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周游列国,唯独被秦国拒之门外!可偏偏秦国统一了天下

孔子周游列国,唯独被秦国拒之门外!可偏偏秦国统一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70 更新时间:2024/1/21 1:15:12

但空有学说还无济于事,须得有君主配合才行,而周游六国便成为街头巷尾的独特风景。但其实经过历史考验,道家的无为而治适用于朝初期,单独的法家思想会葬送国家,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方能统治华夏五千年。

[var1]

不过在当时只要学说得到认可,便可以被一方奉为座上宾,宣扬学说。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儒家学说确实是盛极一时,在多国都备受推崇,但秦国并非如此。

起码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杜绝儒家思想的传播,焚书坑儒。可偏偏是秦国将儒家思想隔绝在外,却得以统一六国,这一点不得不说过于巧合。

01

虽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乃是魏征提出,但春秋各国君主也是知晓这个道理,自然该收拢民心,而孔子思想的核心便是“仁”,这于社稷来说是君王和百姓相互的安定。自然,孔子的身份便是打开各国大门的敲门砖,走到哪里都受到一定的优待。

[var1]

不过,秦国并不这样想。在六国都对孔子礼遇有加的情况下,唯独在秦国孔子吃到了闭门羹,连一座城池都无法踏入,其中思想更是被弃如敝履。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真理,这一点没错,可受到多人推崇的未必不是真理,而孔子当初能够在百家中拔得头筹,自然可以肯定孔子学说在国内的效果,这样一来,秦国将孔子拒之门外便显得有些不合理。

但若是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或许有着另外一番的见解。我们已然知晓历史的创造者转变成秦朝,秦朝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自然是有着各方面的原因,但不选择儒家学说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var1]

02

说到底,当时秦国和齐国是旗鼓相当,鹿死谁手也是出自其中一国。在国土面积以及军队实力相似的情况之下,两国在治国理念中选择的却是截然不同,齐国主张儒家学说,而秦国则是推崇法家思想,两者一“仁”一“武”,形成极大的反差。

学说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放在齐国和秦国中却有着不同的影响。当时战火纷飞,天下没有一刻的安宁,而将士多年征战沙场没有停歇的时间,身心自然俱疲,难免有所懈怠,稍有不慎秦国便会损失城池。在这种情况之下,法律的出现便可以约束众人,对君王的命令进行绝对的服从。

[var1]

法律是用来律人的,而且其中奖惩分明,将士们自然不敢懈怠,在战场上也是拿出全部的看家本事,整体上秦朝的军队实力自然提升。至于选用儒家思想的齐国,虽然在人心上确实是做到了统一,但是仅仅是儒学思想教出来的士兵如能与拿着刀棒的士兵相比较,力量自然是不敌。虽然人心齐,但是人心有时候在武力面前不堪一击。

03

而秦国在战乱时期的做法从日后也可以得到应证,中原乱世并不止一处,可有哪个国家在乱世之中推崇仁孝,军事才是硬条件,这自然是选择了法家思想。

至于儒家思想,一般都出现在王朝稳定之际,君王才用仁义治天下,同时辅助法治,两相结合之下是恩威并重,天下自然安定。

[var1]

所以这百家争鸣,虽然各有所长,但运用到国家之际还是得结合时代背景,理论并无好坏,但是他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纵使秦朝能够将六国尽收囊中,离不开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离不开一系列政治家的变法,但是军事才是硬道理,这一点无法反驳。

另外一点,儒家思想说到底的出发点是百姓,孔子的多番理论亦是如此,这一点在当时于君主不利,何况就算是君主仁义,肉身也敌不过这长矛大刀。而法家思想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君主巩固自身的统治,出发点乃是君王。

[var1]

一个历史事件其实有多重因素的加持,某些在历史上看似的巧合,其实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其中蕴含着君主的智慧。我们后人也绝对不会相信,秦始皇选择法家思想治国只是一时冲动,必然经过多番的权衡利弊,考虑长远的发展方成就了后世的丰功伟绩。

所以孔子没能在秦国内游说,是因为秦始皇早早看穿了天下的旋律,军事才是硬道理,仁义之治并不适合当时的环境。

更多文章

  •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汉时代的纸是什么,纸出现于东汉还是西汉,战国没有纸为何出现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出处而“纸上谈兵”也是这个道理,在《史记》中司马迁是没有使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它是根据当时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演化而来的。[var1]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史记》这是西汉时代司马迁的记载,那北宋时代的司马光在《资治

  • 越王勾践兵败后向吴国称臣,为吴王尝粪,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尝粪有记录吗,勾践尝粪辨疾,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尝粪

    故事出处最先也是唯一记载越王勾践品尝吴王粪便的历史资料是《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其如是记载说:范蠡曰:"臣窃见吴王,真非人也。数言成汤之义,而不行之。愿大王请求问疾,得见,因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言其不死,以廖起日期之既言信后,则大王何忧?"[var1]当时越王勾践跑到吴国去当人质以

  • 晋国为何被三家大夫瓜分?国君原本打算反抗,却被赶出国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国被哪三家大夫瓜分,晋国被瓜分过几次,晋国被瓜分的根本原因

    在每一个军中设置将一名,佐一名(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的中军地位最高,而担任这六个职位的都是晋国最早的公卿,当时一共有十一个氏族以世袭轮流的方式担任这六个职位。[var1]而后来这些氏族不断的内斗,有的氏族因为失势而失去了世袭的权力,被排挤出公卿的队伍,有的氏族却逐渐

  • 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婚姻状况,孔子和圣人的关系,孔子怎么讨论婚姻的

    孔子出生与公元前551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之最大的开创是私人讲学,但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和原配妻子的矛盾,也是从他开始开办私人讲学开始的。孔子的妻子名叫亓官氏,她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也就是今天

  • 秦国完成统一,有一个手段至关重要,政治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统一过程,秦国巩固统一措施有哪些,秦国统一时的策略

    这期间,这些国家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拉拢更多的帮手想了各种招,连自己的父母子女都成了工具。而最快的一招,就是结亲。每个诸侯国都在使用这个办法,其中,秦国的功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这方法一直伴随着它的发展和扩展,为日后统一六国埋下了长长的伏笔。[var1]这期间,最具战略眼光的一次联姻,就是秦襄公赵开的

  • 六国人才的持续输出助攻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哪些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一统六国时谁最厉害,秦国用了哪些六国人才,帮助秦国完成统一的三大名将

    [var1]秦国对人才的渴求助其成就霸业秦国地处西部边陲,虽然有八百里秦川作为基础但是毕竟不如中原富庶。况且不但是产出相对贫瘠,并且在秦国早期还被六国当作戎狄蛮夷来看待。所以秦国要想强大仅凭自己默默发展不行,吸引六国人才为己所用才是弯道超车、超常规发展之路。由于秦国对人才的渴求,很多在东方各国不受重

  • 俗话说,子承父业,诸葛亮的儿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训,诸葛亮的儿子有多聪慧,诸葛亮的儿子听诸葛亮的话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最高谋士,作为刘备的心腹大臣,诸葛亮在蜀汉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葛亮在蜀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唯一可惜的是诸葛亮只活了54岁就死了,如果诸葛亮多活10年,三国的历史肯定会改写。历史没有如果,诸葛亮虽然死了,但蜀汉依然存在。但没过多久就被曹魏给灭了。刘禅和刘备是父子,两个人很不一样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手里有3件宝贝,在吕布死后,它们怎么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布死后他的三件宝贝给了谁,三国大将吕布简介,吕布死后他的三个宝贝都去了哪里

    首先,我们来说吕布的第一件宝贝,就是他的兵器,方天画戟。吕布将自己的一把方天画戟使得是出神入化。据说当初袁术和刘备交战的时候,双方都想要拉拢吕布到自己的阵营,这样己方就必胜了。但是吕布却非常的谨慎,那一方也不愿意加入,但是他也不愿意得罪两人,因为一旦他将袁术和刘备都得罪了,很可能双方联合起来打自己,

  • 六出祁山后,如果诸葛亮能多活十年,他能率领蜀军打进长安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初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可能成功吗,诸葛亮六出祁山算不算侵略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都没有打进长安城,最后病死五丈原。如果再给诸葛亮十年寿命,他能率领蜀军打进长安吗?六出祁山我们先大致的看一下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大概情况:第一次: 228年,诸葛亮命赵云出斜谷,自己率蜀军主力出祁山,前期顺利,但马稷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蜀军退还。第二次: 228年冬,趁曹魏兵败

  • 三国一个比一个厉害的谋士,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中顶尖谋士有哪些,三国中最厉害的3个谋士

    在封建时代,成者王侯败者贼。成者往往成于谋划,败者也往往败于谋划,谋士的一大特点在于经世致用。三国中的谋士众多,今天我们来为其排名,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家心中的印象,就跟着卧仔一起来看看三国六大谋士排名都有谁吧!徐庶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