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能灭六国一统华夏,既非一世之功,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秦国能灭六国一统华夏,既非一世之功,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81 更新时间:2024/2/2 2:35:41

智氏亡,三晋分;三晋分,七国立;七国立,战国起。

这里的智氏是春秋时期晋国最有实权的大夫,但是奈何执掌晋国大全的智家掌门人智伯瑶小看了韩赵魏三家大夫,从而被这三家联手灭掉。

韩赵魏三家大夫一合计,瓜分了智家的领土,此时的晋国也已经名存实亡,这一年是公元前453年。

瓜分了智氏的三家,野心不断膨胀,于是请求周天子,把自己封为诸侯,此时周天子也只是名义上天下的共主,掌管天下已经有心无力,面对韩赵魏三家的请求就干脆做了顺水人情,把这三家正式封为诸侯,这一年是公元前403年。

[var1]

韩赵魏既然已经被册封为了诸侯,名存实亡的晋国已经再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于是乎,三家大夫把晋静公就给废了,从而瓜分了晋公室所剩不多的土地,自此曾称霸一时的晋国彻底不复存在,这一年是公元前376年。

自此,战国纷争不断地历史走向了最为复杂的时期。

此时地处华夏西部边陲的正处在秦献公统治时期,并且他还在秦国着手进行变革,虽然改革并不彻底,但也为后来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彻底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到了秦孝公时代,秦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腾飞,秦国兼并六国也成为了此后历代秦王的目标,直至秦王政统一华夏。

[var1]

其实秦国能灭六国一统华夏,既非一世之功,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秦国能成就霸业,仅靠奋六世之余烈是远远不够的,天时地利人和也缺一不可。

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周王室衰弱,中原大地上涌现出几百个诸侯国,且各自为政,礼崩乐坏,周朝的“礼”,再也没有能维护国家的稳定。

人有了实力,野心就会膨胀,诸侯国也一样,但是诸侯国的膨胀是通过战争表现出来的,到了战国伊始,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已经锐减了大半。

战争会促进融合,但是处在当时的人们只能叫苦连连,战争是上层社会的心愿,但对于底层的人民来说,安安心心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经过几百年的战乱纷争,“分”已经走到了尽头,“和”势必会到来,就这层次而言,虽然诸侯国都想着统一,但是最终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只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毕竟非战争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那一时代的要求,秦国在战国的强大崛起正好应了天时。

我们拿一张地形图,对比战国七雄的地利位置,我们会发现,秦国的所处的位置,那真是得天独厚,秦国西部是相当落后的义渠,拿下了此地后,秦国后院再无起火的顾虑,此时秦国对外战争也只需一面作战。

当时的六国为什么被称为山东诸侯,其实并不是说它们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而是都位于崤山以东,这座山也是秦国和山东诸侯的分界线,这是秦国天险。

[var1]

这还不止,因为秦国还有一座关,那就是函谷关,此关位于河谷之中,是秦国通往山东六国的门户,秦国凭借这一山一关,就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步。

六国想要遏制秦国东出,就要把守好函谷关以外的地方,而秦国一旦控制了函谷关外的土地,想攻入函谷关以内灭亡秦国已经不现实了,当年强大一时的魏国,也正是由于吴起苦心经营的西河之地,牢牢捏住了秦国东出的咽喉,才遏制秦国不能动触,而此这块要塞还是被秦国夺了过去,魏国也就成为了任秦国宰割的羔羊了。

秦国自秦孝公始一直到秦王政,可以说没有出过一个昏君,即便是那位举鼎而死的秦武王,也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强秦根本,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纵横捭阖,秦昭襄王任用白起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以及任用范雎蚕食诸侯等等,这些“人”的因素对秦国的统一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var1]

说了秦国的君王权臣,我们再来说秦国底层的士兵和民众,相比较山东六国的奴隶制度,秦国把按功受爵摆在了每个平民身上,他们完全有了决定自己人生的能力,只要努力,就可能衣食无忧。

面对打仗,秦国士兵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美好的日子,因为只要能砍下敌军的人头,自己就能生活得更好,他们的冲锋杀敌会义无反顾,而不能当士兵的民众,他们会好好种地,因为种地种的好也能获得爵位,整个秦国从上到下的“人和”,就成为了秦国蒸蒸日上的保证。

秦国成就霸业,非一世之功,但靠奋六世之余烈也是不够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们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觉得是上天对秦国太过眷顾了,其实并不是上天对它有眷顾,而是秦国具备了完成统一的所有条件。

战国初期,诸侯国只有能力统一华夏的是魏国,强大一时的魏国为何会迅速衰弱呢,这是因为魏武侯之后,魏国已经不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君王的昏庸无能,对外政策的错上加错,地理位置上的四面受敌,可谓条条能要了魏国的命。

齐国作为临海之邦,富裕程度那是没话说的,但是齐国并没有地利位置上的绝对优势,齐国地处平原,只有几条并不能构成天险的河流。

[var1]

其背后靠着大海,一旦战争打起来,退无可退,齐国只有死死防守并不占有优势的城池来阻挡敌人,燕国乐毅能在短时间内连克齐国70余城,地利位置就是一大劣势。

楚国,长期作为长江以南的统治者,并且有着长江作为天险,也只是具备了地理上的优势,从楚怀王开始,楚国连出昏君,小人和旧贵族充斥着朝堂,此时的楚国也不具备了争雄华夏的条件了。

韩国和燕国作为七雄里最为弱小的两个诸侯国,各方面因素都不具备统一的条件,而赵国呢,长平一战,精锐尽失,想和秦国争雄也成为了天方夜谭,

正所谓,诸侯国强大的路径都很相似,但导致六国衰弱的因素,又各有不同,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廉颇、黄忠70 岁可征战,而她78岁能平叛,巾帼之首无人堪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忠与廉颇,廉颇和黄忠的关系,历史中廉颇和黄忠哪个厉害

    一、因身具韬略武艺,行军布阵,谋略智慧,15岁被族人推举为部落首领,拓地千里据当地传说及《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传》记载:公元512,有一天,南北朝时的高凉郡南越俚人部落,冼氏首领冼练家中降临了一名女婴,最令人吃惊地是,女婴不哭不闹,异常安静。当时,对于刚刚出生的小孩,民间都有打小孩屁股的

  • 刘邦的一位耿直大臣周昌,以口吃保太子,尽己所能保赵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为什么要跪谢周昌,刘邦周昌的关系,周昌是怎么追刘邦的

    [var1]刘邦的原配老婆是吕雉,吕雉给他生下的儿子是他的嫡子,虽然吕雉和刘邦是患难夫妻,但是刘邦的这种性格导致他未必就那么重恩情。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非常喜欢的就是戚夫人,而戚夫人给他生的儿子刘如意,也是让他爱屋及乌。[var1]刘邦想让自己喜欢的这个儿子刘如意当太子,于是就有心废立太子,这事情刘邦

  • 历史上的吴起有多厉害?一生没有败绩,魏武卒能以一敌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起一生没有败绩,一生无败绩的战神吴起,吴起一生领兵打仗有败绩吗

    [var1]吴起的第一个伯乐是鲁国的公孙氏,他做了杀妻明志的极端事情,没有得到国王的赏识,所以他转向魏国。吴起的第二个伯乐是著名的魏文候,他看到了吴起的非凡天赋,并直接任命吴起为主将,随后,吴起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改革,并对西周以来存在的战车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并培养了当时最强大的力量 -

  • 晋国大宗灭亡的前夜, 有五个小诸侯国试图扭转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国是如何灭亡的,晋国被灭国的原因,春秋晚期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

    虢国与翼城贵族们扶持晋侯缗话说晋侯缗元年,曲沃宗族接替翼城大宗,成为晋国新的管理者,渐成大势所趋。因此,曲沃宗族有恃无恐,行事极为乖张,有时也遭到江湖上的诸侯所不满,贬称曲沃为非法政权,视曲沃中人为异类,势不两立,甚至图谋联盟攻打曲沃。其实,当年翼城已经基本属于曲沃,只是在周天子的干预之下,虢国与翼

  • 吕不韦纵横江湖几十年,为何秦始皇一封30字的信,就要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不韦与秦始皇关系,吕不韦跟秦始皇有什么关系,吕不韦是真心扶持秦始皇吗

    吕不韦最风光的时刻,是在秦异人死后。那时候,嬴政还小,才12岁,吕不韦以“仲父”、“文信侯”、“相国”的身份把持大秦朝政,封于河南洛阳,食十万户。为了与战国四公子一比高下,他网罗3000门客,好吃好喝供着,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全部记录下来,编撰成了一本书。吕不韦一个字都没有写,却是这本书

  • 古代“第一战神”白起,一生无败绩为何被秦王赐死?只因得罪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因何而死,古代十大猛将白起,战神白起怎么被赐死的

    我们有句俗话叫做“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如果被白起听到,一定会笑掉大牙:“什么,败,不存在的,老子打仗就从来没有败过”。确实,白起一生从无败绩,他从左庶长起家,南征北战,拳打韩魏,脚踢赵楚,为秦国打下了70座城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白起有屠杀战俘的习惯,据统计,白起一生中在战场上所杀的敌

  • 在春秋争霸战争中,大诸侯为什么能很容易地包围别国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和影响,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目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给社会的影响

    [var1]但与战国时期不同的是,大诸侯在春秋时期似乎很容易其他诸侯国的都城,比如宋国的都城在春秋时期就被包围过好几次。那么在春秋争霸战争中,大诸侯为什么能很容易地包围别国都城呢?春秋诸侯国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以城邑为中心的“国”;二是城邑以外的“野”。由于各种原因,春秋的诸侯们只能实控以城

  • 嬴政的母亲赵姬,和吕不韦、异人都有染,嬴政到底是谁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姬所生吗,嬴政与太后赵姬什么关系,嬴政的母亲跟吕不韦是什么关系

    不过榴莲历史通分析,嬴政是吕不韦儿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资治通鉴》借鉴《史记》写法,但它的记述中多了个“佯”字,更是表明赵姬是吕不韦设计送给子楚的。“至大期时 ”指足月。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明确的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但

  • 本是中原地区重要诸侯国的郑国,为何在战国初年便被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的郑国在哪里,郑国灭掉多少诸侯国,郑国战国资料

    [var1]当然,这样的情况,多出于郑国在政治上自保的国策。可这样的国策, 并没有使得郑国在战国时期延续下去。历史上的郑国,在到了战国初期之后,却迅速的被韩国灭掉。以至于,这个中原地区,一直很重要的诸侯国,最终淹没在了春秋战国的历史中。那么,本是中原地区重要诸侯国的郑国,为何在战国初年便被灭掉?[v

  • 孔子与子路:一个莽撞粗野,张嘴不过脑子的人,居然成了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与子路的经典故事,真实的孔子与子路,孔子与子路的经典故事500字

    [var1]其实子路在跟孔子“取经”前,原本也是看不起这个酸秀才的。据传,有一次孔子正在给学生上课,子路气势汹汹过来拆台,他戴了顶“鸡冠帽”,握一柄装饰了野猪标识的剑,活像个不良少年,上来就冒犯冲撞孔子。《史记》说,孔子“降魔”有术,只稍稍设计了一些礼乐,就把子路吸引住了。慢慢地子路才发现,这个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