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在唐代京官多出自门阀家族?当谜底揭开,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为何在唐代京官多出自门阀家族?当谜底揭开,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46 更新时间:2024/2/4 14:03:57

这是因为王羲之出自琅邪王氏,他的叔叔是王导。谁是王导?就是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如果不是王导,晋国的司马皇室早就玩完了。而王导和当年的曹操一样,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帮助司马家族延续了皇室。像王家这样的家族就是门阀,他们家的子弟多数都是京城的大官。门阀家的官职不但可以世袭,还能垄断,必要时还可以灭了皇室自己当皇帝。

·人比人气死人的古代

虽然唐朝就已经实施了科举,但普通官宦人家想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简直比登天还难,更不要说寒门子弟了。

很多人幼稚地认为门阀只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这是错误的。门阀从周朝一直延续到唐朝,就连秦汉两朝的灭亡都和门阀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唐朝的科举,绝对不是宋朝时候的匿名考试。

唐朝科举只在京城进行,仅仅这一项就杀掉了很多付不起路费的穷人家的孩子,这里的穷是和京城里的公子哥家们对比的。

不但如此,唐朝想参加科举的读书人第一讲究的是出身和人品,还要有人推荐。你想想如果你家里没有当大官的亲戚朋友,谁给你写推荐信呢?

而且人品这个东西,又怎么评价呢?

更糟糕的是,读书人要在考试前提前大半年来到京城,将自己的作品拿给考官看,还要经过层层面试。你想想,提前半年到京城,光吃喝拉撒睡就需要多少钱?而且为了前程,还要四处去访师拜友,这不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吗?

唐朝挨着国子监最繁荣的一条街是做什么的?是官方经营的“怡红院”,是秀才们最喜欢的地方。

你以为唐朝的秀才都像戏文里写的那样,都是来怡红院听曲谈恋爱的吗?他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还是社交。无论是怡红院里的各位小姐,还是来这里的京官大少,他们都有自己的圈子,想要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经营饭桌和圈子。

而像温庭筠这样的大文豪,他除了给怡红院的姑娘填词赚钱,还充当枪手,将他的作品卖给需要考试的文人,让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师,这叫约定门生。

如果一个文人通过种种展示之后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的势力,就会得到某位京官的青睐,最通常的做法就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就形成了一个联盟。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举办一个极为夸张和复杂的拜师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京官将未来之星就永远绑在了自己的门下,这就是门生故吏的由来。

很多人会觉得这好下作,这不就是光明正大的作弊吗?其实,就算公平考试,寒门子弟依然弄不过京城里门阀出身的子弟们。

·为何说门阀子弟更厉害

一般人都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吧,你看看贾家对孩子们教育重视的程度的。是的,这些人不但家里是大官,还比普通人家有钱,比普通人家努力,比普通人家更有关系。你小门小家的是一个人在奋斗,人家是一个家族的孩子都在奋斗。

就像王谢家一样,弟弟死了,有哥哥,哥哥死了还有侄子呢?虽然家族里出了不少纨绔子弟,但只要有一个有出息的就能确保整个家族的兴旺。

在唐朝门阀大族牛到什么程度,牛到他们连皇室李家都看不起。在河北四大家族眼里,李世民家族不但是一群没啥文化内涵的暴发户,而且他们的血统也有问题。

而像河北四大家族这样的人家,他们已经繁衍了几百年,家族里不但藏着各种珍贵的经史子集,而且他们家族里的人很多还是文学泰斗,是一个文化派系的权威。

虽然四大家族内部也矛盾重重,但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也和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一样,通过内部通婚来彼此帮扶。在李渊等皇帝的努力下,皇家试图通过科举来抬高自己,同时又达到让所有门阀势力都依附于皇家的目的。

在李渊、李世民、李治,特别是武则天的共同努力下,唐朝的科举慢慢给了寒门子弟开了一扇窗。加上唐朝后期军阀割据,财政大臣也逐步掌握了话语权,这就是大大冲击了门阀大族的势力。

为了更大限度地攫取利益,分散在全国的门阀家族不得不举家搬到京城去。离心脏最近的地方总能得到更多的血液,这点,唐朝的门阀很是清楚。为此,他们卖光家里的田产,在京城重新创业。也正是这种深谋远虑,让门阀子弟有了更多入京为官的机会。

在唐朝很有意思,即便官员做到了节度使和盐运史(盐铁专卖)这样的封疆大吏,只要他们不在京城做官,就都被认为是“发配”。

所以,唐朝有个“出将入相”的制度。

当一个武官当到了节度使之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进入京城去当宰相,这是当官的终极目的。

但当李林甫杨国忠为了一己之私打破了这种文武转换的机会之后,彻底将武官的地位降到了文官的下面,这一弄,不但影响到了唐朝,连后面的宋和明也都开始重文轻武了。

安禄山为何起兵造反?和李林甫的死和杨国忠的霸道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想要在唐朝弄个官当当,如果你不在京城安家,这事还真不好办。

尽管唐朝的京官又分“清官”和“浊官”,但无论他们属于一个派系的,在科举的时候,他们都会相互优先推荐自己的官僚孩子,这也很符合人性。

一句话,在唐朝,不是寒门不出贵子,而是寒门子弟从一生下来就失去了和门阀家族的竞争优势。当唐朝京官和门阀大族的谜底揭开之后读者您又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呢?

更多文章

  • 你知道贞观之治,你知道李世民有多昏聩吗?看他晚年做的这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能治贞观盛世吗,简述李世民的贞观之制,贞观之治李世民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世民作为儒家眼里的千古一帝,不但开创了贞观之治,还创造了我国古代最具包容和开放的时代。虽然唐朝的疆域没有清朝大,但唐朝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历史上所有的朝代,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世民的功劳。·晚年性情大变的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备受儒家士子们的推崇其最本质的原因是李世民做到了主动放权、虚心纳谏和勤俭节

  • 是谁打破的门阀垄断?不是科举,不是武则天,不是安禄山,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时期的门阀,武则天对科举制度做了怎样的贡献,武则天是如何建立科举制度的

    在士族时代,门阀势力很多时候都大于皇权,所以他们才有蔑视皇权的资格。但门阀的存在,无论是对皇权,还是对平民,都是一颗巨大的毒瘤。·门阀体系对社会的危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什么是王谢?就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门阀势力有多大?他们不但可以左右皇权,还能垄断整个官场的仕途。必要的时

  • 为何说唐朝的突然衰落是对外扩张所导致的?这还要从一件事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不但女人可以做官,甚至还能当皇帝。在唐朝,形成了一个疆域无边界、文化无边界、信仰无边界的鼎盛时代。当然,这一切的根源都源自唐朝的开放和包容。对比唐宋元明清,儒家思想在唐朝起到的作用最小。其实,禁锢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扼杀自己。唐朝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并和世界各国建立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从亚非拉到欧

  • 为何说此帝国比唐朝厉害?作为历史上的第二王朝,我都想穿越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与唐朝并列的帝国,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帝国,和唐朝对应的西方帝国

    尽管明朝的粉丝很多,但作者还是要说明朝的朝贡体系就是拿钱买外交,明朝自永乐之后到天启领土缩小了三分之二,还将澳门弄给了葡萄牙人。而宋朝,这个明朝粉丝最喜欢贬低的朝代,却被无数的文人和海外汉学专家怀念和赞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何说宋朝比唐朝厉害从存活年龄上来看,宋朝比唐朝多活了30年。从军事上来说

  • 她是大清最后的格格,也是溥仪的妹妹,临终遗言道出一生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溥仪七个妹妹临终遗言,大清最后的格格临终遗言,清朝最美格格和溥仪的故事

    与我们想象的相反,帝王家的孩子,心酸和痛楚更是我们体会不到的,特别是女性,尽管有高高在上的格格或者公主的身份,但是从出生开始,她们的一生都是被规划好的,如果说历史上比较惨的格格是谁?小编认为,那就是清朝最后的一位格格,溥仪的妹妹韫欢了。韫欢出生的时候,清朝就已经灭亡快十年了,仅仅是身份的特殊,就让她

  • 她是乾隆唯一的答应,出身高贵却连降两级,死后被扔出皇陵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一生的最大贡献,乾隆出身最高贵的女人,乾隆真实出身

    据相关统计,乾隆后宫一共有41名后妃,这41人分别被葬在了裕陵地宫和裕陵妃园寝。如果仔细研究史料,就会发现其实乾隆后宫的女人不止有41人,还有一些人没有被葬入皇陵,比如说乾隆十一年苏州织造曾给乾隆送了一名潘姓汉女,这名女子最终神秘消失了。此外,本文要讲的这位则是乾隆唯一的答应,她就是祥答应。清朝乾隆

  • 多尔衮要称帝,孝庄一顿猛怼多尔衮立刻就怂了,孝庄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多尔衮与孝庄在一起多久,孝庄对多尔衮的期望,多尔衮与孝庄是何关系

    ·多尔衮的野心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清八旗不到20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满、蒙、汉三股骑兵。他们是如何打败人口几乎过亿的大明的呢?其实,大明不是满清打败的,而是和其他朝代一样,都是自己作死,从内部坍塌的。所不同的是,在朱元璋的“严酷教导”下,所有文人和百姓都没有了膝盖。在满清还没入关时,就有大批文人和官

  • 《辛丑条约》还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钱,民国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辛丑条约赔款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辛丑条约赔款到哪年结束,辛丑条约的赔款最后都给了吗

    19世纪的末期,慈禧太后妄图通过利用山东的民间武装组织“义和团”来对付西方列强,却不想要自己多出一分钱。而义和团发动了一场名为“扶清灭洋”的农民运动,初期确实粉碎了西方列强们妄图瓜分中国的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的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可未曾想到的是,这一运动也加速了西方列强们的行动。他们开始准备快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偿还,清政府灭亡后,剩下的债如何偿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丑条约赔款到哪年结束,辛丑条约的赔款额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总额

    不由得怀疑,史书上的康雍乾盛世,是否真实。1840年,西方国家使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大门。 此后,中国从睡梦中惊醒,开始寻求自强之路。虽经一番励精图治,但终是幻影,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完败。 并且,还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也使得西方列强,重新认识到中国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中

  • 《辛丑条约》签字时, 李鸿章为何只写一个“肃”字,有啥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鸿章为何要签一个肃字,辛丑条约李鸿章在哪里签,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是真的吗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就意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他痛感晚清积贫积弱,试图“先富后强”,因此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同时培养了一批留学生。 “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是晚清洋务运动送出去的学生,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技术,进而回国效力。 李鸿章很早就意识到清朝的威胁来自海上,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