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啥程度?国库都被耗尽

“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啥程度?国库都被耗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43 更新时间:2024/1/19 23:33:46

又到了吹着空调啃西瓜的季节了,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享受这种惬意的生活了。但是在古代,一到夏天,百姓们就要开始犯愁了。因为夏季的到来,往往伴随着干旱少雨的自然灾害,如果这种干旱情况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那百姓们将会全年颗粒无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百姓们而言就是致命的打击,对政府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而在乾隆八年的时候,就遇上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那么热到了种程度,据后世记载,国库都被耗尽了,那么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清政府是怎么做的呢?

开仓放粮 派出医疗队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最大的主体就是老百姓,所以在各种灾害面前,一定要协调好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一旦政府对百姓的灾难置之不理,就会出现像无数个像陈胜吴广那样的起义军。所以历朝历代的政府在遇到灾难的时候,都会竭尽最大的能力去救治百姓。

乾隆八年的这场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乾隆就下令开仓放粮。因为旱灾导致农作物全部干旱而死,百姓们的吃饭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清朝政府共发放粮食四十多旦,但是在各种贪官污吏的层层剥削下,真正到达百姓手里的粮食根本没有多少。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些机构来记录灾民的数量以及贫困的等级,避免出现官府谎报多报受灾百姓的数量。另一方面,乾隆还下令严厉整治当时发国难财的官员,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慑。

在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后,又开始着手解决百姓的生病问题。因为,这一时期的气温达到了40多度。这种高温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把鸡蛋放在当时地面上,很快就会被煎熟。

虽然现在有的地方的地表温度也会出现类似的状况,但是现在的技术发达,可以用各种电器进行消暑,再加上医疗比较发达,一旦发现中暑等现象,可以立即前往医院就医。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高温带给我们的伤害。

但是,清朝没有这些技术,百姓们只能躲在屋子里面避暑,可是四十几度的高温,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即使是屋子里面也不会凉快到哪里去。除此以外,还有因为炎热而死亡的病例

这些死亡的人数也是一天天的增加,那么伴随这个问题的发生,就会出现一些瘟疫的传播。所以为了防止瘟疫扩散带来更大的灾害,清政府开始派出众多的郎中,帮助们百姓们解决酷暑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以及教会百姓们一些避免被瘟疫传染的方法。

为了百姓们能够有水喝,乾隆还下令在距离水源比较近的城市开凿水渠,引水入渠,缓解百姓的用水问题。但是一些距离水源较远的的地方,这种方法就明显不管用了。尽管这样,也还是能够解决一部分百姓的饮水问题。

旱灾过后是更大的挑战

在乾隆皇帝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影响下,旱灾所带来的伤害已经被压缩到最小化,百姓们的伤亡人数也是在可以控制范围内。但是,救灾过程中所用的费用,差点让清政府倾家荡产。

灾害不仅让清政府承担着压力,百姓们的生活也被毁了大半,首当其冲的就是田地颗粒无收,更无法承受国家的赋税。针对这一情况,乾隆当即下令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这种做法是非妥当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也让百姓们更加的相信政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也安抚了百姓们面对灾难后的心理。

减免赋税对灾区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国库来说却是一件不太好的的事情。因为这次的救灾活行动中,大约花掉了一千一百万两的白银,要知道,当时的国库所存也就是一千多万两,这等同于清政府在勒紧裤腰带来救灾。所以充实国库,发展生产力也成为了乾隆时期的主要任务。

好在当时的灾害救治行动还是比较完美的,虽然也有死伤,但是并没有演变成全国性的灾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灾后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国力。但是,当时的乾隆帝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发展国内经济上,这就给了边境的游牧民族可乘之机,到了乾隆中后期,就发生了很多次的战争。这也是灾后,乾隆所要面临的军事上的巨大挑战。

总结

乾陵八年的这场灾害可以说是在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当时政府却给出了迅速而有效的救灾行动。这种行动,可以说是历代中救灾的典范了,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心怀天下,乾隆才能在位六十几年,同时又延续着“康乾盛世”的景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清朝的100万军队,在清朝灭亡后去了哪里?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灭亡后100万军队去哪里了,清朝几百万军队都去了哪里,清朝最后的军队哪里去了

    军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清朝的没落,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军队落后,清政府虽然号称百万雄狮,但战斗力却无法同帝国列强相提并论,最终被打垮进而覆灭。那么问题随之而来,清朝灭亡后,清朝军队去哪里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人,直到一九八七年,人们才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早期清军发展 金国建立初

  • 光绪的死因真的和慈禧有关!百年后,秘密终于被后人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与慈禧真实的关系,光绪死后慈禧为什么也死了,慈禧为何立光绪为帝

    1908年,74岁的慈禧已经是年老多病了。光绪皇帝似乎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他在日记中写到,等慈禧死后,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但是此事被李莲英知道后,报告给了慈禧。所以慈禧估计叛逆的光绪一定会秋后算账,不仅会把自己死后的待遇降低,甚至会开棺鞭尸,于是起了对光绪痛下杀手之意。1908年11月14日傍晚

  • 此人立下什么不世之功,康熙安排人世代为其守墓,长达20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临死前让哪位大臣陪葬,康熙下旨为父亲建造孝陵,康熙为什么把陵墓建在深水潭里

    在明末时期投降满清的将领中,却有一个人的下场,不像吴三桂那般凄惨。这个人就是尚可喜,明末将领投降满清的,他是混得最好的,尚氏家族慢慢的成为满清受重视的望族。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家世务农。尚氏家族经过曾祖父和祖父带动的家族迁移,最终在辽东海州扎根,尚可喜就出生于此。18岁那年,后金入侵辽沈,尚可喜跟随

  • 汉朝竟亡于道士之手,曹、孙、刘能三分天下,跟这个道士关系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刘能,汉朝十大重大历史事件,刘能总资产多少亿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这样的例子,那时民生状态已经是相当糟糕,大家对汉室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若是,那时站出来的是一位有韬略的人物,估计就没有后来曹、孙、刘啥事了。张角其实是有准备的,只不过,临了被叛徒告密走漏风声,他不得不仓促起义,这对后来事态的发展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张角,巨鹿人,很早时他就和

  • 袁绍手下第一猛将,颜良、文丑和他比弱爆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绍颜良文丑强度怎么样,为什么袁绍斩华雄不带颜良文丑,袁绍收服颜良文丑在哪一年

    说起袁绍手下的猛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关于颜良、文丑,正史对他们的记载不多,让梨的孔融同学说他俩“勇冠三军”,但是“王佐之才”荀彧老师却说他们“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也”。而这哥儿俩出彩的地方还是在官渡之战中,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衬托关羽的高大形

  • 古代让人头疼的“匈奴”,如今是我国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演变成了什么民族,我国古代民族匈奴到哪里去了,匈奴是如今我国的什么民族

    古代史中总会有关于匈奴势力滋扰中原的说法,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野蛮、粗俗,喜欢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同时一直觊觎着中原地区丰富的资源。这些蛮夷之辈让统治者不堪其扰,最终被霍去病、卫青这样的大将率兵驱逐,将他们逼得远走漠北。这期间,匈奴人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纵使被驱赶也不愿甘心蛰伏,经过一段时间的

  • 襄樊之战关羽必须死!吕蒙逼死关羽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蒙杀关羽真正原因,历史上有吕蒙杀关羽吗,正史吕蒙到底杀没杀关羽

    然而关羽的死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为了这么说呢?且听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襄樊之战的发起,由吴蜀联盟,到背后捅刀之战。东汉建安二十年,由于形势所逼,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夺取汉中,还得到大量兵员粮草,此时本以为胸有成竹拿下张鲁的刘备倍感压力。而此时孙权因刘备取了益州,按照以前的约定,欲要回荆州

  • 曾让韩信钻他裤裆的杀猪佬,在韩信封王之后,被韩信这样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为啥放过胯下之辱的那个人,韩信能打赢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吗,韩信怎么封王的

    楚汉相争接近尾声时,韩信几乎将后面的大战全盘接到了自己手中,以其神乎其神的用兵之道,将项羽手下的江东弟子兵诛杀殆尽,一举奠定乾坤,为汉室江山踹出临门一脚。而刘邦也凭借着一手放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汉军全都交给韩信,也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刘邦可以说靠着手下一众武将谋臣,把自己抬到了开国皇帝的地位,

  • 汉朝十大名将之汉高祖麾下名将淮阴侯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和淮阴侯谁厉害,淮阴侯韩信传奇的一生,汉朝十大名将名单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四年,韩信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陈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高帝六年(前201

  • 曹丕见两牛打架,故意让曹植作诗,却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是那个时代的诸侯,权力很大社会地位很高,家里养了十几个妻妾也儿子成群。但曹操经常忙于公务迟迟没有确立继承人,这种现象让曹丕、曹植等等几个孩子都看见希望,经常明里暗里较劲。曹操知道这些事但并没有阻拦,因为在曹操看来生逢乱世自然是强者留下弱者淘汰。有了曹操的这种态度,曹丕等人斗争更加激烈,也组建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