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到1912年2月12日,清废帝溥仪下诏退位结束,国祚276年,共传十二帝。现在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很多,在剧中,很多观众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便是清朝妃子们都会在脖子上围一条白色围脖。这样的白色围脖看起来既漂亮,又不乏时尚感。那么,大家知道为何清朝妃子的脖子上都要围这样一条白色的围脖吗?
自古以来,不论是寻常百姓人家还是王公贵族,对女性的衣着都十分在意,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更是对妃嫔们的衣着特别在意。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由于各个朝代皇帝的不同审美,后宫中妃嫔的服饰也是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其变得更为精致,更为迎合皇帝的审美。
自清朝建立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人口繁殖很快,物产盈丰,边境无事,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两个朝代。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纺织业达到了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百姓,在其穿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他们之间的阶级性还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清朝的皇族是女真族,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满族,因其是少数民族的缘故,其服饰自然和汉族有所不同。清朝统一中国后,汉人的服饰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直到顺治九年(1652年),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实行所谓的“剃发留辫”制度,使整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前文提起过,清朝妃子们都会在脖子上围一条白色围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白色丝带,那么这些妃子们脖子上的这条白围脖究竟有什么作用?清朝女子的服饰一直以氅衣为主,且左右两边各有一道直至腋下的开衩,到了同治年间,其贵族所穿的服饰上,有增加了很多镶滚花边,有“十八镶”的美誉。
然而,满清服饰最大的特点便是没有衣领,不管是寻常百姓人家还是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都一样。因此,妃子们脖子上的那条白色围脖便是替代衣领,在当时被称为“龙华”。据《清末贵族生活》记载:(氅衣、衬衣)不用卷领,以围脖手绢代之。龙华是一条宽二寸的绸缎子,妃嫔们将其围在脖子上,一头掖在襟里,一头垂下,像极了一条白围脖。
除了美观之外,龙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方便皇帝辨认妃子们的身份地位。随着妃子自身的身份高低不同,龙华的长度也不一样。位置越高,龙华领巾的长度越长,质量和材质也越好,上面的刺绣也越漂亮。因此,大家是否可以推断出,后宫中最漂亮,质量最好的龙华就属于皇太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