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自尽前,曾求救于左良玉,他为何手握80万大军却拒绝出兵?

崇祯自尽前,曾求救于左良玉,他为何手握80万大军却拒绝出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913 更新时间:2024/1/24 1:15:11

他自挂东南枝之前,普经呼唤手握80万大军的左良玉,但遭到拒绝。其原因,崇祯最终也不会知道了。我们做分析就明白,左良玉不出兵,是和崇祯皇帝对农民起义军能够势不可形势的误判有关。此外,还和明将左良玉的个人家族遭遇有关。

先说崇祯帝,他在历史上被人称为,不该亡国的国君。崇祯帝17岁登基时,年轻气盛,很想有一番作为。即位不久,就除掉专权乱政的魏忠贤及其党羽,为受害的官员平反。他勤于政事,不时召集廷臣议政,使政局在短期内出现好转,给时人带来了希望,当时的人和后人,都觉得明朝不该亡在他的手里,为他的未得善终表示惋惜之情。

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全面探究历史事实,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明朝在崇祯帝时灭亡也绝非偶然,崇祯帝个人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和决策失误。

崇祯帝的失误,一是对后金争战中,表现出对将领的不信任,二是在对待农民军起义的形势上,认识不足。

后金皇太极率八旗兵取道蒙古,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等人从山海关驰援。紧急情况下,皇太极施了反间计,称与袁崇焕有密约,故意泄露给俘虏的明朝太监,而崇祯帝就信了,这样皇太极借崇祯帝之手,除掉了劲敌袁崇焕。这件事令人扼腕叹息,也暴露出崇祯帝的轻信寡谋和急躁无知。

在对农民军起义形势的误判上,崇祯帝没有想到,当时的农民起义,完全是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剥削引起的,起义初时的参加者,主要是没饭吃,不造反就得饿死的饥民。当时的御史王道直说:“盗起于饥”,而且建议崇祯帝多发军饷买米,赈济饥民以收拾人心,解散贼党。可崇祯拒绝此建议。他自恃官军兵多粮足,坚决与起义军为敌,采取剿杀政策,但事与愿违,农民军越剿越多。

尤其是到了崇祯十三年,李自成接受李岩建议,提出“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更是势不可挡。第二年,李自成攻下洛阳,取得战略优势,明王朝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等到败局已在眼前,再去召集远在湖北的左良玉大军,从时间上来说,是来不及的。明都城被攻破时,左良玉在湖北。李自成率军打到北京城下,当时贪生怕死的兵部尚书选择开门投降,也加快了崇祯帝选择自尽的步伐。

而且,左良玉大军说起来是80万大军,其实多为老弱病残,还有战俘,实际战斗力并不强,这个外强中干的队伍,也让左良玉有力不从心之感。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左良玉在率军驻守陕州期间,明朝国库亏空,长期不发粮饷,导致许昌发生叛乱暴动,导致左良玉全家被灭门,仅剩下一个参与战事的儿子幸免于难。

此时的左良玉,从旺族之主,突然变为孤家寡人,难免会把家族的灭亡,怪罪于明王朝的不作为之上。左良玉的军事倾向,在此之后会发生变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制定了“天下养朱”,害惨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灭亡时朱氏有多惨,明朝的灭亡和朱元璋有关系吗,朱继祖与朱元璋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战争爆发,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最终以明朝的崩溃和清军的进入告终。 总结明代灭亡的经验教训,不得不提的是历时200多年的藩属制度。 明朝建立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了前朝在混乱兴衰中的经验。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主弱臣强”。朝廷死在大乱时期,没有皇族的保护

  • 古代军事能力最强的8大帝王,朱元璋第3,秦始皇第2,第1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和秦始皇哪个强,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朱元璋的军事成就

    第8名:清圣祖康熙康熙是清朝第2位皇帝,也是清朝罕见有作为的皇帝。康熙在位61年,创造了很多奇迹。例如力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打败俄军,为清朝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千古一帝”,但是这个称号得到了民间学者的质疑。第7名:隋文帝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 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何要将朱允炆的妃子全部下令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棣皇后和妃子,朱棣为什么要讨伐朱允炆

    历朝历代,前朝皇室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但是对于妃子这些女流之辈来说,朝廷一般都不会太过于为难的,对于很多继任的皇帝来说,也不会对先皇的妃子做出什么太过于惨绝人寰的事情来。但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打到了北京城之后,先是宣布朱允炆在这次的打斗中死于大火,然后就下令将朱允炆的妃子们全部处决。朱棣为什么要

  • 该国因错杀一人,惨遭80万大军灭国,后成为大明朝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错杀两人后的下场,明朝入关杀了多少人,明朝战争冲突事件

    随着朝代的更迭,便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朱元璋在位期间,安南国遭到胡季牦篡位,他担忧明朝会因此追究此事,不久便将皇位禅让于与陈朝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胡汉苍。随后,胡汉苍以权理安南国事的称号召集安南群臣向朱棣上书,称陈朝子孙全部死绝,自己是陈朝皇帝的外甥,受到群臣的拥戴,请求朱棣册封他为安南国王。朱棣一开

  • 曹魏和蜀汉谁才是正统?南宋给出的理由实在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汉和曹魏,蜀汉和曹魏谁是正统王朝,曹魏蜀汉的真实历史

    三国时期哪一个政权才是更加正统的呢?后来的许多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比如南宋和北宋都是由姓赵的皇族建立的政权,但是两者对于三国之中,谁是正统的看法,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北宋的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涉及到三国时期的时间,都是用曹氏的年号来描述的。北宋这样就是以曹氏为正统,到了南宋的时候,所有的学者都

  • 此人是北宋一平庸官员,因在朝堂上放了一个屁,从此名满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历史人物故事,北宋传奇人物大揭秘,北宋朝堂

    邵篪,字仲恭,生卒年不详,丹阳(今江苏镇江)人。据《至顺镇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邵篪于熙宁六年(1073年)中得进士,早年历任司农寺丞、承议郎、开封府推官、都官郎中、驾部郎中、金部郎中、户部郎中。频繁地调换岗位,说明邵篪能力才干有限,干什么都干不出名堂来。据《桐江诗话》记载,“一日,邵篪因上

  • 都说崇祯是勤政的皇帝,那么他到底多爱工作?说了你可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勤政皇帝崇祯为何不得人心,关于崇祯皇帝的分析

    崇祯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可以施展抱负,拯救大明,不幸的是,这难度可不小,甚至可能要担负亡国之君的罪名。崇祯接手时,大明时处在内忧外患之际,外有强大的后金政权,内有农民起义军,各地频发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些问题等待崇祯来解决。崇祯上台后,积极工作,不眠

  • 此老妇拦住朱元璋马车,骂其忘恩负义,朱元璋知道身份后弯腰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老妇当众骂朱元璋,朱元璋被老妇骂完整版,朱元璋兄弟对朱元璋的帮助

    由于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随行的卫士都被这个孱弱的老妇人举动给吓坏了,一时间竟然手足无措,生怕皇帝怪罪下来脑袋不保,竟然把老妇人骂朱元璋的事情给忘记了。老妇人骂朱元璋的话都被朱元璋全部给听到了,朱元璋虽然对自己的功臣非常不客气,但是对平民百姓们还是比较爱护的,他并没有感到震怒,而是耐心的听完老妇人骂自

  • 大明的国姓是“朱”,老百姓要吃猪肉怎么解决朱元璋仅改1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朱元璋是汉族吗,明朝为什么有姓朱的百姓,明朝时有没有老百姓也姓朱呢

    除此以外还有在名字上有着特殊的要求,比如唐朝皇帝宗李世民名字里带有一个民字那么全天下的百姓都不能称之为人民只能称为百姓。再比如唐代有名的诗人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就因为父亲的名字中的一个字与进士的进同音,因此无法考取进士,即使有官职高的人求情也无法改变。明朝的国姓是朱而百姓吃猪肉怎么办,明朝开国皇帝只改了

  • 此人是朱棣的侍卫,后被封为侯,最终却还没享福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身边的四大侍卫,朱棣上位后如何分封功臣的,朱棣重用的七位大臣

    在朱棣统治期间,明朝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永乐盛世”,因此朱棣对明朝的功劳也是很大的,但是朱棣并不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他皇帝的位置是从建文帝朱允炆那里抢来的,之前的朱棣只是藩王,就是因为有手下精兵强将的帮助,朱棣才成就了帝王之道。而在这精兵强将之中,有一人贡献很大,在这群人中脱颖而出,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