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并大破秦军,一举遏制了秦军的进攻。李牧力挽狂澜,拯救了处于危难中的赵国,但几年后却遭国内陷害,被杀身亡。让人不得不唏嘘不止。纵观李牧一生,文成武略都当属那个时代的巅峰人物,仅有少数几人能与其比肩。一生领军从无败绩,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北击匈奴。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去北部抵御匈奴的进攻。
[var1]
李牧在到达边关后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并且每次匈奴来犯不准士兵出外迎战,只能退入营垒固守。就这样过了几年,虽然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士兵都认为李牧胆小怕事,不敢出战,颇多微词。
赵王听说后大怒,将李牧召回,换了别人领兵,往后一年多里,每次匈奴来犯,士兵都出门迎战,但每次人马粮草都多有损失,边境更加不稳,赵王无奈只好又将李牧请回。如此又几年后,李牧觉得时机已到,士兵的迎战情绪已经极为高涨,加之匈奴一直认为李牧胆小怕事必然掉以轻心,此战必胜。遂收拢兵马,准备战车千乘,骑兵过万,大军十五万枕戈待发,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吸引匈奴兵来犯,并且在遇到小股敌军后佯装败退吸引匈奴单于深入。
[var1]
匈奴单于以为李牧还是不敢迎战,掉以轻心落入了李牧准备好的包围圈内。此战李牧大破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第二阶段,抵御秦国。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国力就节节衰退,面对虎狼之师的秦军只能不断败退。公元前233年,秦军大将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一路深入赵国后方直逼邯郸,情势危急,赵王急调在边关的李牧南下率领全部赵军抗击秦军。
李牧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携大胜之势而来,士气高涨,不宜仓促迎战。遂筑垒固守,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秦军大将桓齮见久攻不下,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援救,将赵军击败与援救途中。李牧看穿了秦军的计谋,并将计就计一举拿下秦军兵力空虚的大营,缴获了秦军的全部辎重。并料定秦军必将回援,遂派出一部分兵力阻击秦军,另一部分分兵两路从两翼钳击秦军,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也因此被封为武安君。
[var1]
此后数年间秦军多次进攻赵国,但都大败于李牧。秦军深感李牧一日不除就无法灭掉赵国,遂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实施反间计。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昏聩,听信谣言后不加证实就派赵葱去取代李牧。李牧深感自己一退赵国就将分崩离析,据不领命,后被赵王设计擒获并且杀害。
赵国在李牧被杀的三个月后就被秦军攻破,赵王被俘,赵公子嘉逃向代称王苟延残喘。可恨李牧一生从无败绩,忠心赵国,却落得个被自己人杀害的下场。如果李牧不死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可能就要往后推迟好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