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从小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再加上武则天和李治的宠爱,太平公主可谓是风光无限。
在武则天登基以后因为觉得太平公主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跟自己相似,所以着手让太平公主参与朝政。
虽说这条仕途之路是武则天给她安排的,但实际上太平公主是李家的拥护者,在朝堂之上多次顶撞武氏势力。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发动政变用以逼迫武则天退位并将权力归还给李家,在此次事件中太平公主站到了武则天的对立面。
从而武则天退位之后太平公主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而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在朝野中的权势地位比之前更甚。
在李显登基后朝堂势力并没有恢复平静,在刚消灭了以武则天为首的武氏外戚势力之后,以李显皇后韦氏为首的外戚势力又悄然升起。
在韦皇后和其女儿安乐公主在朝中乱权的时候,独独畏惧太平公主势力,从而韦皇后多次想铲除太平公主。
在多次插手朝政之后韦皇后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是有武则天这个前车之鉴,那么自己也可以登基做皇帝。
得到这个消息后的太平公主十分恐慌,因为韦皇后一旦得逞那么自己的势力必然会遭到清除,于是太平公主就想先下手为强。
于是太平公主便和李隆基联手发动了铲除韦氏外戚势力的唐隆政变,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拥立为帝,李隆基因为有功而被封为太子。
可以说李隆基能够成为太子并登基为帝,这其中少不了太平公主的功劳,但最后为何李隆基突然恩将仇报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呢?
其实李隆基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皇帝,至于为什么将太平公主给赐死,这只能说是太平公主太过分了,让李隆基不得不这么做。
在李旦登基之后由于太平公主在此次事件中居功首位,所以她的权势再次得到提升,从武则天时期到现在,太平公主俨然成为了朝廷第一大势力。
但太平公主对此还是不满足,她还想要控制太子从而长期稳固住自己的地位,起初他并没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理由是他还年轻。
可在不久之后太平公主便发现了李隆基的才华,如果让李隆基顺利登基的话那么她必然不能再掌控朝政。
于是太平公主便开始想尽办法让李旦废除李隆基这个太子,转而立一个懦弱的人,这样才可方便太平公主的控制。
太平公主先是在民间散布流言蜚语,说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并非嫡长子,按照规矩不能立李隆基为太子。
在李旦平息了流言之后太平公主又在李隆基的宫内插满了眼线,凡是李隆基有一点举动,都会被太平公主发现并且状告到李旦处。
这就让李隆基十分的恐慌,毕竟此时的李隆基还只是一个太子,论扳手腕的话还是扳不过太平公主的。
但太平公主接下来的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为了让李旦尽快废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太平公主专门收买了一个术士向李旦进言。
其内容无非是天降异象应该新立皇帝,这也算是间接的向李旦表示他的地位受到了打击。
因为古代大多数帝王都是非常讨厌自己儿子逼自己退位的,如果是其他帝王的话或许真的就把李隆基给废除了,但这个皇帝是李旦。
李旦在听了术士之言之后也是同意这样的做法,当即愿意自己退位做太上皇,让李隆基登基做新帝,也算是赢了天降异象。
这下太平公主算是真的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就想想反对李旦这个做法也师出无名,毕竟这个异象还是从自己口中说出。
就这样原本应该需要多等几年的李隆基就提前登基了,这里面太平公主绝对是居功首位。
在李隆基登基之后太平公主也没有放弃自己对于权力的向往,如果说之前都是私下里对付李隆基,那么在他登基之后一切就都摆在了明面上。
只能说太平公主不愧是武则天的女儿,在掌握大权之后竟然想谋害李隆基从而自己摄政变成第二个武则天。
但不巧的是在事发之前就被李隆基知晓,他也明白如果再怜惜旧情不出手的话,那么倒在地上的就是自己了,于是派兵镇压太平公主。
此时的太平公主瞬间从位极人臣变成阶下囚,太平公主本人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其所有亲信以及孩子都遭到诛杀,最终只留下薛崇简这个屡次阻止太平公主的儿子。
这便是李隆基为什么非要处决自己曾经的盟友太平公主了,如果在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选择收手,那结果必然不会如此悲惨。
只能说这事怨不得李隆基,是太平公主本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从而走向了极端,李隆基不先动手的话,或许倒下的还真就是他了。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