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临死之前,为何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你看杨修临死前说了什么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你看杨修临死前说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4/1/22 19:58:43

杨修司马懿

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杨修和司马懿这对冤家非常熟悉,其中杨修属于曹植阵营,而司马懿则属于曹丕阵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杨修的表现都远远强于司马懿,以至于曹植依仗着杨修的睿智,多次碾压曹丕,在曹操面前露足了脸,甚至还让曹操动了立曹植为世子的念头,可见杨修是多么的厉害!不过也正是因为杨修太过于聪明,不懂得收敛,所以在汉中之战时,当曹操陷入纠结状态,在考虑要不要退兵时,杨修直接断定曹操会选择退兵,鼓动手下人提前收拾行李,触怒了曹操,最终演变成“鸡肋事件”,杨修遭到斩杀!

由于“鸡肋事件”实在是太过出名,所以不少人都认为,曹操之所以会诛杀杨修,就是因为杨修的行为太过于放纵,丝毫不知道收敛!而曹操之所以没有诛杀司马懿,则是因为司马懿相对比较低调,没有主动去触怒曹操。说白了,在大众心中,曹操之所以只杀杨修而不杀司马懿,就是因为这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杨修恣意放纵,容易得罪曹操,司马懿低调内敛,不易被曹操抓住把柄,所以两人的结局完全不同!然而事实上,这种看法太过于肤浅了……

曹操是治国之人,是掌控曹魏天下之人,他要处死属下,从来不会简单地因为属下性格不好,而会考虑更深层次的因素!说白了,当权者乃至成年人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以利益为重的!曹操之所以只杀杨修而不杀司马懿,完全是利益使然!简而言之,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操选定了曹丕

自从曹昂去世以后,曹操一直没有定下世子之位,以至于曹操的儿子们,都蠢蠢欲动,而这里面的竞争者,以曹丕和曹植表现最佳,所以发展到最后,曹操手下都在各自押注,形成了以曹丕和曹植为主的两股势力!

曹操本人呢,对于这种现象也乐见其成,因为自从曹昂和曹冲去世以后,他确实没有见到哪个儿子能比得上前两位,所以他也想让儿子们竞争一下,看看谁更有能力接班!正是在曹操的纵容下,世子之争愈演愈烈,杨修和司马懿之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

坦诚地说,杨修的能力其实比司马懿更强,他更擅长把控人心,也是靠着这项本事,杨修引导曹植做了许多曹操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曹操逐渐把目光聚集到曹植身上了,认为曹植的能力比曹丕更强。但曹植本身的能力其实是比不上曹丕的,他之所以能够表现那么好,完全是因为杨修在背后教导,可杨修也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曹植啊,所以说,最终曹植还是露馅了,曹丕还是在实力上击败了曹植!

曹操发现了事情的真相,知道曹植的能力比不上曹丕,自然选择立曹丕为世子,准备将大权交给曹丕。而一旦曹操下定了决心,那么等待曹植势力的结局,就会非常惨了!因为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曹植手下已经团聚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利益团体,他们在曹植身上押注这么多,肯定是不甘于打水漂的,所以他们肯定会反抗!要是曹操不帮助曹丕解决曹植势力,等到曹操去世,曹植势力必将反扑!

所以说,为了给曹丕留下一个安稳的治理环境,曹操必定会对曹植势力动手。而杨修作为曹植势力的首席谋士,自然是重点打击的对象,于是曹操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将杨修处死!事实上,杨修之前一直放浪形骸,多次揣摩曹操的心思,但曹操一直没有对他动手,为何在曹操临死前,他却突然诛杀了杨修?不就是因为他想在临死前给曹丕铺路,打击曹植势力嘛!所以说啊,杨修之死,完全是因为曹植集团的竞争失败,作为曹丕集团的敌对者,只能遭到剪除!

二、曹操担心世家大族反扑

曹操之所以会拿杨修开刀,一方面是因为曹植竞争失败,曹操要借杨修来打压曹植势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杨修的背景太过强大,曹操要借杨修来打压、震慑其他的世家大族

很多人想不通,为何杨修年纪轻轻就能够官运亨通,在曹植那边占据高位,难不成这是因为杨修聪明绝顶,太过逆天?事实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聪明人非常多,但被埋没的聪明人更多,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出名,除了他自身比较聪明,还和他身后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杨修便是例子!

杨修的父亲是杨彪,这个杨彪是汉朝太尉杨赐之子,可以说是出身名门,而他自己也在汉献帝时期,做遍了三公之职,资历非常老,声望非常高,说他是汉末第一臣都毫不为过!除了杨彪之子的身份,杨修还是袁术的外甥。四世三公的袁氏,大家估计都非常熟悉吧?虽然袁绍袁术都死了,但是他们的关系网还在啊,很多人还是有权有势啊,所以说原本和袁家有关系的人,仍然会卖杨修一个面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杨修才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

说白了,就杨修的身家背景来看,他们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且关系网非常发达,和其他的世家大族关系密切,要是他们想干点什么,只需要互相通通气,就能轻易办成!而如此恐怖的力量,又正是曹操忌惮的!

曹操本身对那些世家大族没有多好的观感,不愿意让利给那些世家大族,所以双方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一直没有称帝,因为有不少的世家大族反对他。在临死之前,曹操为了保护整个曹家的利益,肯定是需要打压一批世家大族的,而这其中,杨家便是首选!事实上,除了杨家,崔琰背后的清河崔氏也是曹操的重点打压对象!

说白了,曹操之所以会杀杨修,乃是因为杨修的背景太过强大,他担心自己死后,杨修背后的势力反扑,不仅有可能击败曹丕,甚至还有可能危机整个曹家,所以曹操要出手诛杀杨修,打压其背后的势力!而杨修在临死前,其实也看懂了曹操的目的,所以他在临死前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杨修之所以会在临死前说自己早就知道会死,其实原因就是上述两个,一方面杨修是曹植的主要谋士,曹植竞争失败,杨修这等大才必定会遭到打压,甚至诛杀。另一方面,杨修家族的背景太强大了,而他爹杨彪又不买曹操的账,老是和曹操作对,所以曹操为了打压世家豪族,必定会拿杨家开刀。杨彪名望高,曹操不敢去背骂名,那就只能对杨修动手了!杨修是何等的聪明,他自然是看透了曹操的目的,所以他才会积极地帮助曹植竞争,而等到曹植失败的那一刻,他也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才会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三、当时的司马懿实力很弱

很多人一提起司马懿,总是会想到那个老谋深算,隐忍数十年,最终奋力一击,大败曹爽,抢夺曹魏大权的狠辣之人,然而事实上,这只是老年时期的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司马懿,实力非常弱!

曹操当权期间,司马懿虽然也算得上是士族,但他们家的权势比不上杨修家,他的身家背景还不足以威胁到曹家。而且当时的司马懿,本身实力只是一般,根本没在朝廷担任要职。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其实当时的司马懿只是一个有才能,没威胁的年轻人,值得栽培!更为重要的是,鹰视狼顾、三马同槽这种故事,其实都是虚构的,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野心,以他当时的职位,他也不可能有多大的野心,曹操也不怕司马懿的野心,因为曹家的后代,也是非常厉害的!

经过曹操的考察,曹丕算是获得了继承资格,曹操相信曹丕是完全能够压制住司马懿的。而且就算曹丕英年早逝,曹操还有个好圣孙曹睿,曹操可是非常喜欢曹睿的,也知道曹睿的本事,所以就算曹丕过早去世了,只要曹睿长大,司马懿也不能翻天。所以说,曹操压根儿就不担心司马懿,当然了,曹丕和曹睿两代人的短命,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在临死前,之所以只诛杀杨修而不杀司马懿,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曹植竞争失败了,曹操要借诛杀杨修之机打压曹植势力;二、杨修的背景太强了,曹操要借诛杀杨修之机打压世家大族,保护曹家利益;三、司马懿当时实力弱没野心,曹丕曹睿又非常聪明,所以曹操不担心司马懿威胁到曹家利益!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孙权,都死了哪些大将,讲出来真丢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是曹操杀的还是孙权杀的,关羽攻襄樊孙权为何没有北上,孙权和曹操为什么要杀关羽

    对于关羽的死在史书上都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关羽的死,是蜀汉衰败的关键原因,这个观点过于片面了,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下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其实魏蜀吴三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襄樊之战关羽战死了,那么曹操孙权的阵营又都死了哪些大将?讲出来真丢人,且让我们来细细分析下。 襄樊之战,战果斐然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

  • 明史:让李自成的声望反超张献忠的战役,一战惊天下,开启争霸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的历史评价,明朝时期的李自成,中国通史记录李自成

    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在农民起义军中的声望和实力是远远不如张献忠的。至少在第一任闯王高迎祥死后,到崇祯十四年之前,这数年时间里,张献忠才是天下第一号反贼。张

  • 近年来古装剧那么火,为何没人拍元朝的?因为导演们都“不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十大古装电视剧,古装剧没有以元朝为背景的吗,我国影视剧为何很少会拍元朝题材

    前言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当年金灭北宋,虽说南宋得以迁都保留赵氏血脉,但是南宋的实力远不如北宋,即便是如此,当年的靖康之耻必然是要血洗。可是多少年来的文人治国,早已经让两宋朝廷腐朽不堪,在这种情况之下,南宋只能是兵行险招与蒙古合作。与蒙古合作的南宋无疑是与虎磨皮,

  • 郑成功拥护的隆武政权,如何被清廷消灭?有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成功和清廷的关系,郑成功为什么反抗清廷,隆武政权在哪里

    弘光元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隆武政权以福建为基地,同月二十八日,清军李成栋部克汀州,俘杀朱聿键,隆武政权覆亡。起因弘光元年闰六月,明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 ,改元隆武,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改福州行在为天兴府,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

  • 瓦剌首领也先,如何率兵在土木之变俘虏明英宗?他善终了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英宗被俘瓦剌对他做了什么,明英宗北伐瓦剌,瓦剌欺负明英宗视频

    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也先在明正统四年(1439年)继承成为瓦剌的首领,他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明朝形势危急,后围攻不成,退回蒙古,并释回明英宗。也先他统治时,致力

  • 王道影响深远,战国七雄如何发展,又如何确立王道之外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九雄变七雄,战国七雄依靠什么改革,战国七雄从开始至结束

    王道是一个成型时间比较长的政治制度,从西周立国开始的时候王道政治传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雏形,并且在长久的历史发展当中王道基本上成为的最为主要的政治制度。其实王道的起源是很无奈的,武王伐纣之后中原地区遭受了连年的战争,社会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低潮的阶段,社会的生产力比较贫乏,西周建立之后没有办法在那

  •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为何最后统一天下的却西陲小国: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是怎么当上中原霸主的,这才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最强

    [var1]古代有个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便是争夺天下的霸主,便是争夺中原这块地的人,而居住在秦国和蜀国这样的偏远地区的人,显然不具备地利优势。然而,地缘政治优势这种事,往往具有两面性,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大城市的房价高、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产力高,但是,病毒和核弹往往都不会选中偏远农村。

  • 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给42岁的三婚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鸿章晚年照片,李鸿章有几次婚姻,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家族史资料

    不过千秋功高自有后人评说,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如坊间所说只是一个被迫签约的“枪手”?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支持,所以他估计永远也翻不了身了。民间关于李鸿章的往事和趣闻有很多,不过他把21岁的女儿,下嫁42岁的三婚男人的做法,却让人十分费解。一、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本名章铜,人称“李二先生”,1

  • “罗锅宰相”刘墉,在乾隆皇帝执政时,为什么远不如和珅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电视剧中,刘罗锅的身世交代的并不是很清楚,如果看过前面的文章《一代牛人刘统勋,刘罗锅的亲爹,纪晓岚的伯乐》的人就会知道。刘墉的出身可非常不一般,他家不光是较早投靠清廷的人,而且他家还在清朝当了好几代的官,刘墉的亲爹刘统勋更是身兼大学士和军机处,算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因此单从这种

  • 清代康熙朝大臣李光地,如何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如何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平定三藩讲解,康熙平定三藩死了多少人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