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道影响深远,战国七雄如何发展,又如何确立王道之外的制度

王道影响深远,战国七雄如何发展,又如何确立王道之外的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49 更新时间:2024/1/26 3:07:59

王道是一个成型时间比较长的政治制度,从西周立国开始的时候王道政治传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雏形,并且在长久的历史发展当中王道基本上成为的最为主要的政治制度。其实王道的起源是很无奈的,武王伐纣之后中原地区遭受了连年的战争,社会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低潮的阶段,社会的生产力比较贫乏,西周建立之后没有办法在那样的社会基础之上进行高速的社会发展,没有办法集结起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它只能在已有的社会资源基础上进行休养生息。

[var1]

同时,在那个历史时间段内,除去西周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社会之外,其他的势力大都没有达到西周的文明程度,因此,西周面临的外部威胁比较小,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西周确实是一个灭亡在了自己人手里的王朝。

所以,当西周国内的资源和人口数量都比较少的时候,这个王朝就选择了王道的政治制度来恢复国内的势力。这样的形式实际上并不少见,比如在汉朝的时候,历经连年的战争刘邦也是选择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来恢复国内的生产力。虽然王道和无为而治并不是同一种政治制度,但是无疑,它们都给后市带去了巨大的影响力。

西周是在分封制度之下建立的王朝,每一个诸侯国都有着十分大的自治权,但是,一个国家的大的政治制度还是由西周的天子去确定的,因此,实际上各大诸侯国在王道的政治制度之下都曾经挣扎过。

[var1]

而除去可以恢复社会的生产力之外,王道是一种从道德的角度来约束人的制度,它要求的是用人来治理天下,这个“人”不仅是才华横溢而且是德才兼备的,所以,这等同于是给周天子神话的基础上又镶上了一个金边,比较符合天子心意,同时王道又特别符合西周的肱股重臣召公奭的看重。

所以,西周各大诸侯国受王道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但是从战国时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摆脱了王道的控制,那么这些国家又是如何从王道的圈子里跳脱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那些曾经受王道影响严重的国家是如何走上另一条路的。

楚国源于南方蛮夷,充当出头鸟,最先跳出王道统治实行分治

先来看楚国,楚国是战国时代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受王道的影响并不比其他的国家严重,但是这个国家却是最先跳出了王道统治的国家。楚国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畸形诸侯国,它起源于南方的蛮夷,距离西周的都城可谓是非常的遥远,哪怕是周平王东迁到了洛阳,对于楚国来说还是天高皇帝远的,因此,楚国实际上受西周的控制并不强。

[var1]

从一开始楚国就有从西周的管辖范围之内跳脱出去的想法。而楚国真的从西周的控制范围内脱离出去是在东周的春秋中后期。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式微,对诸侯国的控制在没有之前的时候强硬,所以,各大诸侯国是蠢蠢欲动,楚国就在这个时候做了第一个出头鸟。

当时的楚国国君不满足于西周天子给予他的封号,希望周天子可以给他提升一下等级,但是这一个要求遭到了周天子的拒绝,周天子认为被一个臣子逼迫着提升等级有损他天子的颜面,因此态度十分强硬的拒绝了。

可是周天子这一拒绝不要紧,楚国直接一气之下放弃了正统诸侯国的身份自立为王,从此楚国便以王的身份自居,成为了中原地区除去西周天子之外的另外一个王,这个选择可以说是十分的大胆,他的这个做法可谓是直接反抗西周的统治了,毕竟在那个时候阶级的问题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冒用天子的名号是对天子的不尊重甚至是对西周政治统治的一种反抗。

[var1]

因此,自从自立为王之后楚国就成为了另一个独立于西周之外的国家,正式摆脱了周朝的控制,而楚国本来就是南部蛮夷起源的畸形诸侯国,统治形式十分的偏激,他称王之后不仅是摆脱了西周的统治也从王道的政治制度中跳脱了出去并且还仿照西周的分封制度重新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那就是楚国之后一直长期奉行的分治制度。

在楚国的成为独立的诸侯国之后,它开始不受西周的约束擅自吞并诸侯小国以方便扩充它自己的国家实力,并且以此来对抗西周的制裁。自从分治的政治制度成型之后,楚国就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成为了第一个从王道的政治制度当中摆脱出来的国家,虽然楚国后期因为分治制度导致了国内贵族的掣肘而灭亡,但是,如果楚国没有那么早的拜托王道的统治,楚国也很难说在中原立足,这或许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var1]

曾经用王道休养生息的秦国,采用商鞅的法治来代替王道

第二个我们来看秦国,秦国无疑于是战国时代最大的赢家,他最终统一了中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帝国制度,成为中国封建历史社会的正统起源,而后中国社会的所有王朝都在奉行一种政治制度,它们在完成秦国尚未完成的事业,所以,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非常的巨大的。

不过,或许是因为秦国最后的强大,很少有人在意过秦国曾经也是一个深受王道影响的国家。秦国的建国历史比其他的封建正统诸侯国要晚一个时代,其他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建国,但是秦国在东周的时候才正式立国,而且它的立国形式与其他的国家还是不一样的,他当时得到的只是周天子给的一个空头支票,是靠着原本半农半牧的部族时代积累下来的实力死拼得来的。

秦国刚刚立国的时候面临着西周刚刚建立时的困难,因此自秦国秦穆公任用百里奚治国之后,秦国也是采用王道的方法来休养生息。那么秦国又是如何跳出王道的怪圈,还拜托的那么彻底的呢?

[var1]

这其实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秦孝公,另一个就是商鞅。商鞅是一个眼光十分独到的人,他意识到了在哪个天下混乱的时代里面,用人来治理国家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的世袭制度的国家延续方式的控制之下,一个家族的嫡长子不可能是代代明君,不可能不受任何的影响成为不可触犯的规定,因此,商鞅选择了法治来治理国家。

法治是用法来约束一个国家,约束这个国家内部的平民大臣和国君,无论如何,法是不变的,它是一个明显的框架,能够长期的摆在那里,长期的具有作用。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秦国后期虽然出现了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这样的昏庸之辈,甚至秦昭襄王后期也有些混乱但是秦国并没有垮掉的原因。

秦国最大的约束力是法,在这个基础上,秦国就受昏君的影响程度就大大降低了。所以,秦国在战国时代才能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也正是因为商鞅的这次变法让秦国跳出了王道这个怪圈,让秦国从王道治理天下变成了法治治理天下。

[var1]

魏国经过李悝变法摆脱王道政治

第三个我们来看魏国,魏国摆脱王道的方式有些特别,因为这个国家并不是最开始的一个封建正统诸侯国,它是在春秋末年联合原来同属晋国的韩氏和赵氏共同瓜分了晋国的领土而成立的国家,它本身受到王道的影响就比较小。

但是这个国家成立之前是晋国一个重要的家臣,这个家族对于晋国的掌控是非常霸道的,因此,在它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急于要一种极速见效的方式让晋国对它的影响消除,而魏国的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又是一个比较开明并且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这就给了魏国很好的优势。这两点都是魏国能够在建国的一开始就进行了李悝变法的原因,也正是魏国最开始的李悝变法让魏国摆脱了影响它的王道。

其实,虽然魏国在最后比较困难,统治也比较昏庸,但是这个国家最开始的变法还是给了他们坚定地反抗王道的理由。后来,魏惠王为了甩掉排挤人才的帽子给魏国请来了儒家的集大成者孟子。

[var1]

孟子为魏惠王规划了一个十分美好的未来,极力地为魏惠王推行儒家的政治学说和主张,在孟子的规划之下,魏国成为了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甚至连狗都不咬人的王道国家,一片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状态。

但是魏惠王就是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哪怕孟子规划的再好,魏惠王也并没有动过心,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魏国已经是彻底摆脱了王道的统治,并且在魏国国内王道之风已经不可能在成型了。

第二个问题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不仅是给予了魏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给了魏国良好的政治作风。自从魏国通过李悝变法彻底摆脱王道统治之后,战国时代也彻底的进入了大争之世。

[var1]

齐国用吏治代替王道

第四个我们来看齐国,齐国改变王道形式的直接办法是在王道原本的政治形式上进行改革,把西周时期的王道改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王道”,也就是后来人十分熟悉的吏治,吏治与王道比较类似,但是吏治却又不同于王道,它可以说是王道的变形或者是升级。在吏治的统治之下,齐国的国君与臣民们的配合是十分融洽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齐威王的时候齐国才会出现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政治局面。

齐国之所以能够在这种类似于王道的统治之下生存下去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因为齐国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它是位于东海之滨的国家,距离西方的虎狼之国秦国比较远,两个国家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直接的利益争端比较小,所以齐国有比较多的喘息之机。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基本政策采取几乎都是六国合纵抗秦

秦国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采取连横的政策,交好东方的齐国以平衡合纵给秦国带来的压力。因此,齐国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或者说能够基本摆脱王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var1]

燕国恪守王道,实行世袭制度却不抵触禅让制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看一个比较另类的燕国,看看如果没有摆脱王道统治的后果是什么?燕国在战国时代也一直遵守王道的政治制度,直接的结果就是:

第一,燕国在整个战国时代没有吞并任何一个诸侯国,哪怕它想与中山国对抗都要靠魏国的支持。

第二,哪怕燕国有能力发动战争有能力组织其他的五个国家一起联合起来攻打齐国,但是它的王道思想也不允许它灭亡齐国,最终只是耗费巨大财力复仇。

[var1]

第三,正是因为王道的影响让荆轲和太子丹做起了挟持嬴政使六国恢复的春秋大梦,让太子丹企图通过荆轲的一把匕首让战国时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一潮流破灭。

第四,也是因为王道的政治制度的影响,让燕王哙企图在战国时代行使禅让制。其实,在王道政治制度的影响之下,燕国一直是一个虽实行世袭制但是也不抵触禅让制的国家。

第五,燕国的历史曾出现过很长时间的空白,详细程度还不如郑国中山国这样的小国。

笔者认为,王道是一个并不适合战国时代历史发展的制度,哪一个国家能够在历史的潮流当中摆脱这样并不恰当的政治制度,哪一个国家就能够在那样的乱世当中脱颖而出。就如同秦国一样,秦国彻彻底底的摆脱了王道的政治制度,彻底的走上了法治的道路,这就给这个国家大把的机遇。而其他的国家要么墨守成规要么不能彻底摆脱要么不能长久坚持,因此最终都走向了失败,这其实是历史给予我们宝贵的示。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左传》、《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为何最后统一天下的却西陲小国: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是怎么当上中原霸主的,这才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最强

    [var1]古代有个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便是争夺天下的霸主,便是争夺中原这块地的人,而居住在秦国和蜀国这样的偏远地区的人,显然不具备地利优势。然而,地缘政治优势这种事,往往具有两面性,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大城市的房价高、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产力高,但是,病毒和核弹往往都不会选中偏远农村。

  • 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给42岁的三婚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鸿章晚年照片,李鸿章有几次婚姻,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家族史资料

    不过千秋功高自有后人评说,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如坊间所说只是一个被迫签约的“枪手”?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支持,所以他估计永远也翻不了身了。民间关于李鸿章的往事和趣闻有很多,不过他把21岁的女儿,下嫁42岁的三婚男人的做法,却让人十分费解。一、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本名章铜,人称“李二先生”,1

  • “罗锅宰相”刘墉,在乾隆皇帝执政时,为什么远不如和珅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电视剧中,刘罗锅的身世交代的并不是很清楚,如果看过前面的文章《一代牛人刘统勋,刘罗锅的亲爹,纪晓岚的伯乐》的人就会知道。刘墉的出身可非常不一般,他家不光是较早投靠清廷的人,而且他家还在清朝当了好几代的官,刘墉的亲爹刘统勋更是身兼大学士和军机处,算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因此单从这种

  • 清代康熙朝大臣李光地,如何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如何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平定三藩讲解,康熙平定三藩死了多少人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

  • 清朝名将赵良栋,如何帮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良栋的平定三藩,康熙平定三藩功臣是谁,康熙提拔赵良栋

    赵良栋原是陕西绿营守备,后随洪承畴经略云贵,累升至广罗总兵。康熙十一年(1672年),调任天津。三藩之乱时,赵良栋升任宁夏提督,平定驻军叛乱,后率部进入四川,夺取成都,升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会师昆明,围城数月难以破城。赵良栋到后,不到一个月便攻破昆明。但因生性亢直,受

  • 清朝初期名将图海,如何帮助康熙逼降王辅臣,平定三藩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平定三藩的策略,康熙平定三藩死了多少人,康熙第一谋臣平定三藩

    天资忠悫,性情敦笃。顺治二年(1645年),起家笔帖式,迁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1651年),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因事夺官。康熙帝即位,起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1667年),拜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充《世祖实录

  • 甄嬛传:祺贵人进宫后,雍正为何老翻她的牌子?原因让人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甄嬛传祺贵人下场,甄嬛传里面的祺贵人后来怎么样了,甄嬛雍正翻牌子

    甄嬛受宠是因为长相酷似纯元皇后,后期受宠是因为她能给皇帝出主意,但是祺贵人为何独得皇上宠爱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她背后的家族,是雍正皇帝需要的,当时皇帝已经对年羹尧起了杀心,因此只能培养别的势力来打压他。而祺贵人的父亲也是有名的将领,可以在将来取代年羹尧的位置,后宫的女人其实都是凭借着背后的势力才

  •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主张杀年羹尧导致西北军事屡败是出于公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被杀的历史背景年羹尧树大招风,为了平定西北叛乱杀了太多人也得罪了太多人。这一点在他吩咐桑成鼎带着两个怀孕的蒙古小妾离开的时候详细交代过。所以即使是没有其他问题恐怕也难有什么好下场,况且他本身贪污、跋扈甚至把军权凌驾皇权之上也是自己作死。但是雍正却从来没有主动打算杀死年羹尧,只是削了年的兵权降职

  • 陈凯歌做过最对的事,就是找他演秦王,除了外形不符其他没毛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凯歌的个人资料,国内人对陈凯歌的评价,陈凯歌与范冰冰

    [var1]不过,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却被各路演员演得“百花齐放”,版本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他就是秦王(后来的秦始皇)嬴政,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比较模糊,不像富有人情味的汉高祖刘邦、充满正面色彩的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是冷酷而复杂的明太祖朱元璋。姜文版秦王(电影《秦颂》),是一个偶尔流露天真的

  • 《浣溪沙》将上线!何润东饰夫差,3次表白孙俪被拒,娶百货柜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润东和孙俪私下关系,何润东和孙俪剧照,何润东和孙俪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var1]越王勾践、西施浣纱等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在不少人的童年以及少年时期反复提及,这次《浣溪沙》电视剧的即将播出,也令不网友万分期待。[var1]11月12日,何润东转发浣溪沙的首支预告片并称:"天下我所欲,西施亦我所欲,夫差不惧!"[var1]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何润东在剧中饰演的人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