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是江表十二虎臣之一,是东吴非常厉害的角色。
甘宁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勇猛,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屡立战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
甘宁不仅有勇,而且有谋,非常有战略眼光,是个有格局的人。
甘宁刚归孙权时,便为孙权做了一番规划:曹操迟早是要篡汉的,孙权应当先取荆州,作为东吴西面的屏障。刘表没有远志,儿子又不行,没能力传承基业。孙权应该先下手为强,避免荆州落入曹操之手。打荆州就要先对黄祖下手,黄祖年老昏聩,缺乏军资粮草,部下离心离德,不修武备,荒废农耕,军队缺乏训练,没什么战斗力。只要孙权出兵,一定能灭了他。然后继续西进,占据楚地,扩大势力,随后便可以谋取巴蜀之地了。
甘宁的想法与鲁肃的战略不谋而合,孙权也非常高兴地接纳,开始实施第一步,果然灭了黄祖。
甘宁应该是有统帅之才的,但是感觉孙权只是在把他当将才用。
甘宁虽然厉害,关羽就怕他了?那是不可能的。
经常有关羽怕甘宁或者关羽败给甘宁的说法。关羽跟甘宁有交集的记载,应该就是“关羽濑”那一段。
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夺了关羽的荆州三郡,刘备率兵从益州赶来荆州,命关羽夺回三郡。鲁肃在益阳与关羽相拒。
关羽亲自挑选五千精兵,前往上游十多里的浅水地带,说要夜里涉水过河。
鲁肃与诸将商议,甘宁主动请命说:“再给我五百人,我去对付他,保证关羽听到我的咳嗽声便不敢涉水,要是涉水,我便要生擒他。”
鲁肃便选了一千兵马给甘宁,甘宁连夜赶去。关羽听说后,便放弃了计划,在岸上扎柴木作为军营。后来这地方便叫关羽濑。
这个事情有两种可能。
第一,关羽的这个计划,是秘密行动,要用奇兵渡河,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否则何必搞那么麻烦,直接开战船杀到对岸去就行了。
甘宁带着一千三百人去设防,说明计划已经泄露,再涉水渡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甘宁敢说关羽听到他的咳嗽声便不敢过河,也是因为明白这一点。
所以关羽放弃过河,并不是因为怕甘宁而不敢出战,而是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行动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果为了面子,逞匹夫之勇,坚持过河,对手会仅仅是甘宁的一千三百人马吗?
第二,关羽并没有真的想过河,只是在试探对方。
关羽挑选五千人马去上游浅水处,“云欲夜涉渡”。这个云有点意思,不知道该怎么理解。是关羽要秘密渡河还是故意说出来给东吴听的?
关羽如果是故意透露消息出来的,那说明他压根就没想过河,只是在试探吴军。但是搞不清楚关羽这样折腾,到底是什么用意。难道是警告?这又能警告什么呢。
搞不清关羽的意图下,我只能倾向于第一种可能。
关羽的秘密行动,被东吴探知。但是这个时候,东吴已经得了便宜,不想进一步与刘备完全撕破脸,进一步开战。于是东吴知道消息后,并没有选择将计就计,设下埋伏,等关羽渡河后一举歼灭。而是由甘宁防守,让关羽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准备,主动放弃计划。
不管是哪种可能性,都不是因为关羽遇到甘宁就怕了。甘宁是有勇有谋的猛将,关羽也不是吃素的,谁也不可能服谁。
有时候用兵,只是为了达到某个战略意图而已,并不是非要去正面拼个你死我活。军事本来就是为政治服务的。关羽和鲁肃的这次对抗,是以会谈为主,否则也不会出现有名的“单刀会”,军事只是为了在会谈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双方都不让步,自然会打起来。不过没多久便传来曹操平汉中的消息,刘备便慌了,主动求和,与孙权“湘水划界”,孙刘这次没有打起来。随后刘备回益州夺汉中,孙权跑去打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