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显懦弱,但这时他也知道了一个事实,如果不除掉张氏兄弟,那么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子之位,也会随时失去。于是,李显联合李姓子孙和朝中重臣,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李显对自己的太子之位十分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武则天在选择立太子的时候,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犹豫。李显之所以能重新当上太子,是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才得来的。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改国号为“周”,她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朝代,颠覆了李唐的江山。如果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么她百年之后,自己辛苦建立的朝代就会灭亡。武则天建立了大周王朝,为何最终还是把江山还给李家?其实武则天不止一次的考虑过,在武姓子孙中选一位有才之人立为太子。
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母族的大力支持,武三思和武承嗣成了武姓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朝堂之上关于立太子一事也分成了两派,但是立武姓子弟为太子的一派,显然支持的人不多。首先就是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并没有大才,根本没有一个当明君的潜质。这二人得益于自己是武则天侄子的身份,在武则天的刻意抬举下,才有了后来的高位。但是他们在朝堂之上所做之事,都是为了讨好武则天,自身并没有治国的实力,全靠投机取巧获得封赏。为了迎合武则天的喜好,大肆修建行宫,因此增加了民众的赋税徭役,普通百姓对武氏子弟无不痛恨。朝中有责任心的大臣,都不会为这样的人,去对抗名正言顺的太子候选人李显。
其次是因为武则天大肆任用酷吏,又多依仗告密的行为铲除异己,让国家上下都处在担惊害怕当中,因此百姓十分怀念李唐时期的安静平和生活。对比于武姓子弟的胡作非为,身为李唐江山的正统继承人李显,他有很好的民意基础。导致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太子的原因,应该是关于祭祀的问题。狄仁杰是武则天比较信赖的大臣,同时他也是李唐的忠实拥护者。在得知武则天为立太子之事发愁的时候,狄仁杰前去劝谏。他认为太子还是李显来做为好,毕竟在武则天百年之后,太子以及后代会祭祀她,而天下从没有侄子祭祀出嫁姑母的说法。
武则天是个十分迷信的人,她觉得自己生前如此尊贵,假如去世之后,没人祭祀而成一个饿鬼,显然是不行的。在加上其他支持李显的大臣,随时在为李显造势,武则天最终立了李显为太子。笔者认为,经过太宗和高宗的治理,唐朝已经从当初战乱的年代恢复了生机。少了战争,又有皇上的一系列仁政,让普通百姓的生活一日好过一日,最终达到盛世水平。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建立了周朝,又一次让民众过得安居乐业,提升了当时国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武则天用自己的能力,使这个时代成了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一个女子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