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曾经称赞过朱元璋,说他在古代所有的皇帝中,其军事才能是可以排在第二位的,但是由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这件事是他被误解了近千年,其实如果你看到朱元璋说的话,你就会对朱元璋肃然起敬,并消除对朱元璋的误解了。
众所周知,古代皇室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皇帝挑选继承人的时候要遵循,立长不立幼的原则。也就是长子为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说实话这个规矩是很坑爹的。皇帝位当然是有才能的居之了,皇帝有那么多老婆,又生了那么多儿子,就是为了从中选择优秀的人才立为储君。可是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太子是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主儿,岂不是要葬送祖宗的江山了吗?
还好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可塑之才,这一点朱元璋还是很满意的,也完全符合朱元璋的期望,但是朱元璋发现朱标身上的一个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朱标特别的仁慈,历史上有很多功高震主的事例,尤其是皇帝比较弱小的时候,就会被一些有功之臣挟持,把持朝政。
于是朱元璋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千方百计的找理由除掉那些有功的臣子,为的就是为儿子扫除登基之后的一切障碍。但是儿子朱标看到父亲这样大开杀戒,于心不忍,于是就劝诫父亲朱元璋不要乱开杀戒,朱元璋很是惊讶,但是没有说话,而是走到院子里,把满是荆棘的树枝放在地上让朱标捡起来。
朱标一看,这满是荆棘的树枝怎么下手捡起来呢?朱元璋还是没有说话,而是拿毛巾将树枝捡了起来,另一只手用宝剑将荆棘全部削掉。然后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我之所以要除掉那些功臣,这都是为了儿子你呀。这些功臣好比这树枝上的荆棘,他们都是和我出生入死之人。现在我还活着,可以镇得住他们,如果有一天我去世以后,他们自恃功高又有我赐给他们的丹书铁券,你是无法控制这局面的”。
朱元璋处心积虑的杀功臣,其实是在为儿子朱标扫清政治上的障碍,也是为了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固长久。所以我们在评论一个人时,一定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作为一个父亲,他想要让自己的江山永固,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在皇位上坐得更容易,即便杀开国功臣是错的,但是为了后世江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虽然朱标由于英年早逝,没有继承大统,但是他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在朱元璋的帮助下还是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