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羽的死在史书上都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关羽的死,是蜀汉衰败的关键原因,这个观点过于片面了,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下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其实魏蜀吴三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襄樊之战关羽战死了,那么曹操孙权的阵营又都死了哪些大将?讲出来真丢人,且让我们来细细分析下。
襄樊之战,战果斐然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襄樊之战虽然是以关羽战死,蜀国丢失荆襄九郡的失败结局而告终,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关羽,而在于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单论襄樊之战最初的战果而言,这场战役无疑是大获成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蜀国输掉了这场,本是胜券在握的战役。
关羽在围困襄阳和樊城的时候,魏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不出几个关羽就能顺利拿下这两座重镇,但随着曹魏的增兵,就让关羽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了,可是关羽却并没有选择退兵,而是正面击败了以于禁为首的七路大军,这时的樊城已经是孤立无援,只要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一起出兵增援关羽,那么樊城必破。
要知道关羽当时的进攻樊城只用了三万人,最后还抽调了两万荆州守军,才导致荆州被吕蒙偷袭,如果此时的关羽有人支援,他也没必要抽调荆州部队,那么他的后路也不会被断,这样的话樊城是肯定守不住的,可是关羽也没想到,作为刘备义子的刘封,会在这个时候背后捅刀子,这才是关羽失败的原因。
按照关羽当时的战果来说,襄樊之战蜀国是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最不济也能打下樊城,要知道关羽在进攻的过程中,已经吓得曹操准备迁都了,从这点也能看出,襄樊之战中曹魏得劣势,然而蜀国却并没能扩大战果,这一起得源头都来自,刘备集团内部争斗不断,从而导致刘封、孟达率领上庸守军投降东吴,最终导致了关羽兵败身亡。
刘备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帝王,他身边的重臣主要是荆州派和益州派,而最早跟随刘备的河北派,在刘备一步步发家后,便渐渐淡出了蜀国的核心圈子,这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最终才导致博士仁、刘封等人全员投降东吴,所以襄樊之战让关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即使是这样曹操和孙权,也没有从襄樊之战中捞到什么好处,而且还损失了大批人才。
斩庞德,擒于禁
对于曹操来说,襄樊之战最大的损失,就是于禁被生擒,其次才是被斩杀的庞德,庞德虽然勇猛,但始终是降将,在曹操心中并无多少分量,可是于禁就不一样了,于禁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也是五子良将之首,于禁基本上参与了曹操一生中所有的重大战役,而且还几次救过曹操的命,而且于禁的官职也是所有将领中最高的。
于禁效忠曹操三十多年,在出征前夕还被授予了“假节钺”的头衔,要知道汉朝的“假节钺”就是天子的代言人,“假节钺”被生擒就如同天子被俘虏,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这无疑是最大的耻辱,这也是为什么于禁在回归魏国后,羞愧而死的原因,他不仅丢了自己的脸,还把自己主公的脸也丢尽了。
于禁带领的增援部队全部是曹操的精锐部队,因为驻守樊城的大将是曹仁,而且樊城一丢,关羽便可以长驱直入攻打许都了,所以襄樊之战,曹操不但失去了一位老成持重的大将军于禁,还失去了一批精锐士卒,对曹操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经此一战也让曹操越发重视对于蜀国的压制,从而和东吴形成了一种默契。
也正是这种默契导致了关羽的失败,如果没有徐晃和吕蒙加入战场,曹魏的损失肯定更大了,这场战役唯一获得实际利益的,其实只有孙权,但孙权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惨重的,可以说参战的三方都损失了自己国家的核心人物。
吕蒙暴死,蒋钦被斩
用计谋击败关羽的吕蒙,在夺取荆州后不久就发病而亡,民间都传说是被关羽的冤魂索命而去,其实不是这样,吕蒙在夺取荆州前就已经是重病在身,如果安心养病还可以活下来,但机不可失,夺取荆州的机会就在眼前,吕蒙只能带病上阵,这场大规模的战役,也导致了吕蒙病情加重,随后没多久便死于了家中。
孙权虽然是偷袭,但也不是毫发无伤,不但在战后损失了大都督吕蒙,而且在和关羽荆州兵作战的过程中,还死了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蒋钦,这对于本就人才凋零的东吴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损失,一场偷袭性质的战斗不但死了最大的统帅,还死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实在是让人感到丢脸。
要知道荆襄九郡,基本上一半都被孙权策反了,能反抗的也就剩下关羽的亲兵了,就是这样悬殊的战斗下,东吴还损失了两位核心人才,确实是让人难以想象,如果是正面战斗,估计十二虎臣都不够关羽一个人砍,襄樊之战孙权虽然是最大的赢家,但是他的赢也是惨胜,吕蒙的地位就想到于蜀国诸葛亮的地位,由此可见孙权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结语
襄樊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这一战不但让孙刘联盟彻底破裂,还让蜀国失去了荆州,从而导致了后续的夷陵之战,这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开始,如果襄樊之战中,刘备在荆州的守将都没有叛变,那么蜀国统一天下的概率将大大提升,但是这一切都是后话了,从这场战斗我们也可以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