息时机,以大胜之师乘胜

  • 配享曹操宗庙的26位魏国功臣,郭嘉排在最后,第一则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魏第一谋士郭嘉简介,曹操的军师排名郭嘉,历史上郭嘉对曹操的贡献

    [var1]曹操死后,被供奉在魏国宗庙里。为了表彰魏国的开国功臣,从魏明帝曹叡时期开始,便将一部分死去的功臣配享曹操宗庙。根据史书记载,一共有二十六位魏国功臣得以配享曹操的宗庙。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六位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是分为五批进入的。故而,他们的配享次序是不同的,谋士郭嘉位列最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