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是童年阶段,因为他的出生,朱棣起了造反的心,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把他带到了战场,让他亲眼目睹了靖难所发生的一切,当时的他还是个孩子,看到浴血战场,出于本能,他害怕到不行,爷爷却对他说:“不经历这些,你怎么长大啊”?
很显然,朱瞻基的童年见证了大量屠杀,给他的童年留下了不小的阴影,但他得爷爷宠,父母爱,虽然心理压力大,也会经常跑到天牢待着,但因为有人保护,过得也还算平安,只是生存环境也让他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这个阶段他终究还是善良的,从救下胡善祥就可以看出来。
第二阶段是少年阶段,这个阶段的朱瞻基是爷爷眼中的“好圣孙”,虽然还不是帝王,但他是爷爷默认的接班人,所以对他抱有最大的期望,但这个年龄的人多少有点叛逆,朱瞻基也一样,认识孙若微更是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那么一刻,朱瞻基也渴望像孙若微一样,虽然居无定所,但人家过得自由自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不能够,身在帝王之家,他别无选择,但是在爱情面前,他也勇敢了一把,当爷爷揭穿孙小姐的身份后,他痛哭流涕,说自己可以不要太孙之名,更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只求饶若微一命。
爷爷终究还是成全了他,不但没有杀孙若微,还同意两人成亲。但是孙若微并不愿意嫁进皇宫,她心里只有她的徐滨哥哥,朱瞻基也知道这一点,但他霸道的一面露出来了,抢也要把人先抢过来。
第三阶段就是帝王阶段,此时的朱瞻基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哭哭啼啼求爷爷饶别人一命的朱瞻基,他的内心早已被权力和野心占据,对自己爱的人连最基本的保障都不给她,一听正妃有喜,在外出征都要立他的儿子为太子。
要不是胡善祥自己做了这么多坏事,孙若微估计一辈子只能当个妃子,哪怕他知道她为他默默做了这么多的事,每天帮公公批折子,管理国事,在他最无助的时候,说杀头流放也要陪着他,他都未曾感动过。
最后这个阶段,朱瞻基变得越来越自私,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年数只有38,却千方百计要求孙若微随他一起殉葬,要知道,殉葬在古代也是极其残忍的一件事,但朱瞻基只顾自己,执意要将她带到地下。
虽说后来朱瞻基说服了自己,放了若微,但从他把若微从殉葬名单里拿进拿出七次,就可以看出,他是极度自私的,一代帝王,三个重要阶段,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从善良到霸道,最后才变得越来越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