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如今本是寻常,但在这场火灾中却丢失了三样国宝级文物,分别是:高祖剑、孔子屐和王莽头。
高祖剑指的就是当年刘邦斩白蛇起义时用的那把剑,这把剑要是还存在,肯定是和勾践剑齐名的文物。孔子屐就是指孔子穿的一种木屐,说这个木屐有些兴许感到陌生,但一提到日本的木屐你就有印象了,说的就是这个玩意,这是从古代中国传过去的。
王莽是西汉晚期很有名的改革家,被网友戏称为“穿越之子”,不管他是穿越的,还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大家只要知道这个人最后失败了就行,因为在古代但凡是搞改革的,基本上就没有善终的,从商鞅开始,到王莽,再到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以及清代的维新变法。
想必大家不难发现,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基本上就没有善终的,商鞅多厉害的一个人,直接五马分尸了,王安石更惨了,足足为宋朝灭亡背了上千年的黑锅,近代才翻案,张居正也被万历皇帝抄家,家属流放,要不是社会舆论太大,差点就被刨出来鞭尸。
不过搞改革本身就像是在搞大冒险,既然是冒险难免就要遭遇一些伤筋动骨的痛苦,但唯独王莽这个人有点特殊,死了还不得清净,其脑袋被汉朝皇室到晋朝时收藏了三百年之久。难道是因为汉朝统治者对他感恩戴德,所以留作纪念?
留作纪念是真,感恩戴德谈不上,也幸亏那时候佛教传入中国时还不太繁荣,要不然我估计王莽的脑袋多半得跟宋理宗一样被做成密宗法器“嘎巴拉碗”。说到底,汉朝统治者太恨王莽了,恨不得把这个家伙做成一个标本,以供后人参观。
这是人类的一种恶趣味——收藏纪念品。
实际上你会发现人们不仅会收藏一些含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也会收藏一些具有不好意义的纪念品。高祖剑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多具有纪念价值,老祖宗打天下时用过的东西,就像日本皇室的三大神器天丛云剑(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
这玩意来历就很厉害了,是他们的老祖宗天照大神赐给天皇的神器。1945年日本战败后,当时日本裕仁天皇在投降时就要求同盟国(主要是美国)不准破坏日本皇室的神器作为条件之一,这才决定投降,麦克阿瑟同意了。
而王莽头显然就是一个不好的反面例子,汉朝统治者认为这人太坏了,不仅他们这样认为,天下的老百姓都这样说,王莽确实冤枉的很,也属实运气不好。不仅改革没有搞成功,反而弄的一地鸡毛,老天爷也没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
各种旱灾、蝗灾、瘟疫、大水轮番上阵,比起明朝末年来的景象可谓不相上下,整个社会怨气那么大,都一股脑发泄在王莽身上。王莽在长安被乱军杀死后,人们并没有放过他的尸体,士兵们找到他的尸体先是将其脑袋斩下,后又被分尸泄愤。
长安城里的老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大,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泄的机会,反正天下都这么乱了,什么礼义廉耻谁还管它,先把心里的那股子阴暗面发泄出来再说。他们提着王莽的脑袋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谁看他不顺眼了,飞起就是一脚。
最后看着被毁坏的也差不多了,又把他的舌头给割下来,可见在野蛮面前,文明是多么不堪一击。韩寒说的那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喜欢就是放肆,爱却是克制”,人们不爱王莽,说喜欢他也谈不上,或者说老百姓更喜欢毁灭他。
刘秀打进长安城以后,遗落在民间的王莽头被献给他作为邀功的资本。刘秀一看,呀,这不是穿越之子吗?多稀罕呐,遥想当年王莽多风光,被追捧成为一个权倾天下的圣人,想不到如今落得这个下场,刘秀不免也感到十分唏嘘。
当即命人把王莽头仔细清理,收藏宫廷,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怜这王莽最后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一直被收藏在东汉宫廷里,没事的时候就被一群小皇子参观,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黑格尔有句名言说的多好。
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东汉一朝倒是没有人再出来搞改革了,但依然架不住它的衰落,神奇的是在经历三国这个动荡时期以后,王莽头居然还能够顺利的一直保存到晋朝时期。实际上收藏这个头骨有什么价值呢?并没有丝毫的价值,无非因为它是王莽的头骨而已。
所以说搞收藏说好听点叫情怀,说不好听点就是一种恶趣味,乾隆皇帝的一件“裹尸布”陀罗经被倒来倒去好几手,最后拍出1.3亿的高价。相信买主也不会拿这玩意来给自己用,毕竟某宝上面三百块就能买一件。
王莽也确实够惨的,死了之后还被人家参观三百年,最后估计是老天爷看不下去了,一场大火让它尘归尘,土归土,孔子的木屐也被烧了。这没什么意义,孔子的木屐也是木屐,上面没有刻上论语。高祖剑也飞走了,谁也不知道它飞到哪里去了。
勾践剑没有这个能力,今天就静静躺在博物馆里,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还是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说的好: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