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帝为何会成为亡国君?只因犯这两致命错误,李自成成殓尸人?

崇祯帝为何会成为亡国君?只因犯这两致命错误,李自成成殓尸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68 更新时间:2024/2/16 19:29:16

崇祯朱由检能继位原本就是一个“意外”。天七年,崇祯的哥哥“木匠皇帝”朱由校到西苑乘船游玩,结果掉到水里,虽然没被淹死,却因惊吓落下了病根,后来饮用了尚书霍维华进献的“仙药”后,很快便卧床不起,过多久便一命呜呼。由于朱由校当时没有生下一儿半子,崇祯便这样成了继位者。

崇祯帝继位伊始,就大力清除阉党。在整个过程中,崇祯帝所展现出来的隐忍与果断确实非同凡响,他先是麻痹魏忠贤及其党羽,在魏忠贤试探性地递交辞呈时,他一方面果断回绝,另一方面极力夸赞魏忠贤对朝廷的巨大贡献。

随后,崇祯抓准时机先后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客印月及兵部尚书崔呈秀,夺回兵权,彻底孤立了魏忠贤。此时朝中的大臣们看到了形势的转变,于是纷纷弹劾阉党集团,崇祯于是借着海盐县的贡生钱佳徴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的时机,把魏忠贤革职问罪,最后处死。其阉党也是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朝中焕然一新。

根据史料记载,崇祯帝为了重振朝政,以身作则,做到了: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宵衣旰食,光《罪己诏》都写了六次,可最终也没有迎来大明王朝的复兴,因为崇祯随后犯了两大致使的错误。

第一错——错用身边人。他重用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结果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使得刚有转机气象的朝政又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去了。

据史书记载,崇祯帝临死前留下了这样一道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其中诸臣误朕这4个字道破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因。

崇祯帝后来发现这些东林党人能力确实很一般,并没有真正解决内忧外患,于是再次启用身边的太监。结果再次形成宦官奸臣当道的局面。再加上崇祯性格急躁、刚愎自用,国势一落千丈。

第二错:处死袁崇焕

明末袁崇焕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崇祯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只一句就赢得了崇祯帝的欢心,4个字:五年复辽。为此,崇祯给了一项特权:尚方宝剑。于是崇祯摇身一变,成了东北地区和渤海湾部分地区的最高指挥官。

摄于袁崇焕的威名,清皇太极于是积极联系袁崇焕,声称愿意“去帝称汗”,积极寻求与明廷和议,但崇祯认为流匪不足为惧,一进议和一事被搁置了。后来清军大肆入关报复,明朝也集中军队与清朝开战。此后中原叛乱再起,明廷疲于两线作战。同样,李自成攻入北京前,曾给崇祯明确表过态,只要明廷能封他作河南王,他可以马上调转枪口跟八旗开战,但崇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与后金军鏖战,经过艰难的战斗后,皇太极率军撤退。

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原因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有谋反之心。生性多疑的崇祯于是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处死了袁崇焕。

可以说,崇祯杀袁崇焕确实是自毁长城。

崇祯十七年月十八日晚上,李自成兵临内城,宫中大乱。崇祯帝命人将太子等人送到外戚家中避难,之后传旨让后宫一应人等自尽。周皇后及中嫔妃、宫人都遵旨自缢,随后崇祯先后砍死昭仁公主、砍伤长平公主。

第二天,见无一人前来护驾,崇祯长叹一声,与王承恩一起登上皇宫后的煤山,以发覆面写下血书后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脖子槐树上。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一棵海棠树上。

两天后,崇祯与王承恩的遗体被发现。李自成面对着崇祯帝的慷慨殉国的行为着实感动,于是便下令厚葬崇祯帝,但是由于崇祯没有修陵墓,李自成只能将他和周皇后葬在田贵妃的墓中。在下葬前,李自成先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放在东华门外,但前来哭祭的明朝臣子只有寥寥数人。李自成失望之余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葬于田贵妃墓中。

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当即下旨要以明帝王礼仪改葬崇祯帝,据《清世祖实录》记载,清廷下令以礼改葬崇祯帝后,并营建思陵建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错杀了李岩,为何手下第一猛将刘宗敏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手下猛将刘宗敏,李自成败在刘宗敏身上吗,刘宗敏和李自成谁厉害

    然而,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放任部下胡作非为,比如,刘宗敏等人严刑拷打明朝官员,逼他们按照官职大小交出钱财,最终导致丧失了民心,最后,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勾结清军击败,仓皇退出北京。李自成失败的原因,除了放任部下胡作非为,失去了民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冤杀了自己的“智囊”李岩,导

  • 李自成跟朱元璋的3处惊人相似,难道李自成推翻明朝是天意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与李自成对比,历史上的李自成和朱元璋,朱元璋和李自成有什么不同

    身世背景相似。朱元璋祖上世代贫农,穷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小小年纪去给地主家放牛求口饭吃,十七岁的时候,家乡爆发一场大瘟疫,父母以及长兄在一个月内接连去世,安葬好父母之后,为了活命,朱元璋去了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寺庙里也待不下去了,朱元璋云游四海,乞讨化缘,生活过得艰难坎坷。再来看李自成,李自成也是出

  • 明朝灭亡,数百位朝中官员以死殉国,为何明朝官员如此有骨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遥想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出身布衣,早年因饥饿、灾病差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是历经十多年征战,最终开国称帝。他的儿子个个都是封王,主宰一方地域,连隔海的诸多国家都知道这个强大的朝廷。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强大的朝廷,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最后也像历史上的那些朝廷一样,终于走入了绝境。李自成逼入京城的时候,

  • 15万蒙军围攻南宋襄樊6年,正规军屡次救援不成,三千民兵却成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禁军驻地,元军是怎么攻破襄阳城,襄阳被元军攻破哪年

    公元1272年,此时已经是南宋襄樊守卫战的第五个年头。大宋王朝如同城头的残阳一样,进入了最后的时光,有人对这个从皮烂到骨子里的腐朽王朝充满失望,投降了蒙古人;有人用自己单薄的身躯,站在了苍生百姓的面前抵御灾难,尽管微弱、尽管可能对大局毫无影响,但他们却成为了青史留名的英雄。一日,襄樊守将吕文焕为两个

  • 纪晓岚给乾隆出了个难题,乾隆说答不出来,纪晓岚却说乾隆答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纪晓岚从小就喜欢钻研学术,在乾隆时期,他的文化水平在所有大臣中排名都是靠前的,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他与和珅的关系似乎并不怎么好,甚至还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但史料中显示,纪晓岚与和珅其实是不错的同僚关系,乾隆也很喜欢纪晓岚这样一点就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特地将他调到了自个周围任职,这样

  • 康熙驾崩后,皇位到底传给了谁?为什么没传给其他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驾崩传位给谁了,正史中康熙到底把皇位传给了谁,康熙把皇位传给了多少阿哥

    康熙长子雍禔即使犯了兄弟不和的忌讳。并且这个人特别没有眼力见,明明康熙那时候对太子还抱有一丝希望,他竟然在康熙废太子的时候去怂恿康熙杀了太子,且不说太子到底有没有犯了该死的罪过,就是雍禔这心思也够歹毒了。嫡子一死,老大也有了要夺权的权利,当时可谓是当仁不让。这么没脑子的儿子,康熙也不要了,马上就被革

  • 弘历比父亲雍正狠多了,两个亲弟弟被赐死,他只说了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一共有35个儿子,由于长子品行不端,难堪重任,遭到康熙皇帝的废黜,被伤透心的康熙皇帝不再提拥立太子之事,导致东宫之位空虚,几个儿子暗波涌动。公元1722年,康熙帝去世,儿子争权夺势进入白热化阶段,最终由老四胜出,史称雍正皇帝。《清史稿》中记载,雍正帝性情寡淡,为人冷血,不善和朝廷大臣结交,但

  • 多尔衮为什么没称帝,真的是因为孝庄吗?最关键一点往往没人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多尔衮是孝庄害死的吗,多尔衮与孝庄的真实历史,多尔衮和孝庄谁权力大

    如今的影视作品总是喜欢通过描写他跟大玉儿,也就是孝庄太后的关系来解释这一点,之所以没篡位,是因为太爱孝庄太后了,因此宁愿被她所压制,供着顺治的帝位,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首先多尔衮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无法否认的。17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还都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在读书的小萝卜头,而多尔衮17岁时已经在跟随皇

  • 皇太极嫡庶观念有多深?看看11个儿子的爵位差别有多大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极为什么不选长子继承皇位,皇太极是怎么得到王位的,皇太极怎么登上王位

    很多人都说,清朝的嫡庶观念没有汉人的强烈。今天,黑狸狸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皇太极的嫡庶观念!第一梯队:皇太极的大福晋和皇后。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钮祜禄氏是原配。她生了老三,可惜早夭了。如果这个儿子活下来,就没有福临什么事了。钮祜禄氏去世以后,乌拉部的小公主乌拉那拉氏从侧福晋升为大福晋。她生了两个儿子,老大

  • 嘉庆年间一神僧,生前犹如弥勒佛,圆寂后化身土地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圆寂300年肉身不腐的圣僧,千古第一神僧照片,清朝末期佛教大师

    需说明:此布袋和尚,与五代后梁那位被普罗大众认为是弥勒佛转世的大德高僧长汀子并非同一人。这位布袋和尚是嘉庆年间的人物,曾一度在吴江县城东边的关帝庙里,靠着替人卜卦来换取米粮,维持生计。此僧人身材肥胖,一团和气,倒也真有几分弥勒佛祖的样貌。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北口音,年纪大约在七十岁上下,只因他脖子上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