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面对被打残的赵国,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攻打?

长平之战后,面对被打残的赵国,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攻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25 更新时间:2024/1/26 3:49:25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关乎生死的一场国运之战,由于赵国在外交战略、军事后勤等方面的诸多失误,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国的胜利作为结束。

然而,这场战争却不是一边倒碾压性的“大胜”,秦军赢得并不轻松。单独看双方战场厮杀造成的损失看,秦赵两军都折损了20多万,几乎是1:1的伤亡比,秦军胜就胜在投降后又被白起下令坑杀的那20来万赵军。

20多万秦军,是什么概念,大致也占了秦国的一半军力。耗损了这么多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对秦国来说,用“惨胜”来形容,可能更加贴合实际。

[var1]

在长平之战中,决定双方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粮饷的补给问题。赵国尽管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军力大增,但却缺乏相应配套的经济改革,很难经得起长时间对耗的持久战。

长平之战后期,赵国决策层之所以拿掉防御型的廉颇,换上进攻型的赵括,也与赵国国力的严重损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赵军军粮几乎已经难以供应了。

而赵国如此,秦国又好得了多少?“士民倦、粮食缺”的秦国,其实已然是强弩之末。白起之所以坑杀赵卒,除了担心数量这么大的赵军哗变外,更现实的因素,则是秦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养俘虏。

本来按照白起的打算,是乘胜追击直接攻下邯郸灭亡赵国,但秦相范睢却因担心白起再建功劳,在秦昭襄王面前极力主张在谈判桌上迫使赵国割地。

[var1]

公元前260年9月,白起被秦昭王召回,曾经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袭扰赵军补给)的河东之民也被迅速解散回国。可以说,此时的秦国已经开始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白起拒绝秦昭王的挂帅命令发生于公元前259年,此时距离长平之战的结束仅8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中,秦国通过外交和内政慢慢恢复着长平之战所造成的战争创伤,并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机继续消化吞并的上党等地。

然而,战争不是回合制游戏,在秦国慢慢恢复实力的当下,作为战败国的赵国,则更是因这一时机而获得了新的生机。在秦王要求白起挂帅,继续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之时,双方的作战难度其实是不一样的。

《史记》里记载着白起劝秦王息兵的谏言:“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这可以说是极富战略远见的一段话。

在长平决战发生之前,赵国曾经因为千里运粮而陷入窘境。但这次作战区域并非远离赵国核心区域的上党,相比于运粮路程足有数百里之遥的上党,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既是其政治核心,也是其财富汇聚的重要枢纽,背靠这种被赵国经营多年的坚城,赵军几乎不用担心粮草不济的危险。

而相比之下,秦国的运粮难度却成倍上升。

同样以长平之战作为对比,在这次战役中,秦国、赵国国都距离上党的直线距离约是2比1。也就是说,秦国攻打邯郸时,其补给线被硬生生拉长了一倍。而且在这一路段上,太行山、黄河等天堑,更是秦军运输粮草的最大麻烦。

[var1]

比粮草问题更加严重的,是赵国军队作战士气的转变。

与争夺上党之时赵国内部的犹疑与矛盾不同,防守邯郸,是赵国人无可逃避的责任,“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国都被秦军攻打的当下,赵国军队几乎是以避无可避的决心被推上了战场之上。

更何况,赵国四十万冤魂哀鸣未息,长平战场上的累累白骨,邯郸都城内的满目缟素,都使得此时的赵国与秦国结成血仇,在这种情况下,秦军在士气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对于深谙军事的白起来说,后勤补给和军队士气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是他拒绝秦王诏令的关键。而与此同时,六国的反应同样让白起心生忧虑。

长平之战前,赵国君臣在外交上的谋划表现得极为低能。尤其是赵王对秦国态度的反复,更是让六国感到忧虑,这也是如魏国、楚国等抗秦主力一直袖手旁观的原因所在。

但在长平之战结束之后,险恶的军事环境使得赵国君臣不得不将内部矛盾搁置。赵、魏、楚以史无前例的高速组成新的同盟,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

秦国在与赵国交战时,随时得提防魏、楚两国可能的攻势,尤其是楚国,一旦沿着武关道进攻秦国,那么楚怀王时期楚国占领秦之蓝田的旧事就将再次重演。

[var1]

单从军事层面的考虑来说,白起的这些设想并无不妥,然而在国君屡屡要求其挂帅出征的情况下,白起不仅坚辞不受,还以病重为借口称病不出,其实已经有失人臣本分。

而在王龁兵败,秦军损兵折将的低迷时刻,他更是说出“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般近乎风凉话的感叹,作为一国之君的秦昭襄王,又怎么会不计较这样一位功高震主又屡屡违逆上意的臣子呢?

可以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不完全是国君担忧其功高难赏,更是他本人性格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古代武将的通病,带兵打仗、攻城掠地很在行,可摆在朝廷搞政治,却是笨手笨脚。

更多文章

  • 张彬彬的嬴政抢荆轲女人,乔振宇的嬴政皇抢韩信女人,又黑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嬴政荆轲张彬彬,张彬彬饰演的秦始皇霸气片段,乔振宇韩信

    [var1]由海玲、欧豪主演的《天意》,而乔振宇、唐嫣都是特别出演,乔振宇饰演的秦始皇戏份本来也有很多的,毕竟不是主角剪了好多戏份,乔振宇饰演秦始皇的戏份就剪到了征服女主季姜的时候,秦始皇这样残忍的追求女主季姜,又是捆绑,又是鞭打,更想征服,女主季姜要撞柱自杀却被秦始皇阻拦,女主拿起剑来砍秦始皇,秦

  • 陶俑代替了人殉,为何孔子还说“始作俑者,其无后”这么狠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陶俑和孔子关系,孔子为什么要用陶俑,孔子赞同用活人殉葬吗

    后来随着兼并战争对人口需求的增加,以及人意识的觉醒,人的价值逐渐得到了重视,古人便开始用草人和陶俑作为人殉的替代品,用陶俑取代人殉,本是充满善意文明进步的体现,崇尚仁、礼的孔夫子却破口骂道:“最初提出用土偶木偶来陪葬的人,应该是子孙断绝没有后代了吧!(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恐怕也没想到,因为他

  • 先秦:鲁惠公与宋国的联姻和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鲁惠公,鲁惠公和秦国的故事,鲁惠公个人简历

    [var1]从鲁惠公的谥号“惠”我们就可以知道鲁惠公治理国家的功绩还是不错的。谥法说,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可见鲁惠公对治下的民众还是不错的。虽然鲁惠公对百姓还可以,但他的后宫却不是那么清净。记入史书的鲁惠公女人有三个,分别是孟子,声子和仲子。这三个女人都是子姓,都是宋国公女。孟子是夫人,也就

  • 专家征集到战国“神剑”,至今不腐不朽,X光下发现千古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上古十大最帅神剑,中国古代最珍贵的上古神剑,战国古墓挖出稀世神剑

    [var1]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兵器之一,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左右舞动宝剑,便可取人命于分毫之间。剑在古代属于“短兵”,兵中王者,素有“百兵之君”的美誉。剑在我国的历史上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荆轲刺秦王”、“刻舟求剑”、“口蜜腹剑”等等,都是关于剑的历史故事或是成语,可见剑对于我

  • 秦始皇如此宠爱赵高,赵高为何还对秦王室血脉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高为什么对秦始皇子女赶尽杀绝,赵高跟秦始皇的关系是什么,赵高是秦始皇死后才变坏的吗

    秦始皇虽死,但忠臣良将仍在。如果他们一起辅佐胡亥,秦朝未必没有一线生机。只可惜,胡亥听信奸臣谗言,屠戮忠良,使得秦朝再也无力抵抗起义军,只能乖乖的倒塌。这个所谓的奸臣就是赵高,就是他一手将秦始皇的天下葬送了。不过在赵高亲手葬送大秦朝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赵高为了权势,为了地位,诛杀蒙恬,诛杀李

  • 《三国志11》战国四神将究竟谁是扛把子?白起:廉颇肯定比我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志11最厉害的武将,三国志11中谁才是最强武将,三国志11武将排名前十

    [var1]而在经典战略游戏《三国志11》中,游戏在通关一周目后所追加的古武将里,自然也不会错过这四位神将,那么这四大名将若是按照《三国志11》里的能力与表现并结合历史战绩来进行一番排名,究竟又会孰强孰弱呢?[var1]以“将相和”、“负荆请罪”而出名的廉颇在战国末年以据守之法,居然仅用不到敌军五分

  • 古代真的存在“巨人族”吗?汉书:巨人族曾自成一国,在战国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有巨人族吗,上古时期的巨人族,春秋时期巨人

    那么,巨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过吗?在《山海经》等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巨人,到底是人们杜撰的,还是真实存在过的?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很久,直至近代,依旧有人对此进行着研究。[var1] 除了《山海经》中对巨人的记载之外,在《神异经》中也对居然有过相应的描述。《神异经》中提到了一个巨人国——龙伯国,这个国名

  • 秦国起源于甘肃,秦始皇祖坟在陕西,专家为何说嬴政祖籍在山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嬴政与秦国关系,为什么嬴政死后3年秦国就被灭,秦国嬴政幼年谁执政

    [var1]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个朝代,同样也有很多位黄帝,但在这些朝代中,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也就只有秦始皇一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物,一代代影响着后世,他所建立的秦朝,奠定我国几千多年的政治制度,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要数秦始皇陵和庞大的兵马俑工程。他是我国第一次完成大一

  • 古代没有普通话,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怎样跟原先六国大臣沟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始皇是怎么一统六国的,真实的秦始皇是如何统一的

    [var1]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但是却没有统一语言。那么,古代没有普通话,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满口秦腔的他,是怎样跟原先六国的大臣沟通的呢? 民间有句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隔十里说话就会改变腔调,隔百里文化民俗就会不相同,十分

  • 街头现战国失传“古籍”,专家巨资回购,解读后内容被禁止公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失传古籍一览表,失传的传统文化古籍,失传70年代古籍

    [var1]这一批竹简,就是清华简,这批竹简是在哪里出现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专家猜测这些竹简出自盗墓贼之手,这批竹简对盗墓贼来说就是一部天书,盗墓贼将这些竹简偷到手了以后,经过层层的“转手”,才流到市场上的。想要追溯这批竹简的来源,已经不可能了。清华简一共2388枚,由于这批竹简是清华的校友赵伟国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