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20年三国众星陨落:蜀国痛失3位大将,吴国没了大都督,魏国更惨

220年三国众星陨落:蜀国痛失3位大将,吴国没了大都督,魏国更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40 更新时间:2024/2/3 11:53:47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朝龚自珍为了劝诫当今皇帝打起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的规矩,要打破常规来录取人才的一首诗。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有才能的人,有时候甚至要抵得上千军万马。秦国正是因为有商鞅这个人才,大刀阔斧进行了变法后,国力才有了极大的提升,为后来的一统六国打下了基础。

[var1]

刘备正是因为有着诸葛亮这个“卧龙”,才可以在群雄割据、混乱不堪的东汉末年,与吴、魏三分天下。

当然一个人的才能、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术业有专攻,所以就需要网罗方方面面的人才。

东汉末年这段战火纷飞的时光,一共持续了有三十六年之久。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其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有才之士。

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些英雄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有着这些英雄人物,三国这段历史才能如此的波澜壮阔。

[var1]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英雄人物因为各种因素死去,尤其是公元220年,魏蜀吴三国各自都有重量级人物去世后,属于三国的大时代便渐渐开始走向平淡。

吴国大将接连去世,孙权惋惜不已

公元2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魏国选择率先称帝建国。与曹操斗了大半辈子的孙权,竟然没有紧随其后,反而是选择向魏国臣服,自愿成为其藩属,领了个“吴王”的封号。

[var1]

他之所以如此“识时务”,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因为,其麾下两名大将的接连去世,让他没有了可用之将,不敢贸然与魏国为敌。

曾有着“吴下阿蒙”之称的吕蒙,在经过刻苦的努力学习后,让人不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在大都督吕蒙的带领下,他率领吴军夺回了荆州,并将三国名将“关二爷”关羽斩于马下,成就其一世英名。

[var1]

只可惜其并未享受多久世人的崇拜,便于220年撒手人寰了。吕蒙这一生忠于孙权、忠于东吴,一生为其奋战,导致其积劳成疾最终不幸病亡。

吕蒙的逝去已经让孙权折损了一员大将,不幸的是在同一年,甘宁在夷陵之战中,被蜀国将领沙摩柯用弓箭正中眉心,最后在一棵大树底下孤独的死去了。

同一年中两名大将的先后离世,让孙权感到惋惜无比的同时,也对东吴的军事力量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var1]

在之后的日子里,孙权也并未有过谋图天下的野心,偏安于东吴一隅,最终成了三国中最长寿的那位皇帝。

蜀国文武大将,先后离世

世人皆知诸葛亮才学过人,善用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经典战役让后人无不为之赞叹。殊不知在刘备账下还有一人名法正,其谋略比之诸葛亮也毫不逊色。

[var1]

诸葛亮更擅长治理后方,处理政事。法正则更多地担任一个随军军师,擅长奇谋。

在他的计谋下,魏国大将夏侯渊被其设计斩首,丧失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被刘备一举拿下汉中。

220年,法正劳累过度而染病而亡,让刘备为之悲痛不已。同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吕蒙设计而斩。失去义弟的刘备愤怒不已,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

[var1]

这一战不仅没有让东吴付出应有的代价,反而成就了陆逊“火烧连营”的辉煌战绩,七十万蜀军几乎全军覆没,黄忠也在这场伐吴之战中中箭而亡,让蜀国失去了一员大将。

诸葛亮更是在事后坦言:如果法正还在,哪怕拦不住刘备伐吴,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一个大败的下场。夷陵之战被陆逊大败后,刘备怒火攻心,三年后病故于白帝城。

[var1]

蜀国经此一役后,国力大损。虽然之后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人才的缺失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补充的。

曾经盛极一时的蜀国,反而成为了率先被灭国的那一个,刘备在黄泉之下岂能安息?

魏国损失最重,却“笑到”最后

曹操麾下谋士众多,可是最受其重视的当有程昱一席。在赤壁之战时,程昱便一直建议曹操小心船连起来会被火攻,只可惜曹操未曾放在心上,导致最后大败。

[var1]

在败走华容道时,生死存亡之际,更是程昱建议曹操亲自向关羽求情,最后成功逃得一命。

除此外,他更是成功“撬了”刘备麾下的谋士徐庶过来,让刘备战力大损。

曹操对其信任有加,其子曹丕称帝后更是重用于他。只可惜220年曹丕称帝后不久,程昱便去世了,令曹丕悲痛不已。

[var1]

曹操麾下将领众多,夏侯惇本事平平,但是却深得曹操看重。每次出战大后方总要交给他才放心,后勤是一个军队的命脉,如果命脉断了,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又能多强呢?

作为最早追随曹操的将领之一,夏侯惇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曹丕称帝后也被封为大将军,只可惜没过多久便染病身亡。

对于魏国打击最重的,当属其领袖人物曹操的逝世。其子曹丕虽然本领不弱,但是其寿命过于短暂,在称帝后短短六年便离世了。

[var1]

之后司马家族逐渐势大,而曹家却再无“曹操”,最终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统一了曾经被三分的天下,号称西晋。

曹操、孙权、刘备斗了一辈子,都想要独占这片天下。可惜天不遂人愿,谁都没有达成这个目的,最后竟是被后来者司马家族所完成了这一目标。

长江后浪推前浪,遥看当初的孙、刘、曹三人何等的意气风华,为后辈打下了如此厚实的基业。

可惜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的后人,一个都“不能打”,最终被他人所蹭,成就了大一统王朝。

[var1]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哪怕你为后人创下了无比庞大的基业,没有本事的他们想守也守不住,还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败掉。

反之如果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哪怕他一无所有,但是只要有知识,便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基业。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把《山海经》列为禁书?纪晓岚其实很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真的有个纪晓岚吗,清朝历史上的纪晓岚,2022年山海经是国家禁书吗

    我们知道清朝的时候对于很多的古书做过一次大规模的整理,也就是修订《四库全书》,当时主要负责修订《四库全书》的正是纪晓岚。[var1] 不过虽然清朝名义上是修订《四库全书》,但其实清朝的这次行为对于古代很多的书籍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主要是因为在修订《四库全书》的同时,清朝也会着重将那些对于清朝不利的

  • 战国四君子,有钱、有权、有谋略,为国家披上战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四君子谁的能力强,战国四君子一览表,战国四公子以谋略闻名天下对吗

    [var1]在历史中,战国四君子都是礼贤下士广收门徒之人,每人手中至少有上千门客。他们性格各异,但都是为国殚精竭虑的贵族。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但抛开对国家大事的贡献,他们个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却是褒贬不一。真正令人钦佩的只有一人——信陵君魏无忌。看

  • 三国时期的魏国很强大,为何曹操不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魏国地图,曹操在魏国一手遮天吗,曹操魏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var1]当时曹操,刘备和孙权形成三足鼎立势力,为后来的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史书上给他一句极高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管是枭雄也好,能臣也罢,曹操一生的成就是他最好的评价。[var1]首先,三国后期,刘备,孙权先后称帝,曹操却迟迟不肯称帝,当时曹操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遭

  • 如果战国时期晋国三分成韩赵魏,能否阻止秦国兼并天下的势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瓜分晋国的韩赵魏,晋国为什么会分为韩赵魏,韩赵魏不分晋国能得天下吗

    [var1]在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国实现了商鞅变法之后,这个国家的实力也就是不断地增强,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就还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而秦国是统一天下的,自然也就需要东出函谷关了,这样阻挡在请过面前的就是韩赵魏三个国家了,这三个国家的实力都是非常的强大的,魏国最开始差点将秦国消灭,而赵国

  • 孔子的学生子贡:不发一兵一卒使鲁国转危为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和子贡的故事,赵玉平老师讲孔子与子贡,子贡和鲁国的关系

    齐国的执政官田常,企图夺取国家权力,所害怕的是高、国、鲍、晕晏四大家族。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他打算兴兵讨伐鲁国(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齐强鲁弱,鲁国面临灭亡的危险。孔子是鲁国人,得知齐国将要侵鲁的消息,他召集学生们说:“鲁国,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今国家危险如此,各位为什么不出去想点办法?”话刚说完,学

  • 春秋末期思想家 “名辨之学”倡始人邓析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思想家简介,春秋时期思想家的故事,春秋末期思想家有哪些

    [var1]简介邓析的法律思想主要有:①反对“刑书”,私造“竹刑”。他不但反对旧的奴隶主贵族,也反对以子产为代表的继承周礼的新贵族。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私自编了一部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成文法,把它写在竹简上,叫做“竹刑”。②私家传授法律。传说,他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与诉讼方法,还以类似

  • 燕国著名军事家乐毅如何报强齐伐燕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乐毅伐齐消灭了齐国多少兵力,乐毅伐齐全集,乐毅伐齐算灭齐吗

    公元前318年,燕国相邦子之发动内乱继承了燕王哙的王位,因为子之的执政燕国大乱,此时十分强大的齐国趁机攻打燕国,燕王哙因此被杀,所以后来登基为王的燕昭襄王对齐国恨之入骨,而且把杀父破国的血海深仇铭记于心。但是连番内外战乱,已经让原本不是强国的燕国更加的衰弱,于是燕昭襄王为了招揽天下名士,纡尊降贵礼贤

  • 三国时期魏国五子良将的后代都是谁?全部被封侯,一人战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魏国五子良将,诸葛亮封侯,魏国五子良将都有哪些

    [var1]演义中的魏国五子良将历史上魏国的五子良将为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在《三国演义》中,魏国五子良将里的张辽、徐晃、张郃都非常厉害,乐进、于禁有点次。关羽曾经对张飞这样评价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张辽曾经独战东吴猛将太史慈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张辽的武艺之强。张辽不但武艺出众,而且

  • 三国时期吴国排名前六的名将,你猜对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吴国名将介绍,三国吴国后期名将大全,三国吴国名将武力排名

    [var1]周瑜作为吴国第一任大都督,他的地位自然无人可比。周瑜是和诸葛亮齐名的谋才,他在吴国享有很高的威望,属于吴国元老级人物。这样一个名将,长期叱咤风云于东吴政坛,他曾经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几十万大军,威震于江南。此人智略兼备,是孙权得以倚仗的名将。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最终却英年早逝。如果

  • 如果刘备不安排关羽守荆州,那么蜀汉能否打败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让关羽守荆州,假如赵云帮关羽守荆州,关羽与魏国有关系吗

    [var1]刘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以后,又听从了诸葛亮先取西川的决定,这也正合刘备的心意。因为在他看来,仅仅依靠荆州同曹操和孙权周旋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其他地区谋求发展。于是他选择了和军师庞统,大将黄忠,魏延等人讨伐西川。但这之后,随着庞统在落凤坡下战死,刘备不得不需要诸葛亮和他在一起谋划事务,那么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