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大汉、大唐、大宋等等的称呼,我们都知道,这些朝代的国号其实就是汉、唐、宋,加个大字就是表示尊崇的意思。
而有一个我们特别熟悉朝代却是个例外,它的大字并不是为了修饰自己的国号,而本身就是国号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
明朝,他的国号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明”,而是“大明”!
其实国号前面加大的的习俗由来已久,但是却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修饰词的地位出现,与正式的国号没有关系,比如李渊称帝的时候,就是国号是唐,而不是大唐,宋代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元朝,情况发生了改变,元朝的国号出自《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句,而元朝也并没有把国号定为“元”,而是定国号为“大元”。
而《周易》中这句话后面还有几句,似乎就是明朝国号的来源。因为明朝同意天下以后,一直没有阐述自己国号的来源问题,所以我们只能这样推测,这几句话是“
云行雨施, 品物流形。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这里就出现了“大明”两个字。而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朝代的正统性的,以“大明”为国号,一定意义上是表示明朝是承接元朝的正统王朝。
但是在历史记载上却出现了一个和我的说法相违背的记载。清代的官修史书《明史·太祖本纪》中记载:定有天下之号曰明。
从这里来看,是我说错了吗?这倒不见得,相对于清代的官修史书,明朝人自己所写的《明实录》可信度会更高。《明实录》中原文记载了朱元璋的即位诏书,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袛,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
而从明朝的《大明律》、《大明会典》等官修书籍的名字上看,似乎也在说明明朝的国号是“大明”。因为在古代,这种书籍的名称一般是这样的:《唐会要》、《唐律疏议》、《宋刑统》。
也有人说明朝的国号是从明教来的,是继承韩林儿“小明王”的称号而把国号定为“大明”。这种说法虽然没有正式的记载,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
?
不管明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但是国号“大明”这个问题几乎是可以确定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