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曾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当时的吕家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举家搬迁到沛县,是县上的大喜事。就是这场大喜事,吕雉遇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刘邦。那时的刘邦叫刘季,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且贪酒好色。在吕公宴上,刘邦把无赖这个词表现得淋漓尽致,却格外得到了吕公的欣赏,非要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他,而作为37岁老光棍的他,要啥没啥,当然乐不思蜀。
此时的吕雉才不过二十出头,一个花容月貌的年纪,身后追求者无数,最终却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嫁给了这个所谓的糟老头。可见此时的她,一定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女儿家,不然怎么心甘情愿下嫁给一个一无所有,还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人呢?
她也曾是人人夸赞的贤妻良母!吕公识人的本事确实非凡,刘邦也果然不负众望,最终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吕雉嫁给刘邦后,不但要照顾他的私生子刘肥,还要干家务伺候丈夫。作为一个千金大小姐,曾经事事有人伺候,而如今却亲力亲为,任劳任怨,还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可见此时的她骨子里已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在刘邦不顾家的时候,她带着孩子在田间劳作,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是一个妥妥地勤劳善良的女人。
她被囚两年,却未见刘邦来救,第一次寒了心!楚汉之争,刘邦被项羽打的落荒而逃,却全然不顾家人性命。于是,吕雉和他的父亲刘太公,连同他的一双儿女都成为了项羽的阶下囚,被项羽一关就是两年。这两年来,作为俘虏,吕雉小心翼翼地活着,所经历的孤苦也都一个人默默承受,直到刘邦有了与之抗衡的实力,以为看到了希望,却等来了寒心。
项羽为了让刘邦投降,扬言要将刘太公煮了,然刘邦却表现得毫不在意,更是笑着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可见刘邦对其父尚且无情至此,何况对妻子吕雉呢?也就是在这一刻,吕雉对他第一次寒了心。没想到自己一心一意对刘邦,甘愿为他做任何事,而刘邦却如此轻飘带过,换做任何一个女人,恐怕都不敢相信吧。所以此时的吕雉,心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甘作身后女人,却不料刘邦在外野花飘香!如果说没去救吕雉是寒了心,那么这一次却是受尽了侮辱,彻底看清了刘邦的无情。刘邦为了拼搏奋斗,离开家乡七年,而这七年里,吕雉甘愿为刘邦做身后女人,料理家中的一切,甚至笃信刘邦定不会负她。她以为刘邦同她一样互相思念,然事实却并非如此,刘邦在外面过得有滋有味,身边的女人也并不是只有她。尤其是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七年的操劳,吕雉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娇俏,和妙龄的戚夫人相比,她显得暗淡失色。女人可以为一个男人牺牲一切,可以允许男人穷,但绝不允许移情别恋。但是此时的吕雉不只是刘邦的妻子,更是皇后,所以很多事她只能让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宫中站稳脚跟,帮助刘邦出谋划策,做一个贤后。刘邦不能做的事情,吕后都会帮他做,比如杀了韩信,杀了彭越。她以为这样可以挽回刘邦的心,却不料等待她的是更残忍的事。
刘邦在戚夫人的怂恿下,有了废除刘盈太子之位让刘如意代之的想法。吕后什么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容忍别人碰她的儿子。这件事彻底点燃了吕后多年来心中所受的屈辱和怨愤。她想尽了一切办法,将当时最有威望的“商山四皓”请出山,辅佐儿子刘盈,最终保住了太子之位。后来为了扶助儿子上位,更是用尽办法,排除异己。只可惜幼小的儿子都被她吓得战战兢兢,才二十出头就去世了。
刘邦死后,吕雉不再隐忍,所以她为了泄愤,将戚夫人生生制成了人彘。可见吕雉这一路走来,很是辛苦,一步一步从一个贤妻良母,硬是变成了阴狠毒辣的妇人。明代诗人朱鹤龄曾经在《戚姬》一诗中说到:“楚舞悲歌泪满巾,娥许而主切酸辛,可怜三尺夷秦项,身后难存一妇人。”意思是说刘邦用三尺之剑夺了天下,却没有给身边的女人带来安全感。
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为了自己和儿子,她必须以锋芒来庇护,否则她们也不会出现在史册中了。若吕后回首一生,也许在她的心底有一处柔软的位置,里面住着的还是那个柔情似水的少女时代吧。
所以说女人的安全感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男人,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