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棣不是朱元璋儿子只是异姓王,他会成功夺位吗?

如果朱棣不是朱元璋儿子只是异姓王,他会成功夺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2/3 17:30:30

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对严嵩说“太宗靖难,功与开创同,当称祖以别之。”因此改朱棣庙号为成祖。此后朱棣才称为明成祖。

前些天回答了“悟空问答”中的问题,题目是“如果朱棣是异姓王,他有可能成功吗?”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假设这个前提,引出正史史料来看一下朱棣成否成功。

古今史事的答案是不可能成功!最基本的前提理由是按照明朝的封爵制度,朱棣封王的首要条件就是他姓朱,是皇子。虽然也有一些异姓王,诸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以及朱元璋的外甥岐阳王李文忠,但是这都是死后追封的,只能算作名誉。

其他理由,那么我们看看朱棣在他“靖难”过程中用朱姓亲王的身份占了多少便利,如果是异姓王还会不会那么顺利。

1.朱棣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靖难”,根据来自朱元璋的《祖训录》里边“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祖训录》是朱元璋对后世子孙的训诫,目的是巩固朱明江山。

朱棣即使作为亲王用这句话起兵还篡改了意思呢,朱棣无视了“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这两个关键词,很明显朱允炆没有密诏朱棣“勤王”,朱棣是私自发动所谓的“靖难”。

如果朱棣是异姓王,那么他不是朱元璋子孙也就不算是亲王,就没资格用《祖训录》这句话来作为起兵理由。那么起兵就名不正言不顺,不是靖难而是叛乱。同样的这句话反而是朱棣的催命符,因为其他亲王可以以此讨伐朱棣,“靖难”还会那么顺利么?

2.和燕王朱棣一起同在北方的宁王朱权,《明史》上说他“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以善谋著称,手下还有骑兵精锐“朵颜三卫”。朱棣以朱权哥哥的身份来到大宁,《明史》记载“居数日,疑洽不为备。”朱权不但对朱棣不怀疑,还诚恳相待。但朱棣利用了朱权的信任,以“绑架”的方式逼宁王一同起兵。

如果朱棣是异姓王,朱权岂会毫无防备?朱棣起兵,要夺老朱家的江山,作为朱元璋儿子的朱权,就不会轻易让朱棣过了他这一关。何况朱权离朱棣老巢北平那么近,朱棣就不会有稳固的后方。

3.在东昌之战中,根据史料记载:“是役也,燕王濒于危者数矣。”可见朱棣在这一战中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处于危险境地,但是朱允炆说了一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导致朱允炆的军队对朱棣活捉捉不住,往死里打又不敢打,让朱棣“独以一骑殿后,追者数百人不敢逼。”就这么跑了!如果朱棣是个外姓人要夺朱明江山,朱允炆还会顾及伦理纲常?还会对他那么客气?

4.直接跳到最后朱棣打到了南京城下,《明通鉴》记载:“燕师薄金川门......而是时谷王橞、李景隆已开门纳燕师...。”是朱棣的老十九弟谷王朱橞开的城门。这点在有关明史中都有记载。换句话说,朱棣是异姓王的话,谷王再混蛋,也不会卖了自家朱姓江山吧?

所以,朱棣的成功固然和自己的军事才能有关,除了朱允炆的懦弱,朱棣在很多关键之际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对自己有益的朱姓亲王身份。不但有了起兵的借口,也利用了宁王的军队,更在危险之际因为是朱允炆叔叔得以化险为夷。

事实上,也诸如读者朋友对朱元璋的认识那样,公侯爵位的都杀的差不多了,一个异姓王朱元璋哪有让他活着的理由?

更多文章

  • 明朝宰相张居正:治世之能臣,改变不了明朝江河日下的窘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明朝首辅张居正的用人之道,明朝历史上有名人物张居正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氛围比较好的家庭,从小父母就对他关怀备至。在他5岁的时候被送入私塾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又加上勤奋好学,甚至能够出口成章,过目成诵,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长进。嘉靖15年(公元1536年),年仅12岁的张居正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在童试当中取得了头名秀才,可谓是名噪一时。嘉靖16年,他迎来了

  •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郑和曾到过西洋几次,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哪些影响,郑和下西洋对明朝带来的影响

    明朝初期我们出现了一位有名的航海家,名字叫做郑和,说起郑和,大家都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郑和原姓马,籍贯云南昆明人,幼年入宫被皇帝赐姓为郑。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大船,长达44丈,宽18丈,数量60多艘,人员2.7万人,规模庞大。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出海,进行大规模的远

  • 盘点大宋5大家将 杨家将第3 岳家将仅第2 第1打下一座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真正的杨家将谁最厉害,北宋杨家将历史简介,历史上的杨家将现状

    排名第五位的是呼家将,这个家族里面的代表人物是呼延赞。想必看过演义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呼家将可谓是人才济济。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只是小说而已。呼延赞是如今的山西太原人,从小就出生将门之家,他的父亲是后周的马步都指挥使。要说虎父无犬子。他的父亲身上纹了很多出门忘家卫国,誓死保卫君主的字。从这里我

  • 明朝一位老奸臣,妻子早死,一生没有纳妾室,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的最大奸臣是谁,明朝六大奸臣之谜,明朝最有名的4个奸臣

    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严嵩的妻子一定是一位大美女,其实不然,严嵩的妻子欧阳淑端其实不是正统的美女,可以用长相平平来形容,后来欧阳淑端还不幸染上了天花,所以后来她的脸上有很多麻点。严嵩和欧阳淑端是父母所定的娃娃亲,他们两人和当时大多数封建家庭一样从小就已经结为了亲家,欧阳淑端也是名门之后,古代讲究门当户

  •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的话,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跟朱标的关系好吗,如果朱标不死的话朱棣敢造反吗,朱标没死朱棣造反能成功吗

    朱棣为什么会反,建文帝登基后,他的重要举动,甚至国策居然是削藩,而且他的削藩手段和目的非常明确,先是好言相劝,让他的叔叔们主动撤藩,再就是使用法律手段,说你违法,进行司法迫害以达到目的,最后就是直接刀兵相见了。朱棣来说,自己从十多岁就就藩燕地北平,一直干的就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苦力活儿,不但

  • 如果朱元璋坐在崇祯的位子上,明朝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崇祯,朱元璋和崇祯啥关系,朱元璋可以挽救崇祯吗

    据《明实录》中的记载,在明朝时期我们国家的人口达到了七千一百八十五万,甚至有的学者指出在晚明时期人口接近两亿。虽然这样的人口数字对于当今的中古国人口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那可是在医疗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啊,这样的数字是真的“感人”。明朝算得上是继汉朝唐朝之后,中国的另一个黄金时期。明王朝,它没有汉朝时期

  • 明朝灭亡前夕,保卫皇室的锦衣卫在干嘛,为何不阻止崇祯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锦衣卫为何不救崇祯,明朝灭亡时锦衣卫都去哪了,明朝亡国的时候锦衣卫都去哪里了

    起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很简单,是用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为了更好统治,朱元璋后来将宰相这一职位给撤了,打小权力一把抓。可是权力加强了,可工作量加大了,这时锦衣卫的作用就突显出来。朱元璋让某些锦衣卫去卧底,监视百官,看看百官是否有不良行为,还令锦衣卫掌管刑罚,并让锦衣卫拥有缉捕的权力,替朱元璋分

  • 李自成的军师被俘后,灵机一动说四个字,不仅没事反而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的三种狠毒手段,李自成的军事事迹,李自成首任军师是谁

    可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李自成能够打进北京城,主要还是靠他身边的一位叫宋献策的谋士,李自成败走之后,他也没能逃脱清军的魔爪,被抓住了,不过因为他的机智,这人不但没有跟着李自成吃瓜落,反而还得到了清朝的重视,获得十分逍遥自在,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公元1641年的时候,宋献策经宝丰举

  • 明朝最弱的大将军,直接导致建文帝的下台,最终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有几个有名大将军,明朝承认建文皇帝吗,明朝的大将军谁最厉害

    大将军们一般都是手握兵权,他们的权力可比皇帝还要大,因此大将军之职都是由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担任。有时还会出现了军营中的将士只听从大将军的军令,而不听从皇帝的皇令的事情,清朝的年羹尧就是这种状况。因此每个朝代皇帝都会把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例如宋朝的赵匡胤就是如此,他当年也是周朝的一名大将军,结果他趁着

  • 仔细研究,能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李自成败于当时肆虐的鼠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鼠疫事件真相,李自成为什么死于鼠疫,李自成谈鼠疫死亡率

    明朝末年,能让大明朝崩溃的李自成,为何在打下北京后,却在清军与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迅速失败,李自成自己也死于逃亡途中。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的大顺军如此迅速溃败的呢?有人认为,是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军心涣散,军纪败坏,导致了他们的迅速溃败。但是,李自成大顺军能够迅速扩大,并能得到百姓拥护,其根本原因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