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儒家史的学家们吹捧为皇帝里的代表人物李世民不但变了,简直变得如同变形金刚一般。更加令人称奇的是,李世民不但善变,还是一名堪称影帝的出色演员。
执政前后变化巨大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汉武帝、嘉靖、万历、康熙、乾隆等人。
这些人有的是因为受到了某种强烈的刺激才变的,有的是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因糊涂而变的,但李世民的变化似乎是一种有计划有预谋的转变,是堪称成功政治家的计谋。
·李世民前后期巨大的变化
李世民不但是一个演戏的高手,还是一位心理专家。为了征服所有的人,李世民用了如下几招:
1、装成啥也不懂的小学生,将政事推给众宰相他们去处理;
2、勤俭节约,以身作则,让整个帝国进入消耗最低的时代;
3、和臣子建立起密切而又看似平等的私人关系,让手下卖命工作;
4、主动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给人一种礼贤下士的样子;
5、
树立自己曾经的敌人为心腹,给人一种不计前嫌的好形象;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靠武力得到的皇位,平心而论,造成这次兵变的原因不能只怪李世民自己。
李建成集团的步步紧逼,加上老爸李渊的偏袒和庇护,如果李世民不下手,最后死的只能是李世民和李渊他们。
在权力的斗争中,这种“兄弟阋墙”“父子残杀”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不能因为这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攻击一位古代帝王。
在李世民心里,他和朱棣一样,还是有着一些不安的。
尽管像李世民和朱棣这样的人都久经沙场,早就见惯了各种屠杀的场面,但在亲人之间的道义方面,他们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好意思的。
朱棣为了掩盖这种虚弱和不安,他用郑和下西洋和大修国书的方式来向海外各邦国宣告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即便如此,由于自己在南京的残酷屠杀,朱棣最终还是搬离了这个冤魂遍野之地。
李世民比朱棣高明多了,李世民的做法则是装傻充楞。
为了赢得大臣和子民的一致好评,李世民声称自己就是一介武夫,根本就不懂治国。
如今家父把这一大摊子事交到他手上了,他也不好再去打扰老人家享清福的愿望了。面对唐朝初年错综复杂的危机局面,他李世民只能仰仗朝中大臣了。
为了体现自己的谦虚和谨慎,李世民任用了八九个宰相,并在曾经属于自己敌营里的谋士提拔为重臣,让他们自己商量着处理国事,自己则装作小学生的样子。
为了表现自己的谦逊,李世民经常召集群臣,接受他们的当面批评和指导,并夜以继日地支持他们工作。请读者注意,这就是李世民最精明的地方。
李世民表面上看似什么都不管,但却牢牢掌握着军队,并在重大问题上让大臣们协商后他再做最终的决定。
李世民的这种幕后操作,看似给了大臣们极大地自由,但最终解释权仍在他自己手里。
而且,更加巧妙的是。在李世民这个小学生“稚嫩”的请教下,各位“班长”责任心和积极性被调动到了极限。
李世民之所以一下子设置那么多宰相就是让他们相互制衡,并在多人共同谋划下找出最优质的治国方案。
这种集思广益,他自己又省时省力的治国方式,正是儒家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君王。
更绝的是,李世民在隋朝和老爹李渊为他弄好了一切的基础上,坚决提倡节俭。
运河修好了,水利系统完善了,皇城牢固了,政权也基本趋于稳定了,李世民还真的还需要大动干戈吗?
但李世民高就高在会给自己戴帽子,会表演。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在群臣聚集的庙堂之上,在后宫内,李世民都是反复叙说着要节俭、要节俭、要节俭。既然皇上都这样做了,那大臣也不好自己浪费。
这不仅仅节约了唐朝初期的大量资源,还为李世民后期的大行动积攒下来了一大批原始资本。
如果大臣们知道后来的李世民会变成了那样子,他们说啥也不肯自己勒紧裤腰带给皇上拼命省钱。
李世民还有一招就是将公共关系给私人化了,和重要的大臣建立各种亲密无间的私人关系。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荣誉感,还让他们觉得为李世民干活就是为他们干活。
·转变之后的李世民什么样子
要说转变,李世民在稳固了政权之后变得比谁都快,具体如下:
1、篡改事实,弱化杨坚、杨广、李渊、李建成等人对后世的影响;
2、大兴土木,修了拆,拆了再建,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3、刚愎自用,傲慢无礼,专断蛮横,对提出意见者横加威胁;
4、骄傲自大,好大喜功,不听劝阻,恶意对外扩张;
5、
秋后算账,开始将曾经的敌人树为重臣,在稳固后再做报复;
当初李世民说过这样感人肺腑的一段话,原句如下: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就是:“皇帝依靠帝国才能生存,帝国却是建立在人民之上的。帝国是老百姓在养着的,为了养我们这些人,老百姓就如同割肉一般,我们应该感激老百姓才对,所以一应都该以节俭为主”。
当李世民坐稳江山之后,一切都变了。
1、公元631年,太宗整修隋朝宫殿,等完工后看着不舒服,就令人推倒了;
2、公元637年,建造了飞山宫;
3、公元641年,太宗派人建造了规模浩大的避暑移宫,因为不合他的胃口,他就令人将之夷为平地;
4、公元647年,建造了玉华宫;
5、公元634年,建造了襄城宫;
6、公元631年,重建仁寿宫;
在李世民这一系列的大兴土木时,朝臣们以杨广为案例一再请求李世民珍惜大唐来之不易的安稳和和平,但李世民却一意孤行。
在李世民早期,他一切都好,但到了李世民中后期,他却性情大变。
古代帝王狩猎是最劳民伤财的皇家游戏,在李世民初年,他几乎不玩这种超级奢侈的宫廷游戏。但到了李世民后期,频频派出皇家兵马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有一次李世民的一个皇子因狩猎过多而被李世民惩罚,并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子的老师对皇子管教不严,罪该当斩。
这时,大臣马周反问李世民:“皇子之师不能匡正,其罪当死,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谏止狩猎,岂可独罪皇师呼”?
对于魏征和李世民之间后来所发生的悲剧,读者想必早就知道了。
隋朝怎么灭亡的?就是因为无限对外扩张引起的。后期的李世民不听劝阻,也在远征高句丽上大败而归。
李世民前期所表现的谦卑和节俭绝对堪称帝王之中的楷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种刻意的压制和表演,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为的。
在一次闹蝗虫的时候,李世民跑到皇家园林中亲自抓了一只蚂蚱,并在群臣面前大声地声讨蝗虫不该危害百姓。在大臣们以一种惊恐的眼神中,李世民活生生地吞吃了这只活蚂蚱,以示他对黎民百姓的关心和厚爱。
像吃蝗虫这样的刻意表演,不但赢得了当时士大夫们的一致赞美,还赢得了无数后人的膜拜。所以作者总结说李世民是一位善于表演的人,读者您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