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
包拯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一生破案无数,从不偏袒,即使再亲近的人,只要犯法了,他都会铡于铡刀之下,包拯的侄子包勉犯罪了,就死在了包拯的铡刀之下。皇上还赐给他尚方宝剑,可以上大昏君,下打权臣。包拯的开封府内,有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专门铡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门铡文武大臣,狗头铡,专门去铡平明百姓、这三口铡刀的发明者,就是铁三角之一,公孙策。
公孙策,大家都知道,是包拯的师爷,也就是他的智囊,包拯遇到问题是,公孙策总是能够去提点,让包拯在某一个点儿上幡然醒悟。在未遇到包拯之前,公孙策也是一个不弟之人,他是毛遂自荐到了包拯的府上,公孙策十分博学,而且会艺术,心思缜密,足智多谋,包拯也是一眼就看上了他,收归于手下,作为他的智囊。
公孙策跟随包拯,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公孙策也有他自己的一些无奈。在包拯的一次南巡当中,被人行刺,于是开封府一干人等就顺藤摸瓜查到了一个叫江龙的头目身上了。这个头目的哥哥因为违法乱纪被包拯斩首了,所以他来报仇来了。这个头目有一个女儿,经过公孙策的茶访,发现这个女子,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儿。他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但是最终,他毅然决然的打算赴死,而放过他的女儿。包拯也很为难,但是依旧决定铡公孙。幸好此时皇帝降旨,免除了公孙策的罪责。
故事虽然是很精彩,但是这段记载仅仅是出现于小说《三侠五义》当中,并不是历史的史实。其实在历史上根本也没有出现过,包括展昭也是虚构出来的。包拯的形象也不是历史史实的形象。在历史上包拯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侦探属性,实际上明代安遇时编撰的《包公案》,在民间流行开来的。就像狄仁杰是通过《狄公案》被大众知晓一样。一个历史人物,又其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所以大家在看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有所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