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当时的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此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了历史上北宋的开创者。在历史上,赵匡胤是比较有名的,有唐宗宋祖之说。不过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国策,这让后来的宋朝陷入了困境。
在北宋这个崇文抑武的朝代中,出现了很多名相,比如说刘挚、王安石,寇准、韩琦、司马光、赵普、李沆等等。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名留青史的。在历史上有很大的知名度。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位叫做王旦的宰相,此人的为让让宋真宗敬畏。
王旦在北宋时期,担任宰相十二年。太平兴国五年,王旦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王旦走入了仕途。由于王旦属于文官,因此在北宋时期是受到了重视。刚刚中进士的王旦被任命为了平江知县,也就是在这里,王旦的才会开始展露。
从此开始王旦的仕途一路高升,同时王旦的才会也是不断的显现。到了宋真宗时期,王旦的仕途再一次高升,也正是在宋真宗时期,王旦成为了宰相。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王旦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其次王旦担任宰相期间,从来没人见过王宰相发脾气。
王旦担任宰相期间,发生了几件小事,也正是这几件小事,让宋真宗敬畏。王旦为人宽厚,可是对待饮食,却秉承先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王旦对吃的要求非常高,假如食物不干净精美,那绝对不下筷子。
可以说王旦对吃的要求甚至是媲美皇帝的。虽然对吃的要求很高,但是王旦每顿饭都一碗肉羹,然后一碗米饭。可是总有人想要试探一些王旦。结果这些人将墨粉放入了王旦的肉羹中,王旦看到了,但是什么都没说。后来还是有人继续放墨粉。
结果这个人本以为王旦会责怪自己,没想到王旦的度量非常大。不仅没有责怪仆人,而且对仆人说:“只是提出,今天不想吃饭,改喝粥吧。”面对这样的王旦,仆人是非常服气的,这样的宰相身居高位,但是没有官架子。自然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在这之后,王旦的事情也不轻松。开始有人说后厨的厨子子经常会克扣钱粮,家里人想吃一点肉都吃不到。可是仆人向王旦说了厨子的事之后,王旦就是不追究厨子。王旦不仅仅是不管这类事,即使是天大的事,只要与朝廷无关,王旦都不会管。
家中的很多事王旦都不管,很多仆人向王旦告状,但是王旦就是不管。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不发人过”就成为了王旦的代名词。很多人会对王旦这样的做法产生疑问,毕竟自己的家事应该要管理的。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王旦作为北宋的宰相,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不可能每天都要处理自己的家事。假如王旦每天处理自己的家事,那么宋真宗也不会将王旦提升为宰相。假如每天要为家事操劳,那么王旦的精力是有限的,处理了家事,那么在朝政方面肯定就要差很多了。
对于王旦的为人,一句话就可以形容:“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王旦对待一些影响江山社稷的事情能够据理力争,成为了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旦连家事都管不好,该如何管理朝政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正所谓儒家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国宰相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又谈什么治理天下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也是正确的。通过在王旦身上发生的小事就可以看出,王旦的度量肯定是有的,只不过王旦的为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王旦连下人都不愿意得罪,那么对待下级,对待同僚,乃至对待领导,比如宋太宗、宋真宗,那又会如何呢?由于王旦在担任宰相期间,为北宋建功立业,后来王旦病重的时候,宋真宗亲自探望三次。真宗亲手和药,并同山药粥赐给他。王旦去世一年之后,北宋另一位名相出现了,就是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