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100万军队,在清朝灭亡后去了哪里?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清朝的100万军队,在清朝灭亡后去了哪里?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98 更新时间:2024/2/21 15:01:27

军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清朝的没落,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军队落后,清政府虽然号称百万雄狮,但战斗力却无法同帝国列强相提并论,最终被打垮进而覆灭。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清朝灭亡后,清朝军队去哪里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人,直到一九八七年,人们才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早期清军发展

金国建立初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清军,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军,后来征战明朝过后,八旗军就吸纳汉人,成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两大军部。虽然两个部队组成人员不同,但在清朝地位同等,或许是为了一定程度上稳定满人统治,减少汉人抱怨。

入关之后,绿兵出现。绿兵又称绿营,是八旗军收编汉人组成的军队,之所以叫绿营,是因为他们的军旗颜色是绿色。除了八旗军和绿营,清政府入关后还培养了一批水师,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击败郑成功等海上反抗者。

清军军事力量达到顶峰是在康熙年间。那时的清军,将军勇猛无敌,皇帝意志坚定,因此打了无数胜仗,包括平定三藩之乱、击败俄国、平定葛尔丹等。在这之后,清朝便进入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军队也因无仗可打变得懒散。

国家稳定后,清政府不愿意拿钱养一批没有用的士兵,于是八旗军地位变得无比尴尬,八旗弟子安于享乐,国库早就坐吃山空,军人生活日益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便把日常事务主要交由绿营处理,因为绿营军汉人多,花费少。但时间一久,绿营也变成了下一个八旗军。

清朝后期,国力衰弱,老百姓被压榨日益加剧,为了活下去,清朝各地开始产生农民起义。苗民起义、白莲教、太平天国等起义层出不穷,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派遣大量八旗军,但最终发现,八旗军已经彻底腐化,士兵们贪生怕死,毫无战斗力可言。

再加上当时没有卫星地图,清军进入陌生区域战斗,连地形都不清楚。为了打赢起义军,清军不得不求助绿营,甚至沿途吸纳大量汉人组建团练武装,特别是在平定白莲教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团练武装起到了巨大作用,于是清政府便放弃清军,转而支持各地团练武装。

清军退居幕后

这个时期的清军已经被朝廷放弃,大量军人被遣散回家,剩下的清军也只是门面作用。曾国藩在太平天国爆发后,也响应清政府号召,自己掏钱组建团练武装,最终练就出极具战斗力的“湘军”,而他的学生李鸿章也跟随着组建了“淮军”。湘军纪律严明,与洪秀全领导的杂牌军形成碾压之势,最终太平天国彻底被终结。

在平定太平天国残余势力的过程中,除了湘军和淮军,部分外国军队也参与到镇压过程中,其中就包括英军和法军。清政府看到外国武装力量的强大,也萌生了组建新军的想法,没过多久,洋务运动爆发,清军现代化行动如火如荼展开。

然而,清政府的努力,只达到了一半效果。军队强大后,对内镇压起义军毫无问题,可是对外依然无法和帝国列强军队相提并论。在中法战争中,清军海军大败,在都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大败,这说明洋务运动全面失败,清朝迫切需要新的有实力的军队。

于是戊戌变法应运而生,然而,朝廷守旧派不支持戊戌变法,转而支持团练武装义和团。朝廷打算利用义和团来与帝国列强周旋,破坏铁路,破坏教堂等等。最终使得列强忍无可忍,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被迫“西狩”。

义和团的失败,让清政府或者说慈禧看到了新军的重要性,于是“新政”就此展开。新政的重心之一就是军队改革,清政府发布三十六镇军队常备计划,此外还强调加强海军,将北洋水师剩余部队组集合起来,组建新的海军,甚至兴办军官学校,打算培养更多有能力的军官。

然而,这些计划还没来从理想转变成现实,清朝就结束了。清朝灭亡时,清军陆军已经有百万人马,虽然大约只有六十万能派上用场,但相比起之前已经有了巨大进步。不过清朝灭亡,一切都成了泡影,军队只能解散,军人回家,或者另寻出路。

九龙城寨

不过,有一个地方的军队是个例外,清朝灭亡后,他们不仅没有解散,反而原地驻扎下来,这个地方就是位于香港的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面积不大,只有二点七公顷,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香港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因此按理说本该由英国出面管理,但清朝与英国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九龙城寨管理权,又交给了清政府。为此,清政府只好专门派出一批军队进行管理。

英国也曾打算出兵强行接管过,结果英军进入九龙城寨后,发现城寨空无一人,于是便放弃了这件事。那么清政府军队到哪里去了呢?实际上,清军自从驻扎到九龙城寨,便和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特别是当清政府无力支付军费后,这批军队就逐渐由军人向当地人转变。

一九八七年,在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后,中英两国决定一起拆除九龙城寨,居民迁居,地方重建。清军驻扎这件事才得以被人们得知,不过此时的清军早已成为九龙城寨居民,自此,清朝最后一批军队的下落终于有了答案。

结语

综上所述,清朝百万大军在大清灭亡后,大部分军队解散,士兵回家,少部分例如九龙城寨士兵,则原地驻扎,逐渐融入当地生活,成为当地居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光绪的死因真的和慈禧有关!百年后,秘密终于被后人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与慈禧真实的关系,光绪死后慈禧为什么也死了,慈禧为何立光绪为帝

    1908年,74岁的慈禧已经是年老多病了。光绪皇帝似乎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他在日记中写到,等慈禧死后,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但是此事被李莲英知道后,报告给了慈禧。所以慈禧估计叛逆的光绪一定会秋后算账,不仅会把自己死后的待遇降低,甚至会开棺鞭尸,于是起了对光绪痛下杀手之意。1908年11月14日傍晚

  • 此人立下什么不世之功,康熙安排人世代为其守墓,长达20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临死前让哪位大臣陪葬,康熙下旨为父亲建造孝陵,康熙为什么把陵墓建在深水潭里

    在明末时期投降满清的将领中,却有一个人的下场,不像吴三桂那般凄惨。这个人就是尚可喜,明末将领投降满清的,他是混得最好的,尚氏家族慢慢的成为满清受重视的望族。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家世务农。尚氏家族经过曾祖父和祖父带动的家族迁移,最终在辽东海州扎根,尚可喜就出生于此。18岁那年,后金入侵辽沈,尚可喜跟随

  • 汉朝竟亡于道士之手,曹、孙、刘能三分天下,跟这个道士关系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刘能,汉朝十大重大历史事件,刘能总资产多少亿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这样的例子,那时民生状态已经是相当糟糕,大家对汉室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若是,那时站出来的是一位有韬略的人物,估计就没有后来曹、孙、刘啥事了。张角其实是有准备的,只不过,临了被叛徒告密走漏风声,他不得不仓促起义,这对后来事态的发展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张角,巨鹿人,很早时他就和

  • 袁绍手下第一猛将,颜良、文丑和他比弱爆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绍颜良文丑强度怎么样,为什么袁绍斩华雄不带颜良文丑,袁绍收服颜良文丑在哪一年

    说起袁绍手下的猛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关于颜良、文丑,正史对他们的记载不多,让梨的孔融同学说他俩“勇冠三军”,但是“王佐之才”荀彧老师却说他们“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也”。而这哥儿俩出彩的地方还是在官渡之战中,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衬托关羽的高大形

  • 古代让人头疼的“匈奴”,如今是我国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演变成了什么民族,我国古代民族匈奴到哪里去了,匈奴是如今我国的什么民族

    古代史中总会有关于匈奴势力滋扰中原的说法,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野蛮、粗俗,喜欢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同时一直觊觎着中原地区丰富的资源。这些蛮夷之辈让统治者不堪其扰,最终被霍去病、卫青这样的大将率兵驱逐,将他们逼得远走漠北。这期间,匈奴人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纵使被驱赶也不愿甘心蛰伏,经过一段时间的

  • 襄樊之战关羽必须死!吕蒙逼死关羽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蒙杀关羽真正原因,历史上有吕蒙杀关羽吗,正史吕蒙到底杀没杀关羽

    然而关羽的死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为了这么说呢?且听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襄樊之战的发起,由吴蜀联盟,到背后捅刀之战。东汉建安二十年,由于形势所逼,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夺取汉中,还得到大量兵员粮草,此时本以为胸有成竹拿下张鲁的刘备倍感压力。而此时孙权因刘备取了益州,按照以前的约定,欲要回荆州

  • 曾让韩信钻他裤裆的杀猪佬,在韩信封王之后,被韩信这样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为啥放过胯下之辱的那个人,韩信能打赢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吗,韩信怎么封王的

    楚汉相争接近尾声时,韩信几乎将后面的大战全盘接到了自己手中,以其神乎其神的用兵之道,将项羽手下的江东弟子兵诛杀殆尽,一举奠定乾坤,为汉室江山踹出临门一脚。而刘邦也凭借着一手放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汉军全都交给韩信,也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刘邦可以说靠着手下一众武将谋臣,把自己抬到了开国皇帝的地位,

  • 汉朝十大名将之汉高祖麾下名将淮阴侯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和淮阴侯谁厉害,淮阴侯韩信传奇的一生,汉朝十大名将名单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四年,韩信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陈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高帝六年(前201

  • 曹丕见两牛打架,故意让曹植作诗,却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是那个时代的诸侯,权力很大社会地位很高,家里养了十几个妻妾也儿子成群。但曹操经常忙于公务迟迟没有确立继承人,这种现象让曹丕、曹植等等几个孩子都看见希望,经常明里暗里较劲。曹操知道这些事但并没有阻拦,因为在曹操看来生逢乱世自然是强者留下弱者淘汰。有了曹操的这种态度,曹丕等人斗争更加激烈,也组建了自

  • 此人与霍去病齐名,征讨匈奴“燕然勒石”,最终却因谋反被迫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讽刺的就是元嘉27年,孱弱的南方刘宋王朝妄言北伐“封狼居胥”,结果却一败涂地的故事。总的来说,在历史上真正做到了“封狼居胥”的武将仅有四人,他们分别是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蓝玉以及明成祖朱棣。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