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小金川战役,为何会关乎整个清朝的历史走向和国家战略的调整?

大小金川战役,为何会关乎整个清朝的历史走向和国家战略的调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4/1/21 4:22:51

纵观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历史,极少有从建国到灭亡都一直处于扩张路上的王朝,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开国的一两代帝王的扩张之后,慢慢的转向保守防御为主。

例如威名赫赫的汉王朝也停止了扩张的步伐,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防御性口号,同样的清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面积最辽阔的朝代之一。

他的扩张之路必然是长久的,但是也逃不出由攻转守的命运。

而清朝由扩张转向内敛的转折点是一场战役——大小金川战役,为何大小金川战役会关乎整个清朝的历史走向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呢?

一: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扩张的清王朝

1:雄起关东,定鼎中原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朝的扩张之路,清朝的统治是以满洲贵族为基础的,原本是属于关东地区的一直小规模的部族,和中原王朝的联系与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唐王朝时期。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还不起眼的部落也逐渐开始壮大起来,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还建立与明王朝对峙的政权——后金。

据《清史稿》当中记载称:"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清朝也开始露出獠牙,开始了它漫长的征服与掠夺之路。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征服中原的历程,相继灭亡割据南方的残明势力,剿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势力,基本上奠定了在中原的统治基础。

2:南征北战,征服四方

清朝在中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统治之后,并没有满足现状,充分发挥游牧民族开拓的精神,先后在西北地区奠定了统治地位,打击了盘踞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敌对势力。

之后又在西藏青海地区扶持亲清势力,向北与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作战,遏制俄国人南侵的步伐。

向南收复了台湾,让中国重新归于统一。据《东瀛识略》当中高度评价收复台湾之战称:"至是台湾荡平,民再康矣。

台湾灭而天下无事,诏息天下兵。"然而真正让清王朝息天下兵的不是收复台湾的战役,而是发生在西南地区的大小金川之战。

二:清王朝扩张的最后一战——大小金川战役

1:名不副实,半独立的西南地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清朝扩张的最后一战大小金川战役。在当时西南地区虽然名义上是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统辖,但是也仅仅是名义上的而已。

西南地区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世袭的土司制度,中央政府根本没有机会插手其中的政务。

土司的权力可以大致概括为"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央王朝对于西南地区的土司只能是干瞪眼虽然有所举措,但是不能伤及根本,不过大小金川之战却打开了一个缺口。

2:西南土司之争,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爆发

西南地区的土司其实就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土司之间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也存在许多的利益之争。

清朝乾隆年间虽然经过雍正皇帝的大规模改土归流,但是依旧有不少土司负隅顽抗,不服中央,当时大金川的土司对小金川的土司发动战争,抢其地,略其民。

由于清王朝的处理不当,一度威胁西南地区局势的安稳。据《清史稿》当中记载称:"金川用兵,张广泗、讷亲前后贻误。

广泗初至军,妄为大言,既久无成效"。经过一番苦战,清朝暂时的消弭了大小金川之间的战事,局势也暂时稳定下来。

3:土司联合反清,苦战定西南

乾隆三十一年,大小金川二次战役爆发,这次战争的对象不再是大小金川之间的战争,昔日的仇人也成为了盟友,共同对抗清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大小金川土司在前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清军屡屡败绩。据《清史稿》当中记载称贼四面蹂入,温福中枪死,各卡兵望风溃散。参赞海兰察闻警赴援,殿馀兵自间道出。小金川地尽陷。局势一度恶化,清王朝最终也开始重视大小金川的战事,派遣大军,耗费大量的民力物力财力。

经过数年的苦战之后,终于平定的西南大小金川土司,将西南地区彻底的掌握在清王朝手中。清王朝也最终转向收敛停止大规模的扩张,这背后又隐藏那些清王朝的难言之隐?

三:大小金川战役后清王朝为何由扩张转向收敛?

1:大小金川之战对清朝而言是惨胜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大小金川之战并非是一朝一夕之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前后持续了十余年之久,其中清王朝曾经先后派遣数次大军入川作战。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其中的耗费无疑是相当巨大的,据统计,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战耗费了清王朝7000万两白银。

死伤数万人的代价,直接的战争成本就高达近亿两白银。当时清王朝每年的赋税总收入不过是两三千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大小金川之战后的战后抚恤、西南地区的重建都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填补。

据《金川纪略》当中记载大小金川战役后的西南称"自瞻对、大金川用兵以来,川省糜食腾贵,公私糜弊,西南为之重困。由此可见,当时的西南不仅仅不能够为朝廷输送大量的赋税,甚至是还有通过中央财政来扶持西南,维持西南地区的稳定。

而且,在西南的大小金川战役之前,清王朝对西北、西藏等地区用兵,耗费了大量的财力。

因此到了大小金川战役后,清王朝攒下的的家底基本上是打光了,也就至少在短时间无力再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2:当时清朝已经渐渐的失去了进取意识和进取能力

清朝初年为何会如此大规模迅速的扩张,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和进取能力。

但是大小金川战役后,天下承平日久,统治者慢慢的沉迷于享乐,故步自封,处处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乾隆皇帝为例。

乾隆皇帝虽然将康雍乾盛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是同时也是清朝没落的开端。据《中国通史》当中记载评价乾隆帝称:官吏都不得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于是吏治大坏。"由此可见,当时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慢慢的失去了进取意识,吏治自然也会迅速走向败坏。

此外,清朝在当时也失去了大规模扩张的能力,先抛开当时清朝国内的一系列问题,扩张最基本的力量——军队,在当时也就腐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小金川战役当中,七清朝面对的敌人更多时候只不过是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区区弹丸之地,清朝完全平定用来十余年之久,不得不是清朝军队的堕落是清朝由扩张向收敛转变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平定三藩之乱当中吴三桂等人为何会势如破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八旗军队入关后迅速走向腐化,不得不依靠绿营军来保障巩固清朝统治。

以上种种都表明清朝在当时已经慢慢的失去的进取的精神和能力。

3:受中国古代传统版图意识的制约

从清王朝的疆域来看,和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的疆域面积是相差不大的,都是以中原地区为统治中心,四方为屏障的大一统王朝。

两千多年形成的中国古代传统版图意识,使得清王朝的统治者也难以突破这个制约,同时当时清王朝的统治疆域或许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传统版图意识当中的天朝上国意识也是清朝放弃进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中国人普遍都认为中原就是世界的中心。

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国家都是夷蛮,都是化外之地,不值得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征服这些"无用"之地。

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之下,在全国统治已经完全建立的情况之下,清朝放弃扩张似乎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四:结语

清王朝的版图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最大的朝代之一,而清王朝在取得大小金川战役后似乎也满足于这个现状,由扩张转向收敛。

其中是原因不仅仅和大小金川战役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使得清朝国库一度空虚。

还与当中清朝统治阶层逐渐丧失进取精神和意识有关,最后受限于中国传统版图意识,清王朝停止的扩张的步伐。

参考文献:

《清史稿》

《瀛洲识略》

《中国通史》

文/史海观复

更多文章

  • 若林则徐不被撤职,满清能否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听金一南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鸦片爆发时为何将林则徐撤职,林则徐又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吗,林则徐能打赢鸦片战争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近代史学家讲: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意思就是清朝的灭亡非常特殊。以前是因为皇帝太腐朽,但清朝不是这样,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都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也都能从维护朝廷利益出发考虑。还有人说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道光把林则徐给撤职了,用了一群投降派,这其实是

  • 李鸿章在美国吐了一口痰,工作人员过来说,亲自擦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去美国被震撼,李鸿章去国外都看到了什么,梁启超评价李鸿章

    但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所做的不过就是在无可奈何之际为清政府讨价还价,企图可以少一点代价换取清朝的短暂和平。1896年,李鸿章带着自己73岁的身躯,奉旨西游,学习西方文化,光绪帝命令他的儿子随行以方便照顾饮食起居。然而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所有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部要由他们父子承担,千古骂名也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查清李秀成被俘真相:李秀成不容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1963年《历史研究》中,戚本禹曾评价:“忠王不忠”。因此他还做出如下裁决:李秀成是一个“投降变节”的叛徒。那么李秀成真如戚本禹所说,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叛臣吗?而这就要从李秀成的自供状说起了。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正午,湘军轰塌天京的城墙,太平天国最后的堡垒终于被攻克。在混乱中,李秀成率领

  • 与康熙同时代,却比康熙在位时间还长11年的皇帝,癖好很独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比康熙在位时间更长的皇帝,与康熙同时代的皇帝,和康熙差不多的皇帝

    其实,在当时的欧洲,还有一位帝王,也可以与康熙一较高下。康熙不是在位61年吗?这位皇帝在位72年,比康熙还多了11年。而且同样雄才大略,颇有作为。他就是法国的路易十四。骑在马上的这位不是拿破仑,而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最猛的皇帝之一。话说有一天,他刚打完猎,拿着马鞭冲进法院,对正在讨论国家

  • 孙中山长子孙科,1973年病逝台北,其6子女中的突出3人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但其孙女孙穗芬女士却不幸因车祸逝世,除令人替伟人唏嘘外,亦让人关心孙中山先生其他后人目前的下落与生活状况。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奉献所有,1925年3月12日在北上与北洋军阀洽谈和平建国之时积劳成疾早逝于北京,实乃中国近代史上一件憾事。孙氏后人枝叶繁茂

  • 雍正临终嘱托:此人不能杀!但雍正刚死,乾隆就下令:将此人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临死前赐死一个人,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哪些人,雍正临终遗言分析

    雍正六年,一个叫曾静的书生,秘密派人给川陕总督岳钟琪送信,劝他反清复明,为汉人报仇。在曾静看来,岳钟琪乃是岳飞的后裔,理应和女真人的后代——满洲人决裂。只要岳钟琪在川陕举事,天下怎么可能不云集响应呢?岳钟琪得到此信后,大为惊恐,于是他立即将此信呈交给雍正,表示自己的忠诚。雍正拿到信后,立即拆开审阅,

  • 溥仪回忆乳母:体貌端正,奶汁稠厚!清朝皇室乳母到底是啥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溥仪的乳母图片,溥仪的乳母是哪个人,溥仪回忆乳母历程

    清廷末代皇帝溥仪在其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专以一节的篇幅来追忆哺乳其九年,让其终生依恋的乳母——王连寿。入宫前,王连寿刚生下一个女儿,而丈夫已死,母女俩和公婆陷入生活绝境。在20名应选人中,她以“体貌端正和奶汁稠厚而当选”。为了赚取“二两月银”以养活家人,王连寿接受了“不许回家,不许看望自己的

  • 曾国藩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鸿章晚年常提起曾国藩,李鸿章和曾国藩简介,曾国藩李鸿章人物关系图谱

    曾国藩为何会裁撤湘军呢?首先,满清政府一向秉承满汉之大防,自开国以来,就极力限制汉人统军。在太平天国以前,满清的正规军实际是八旗军和绿营。但乾隆年间以后,八旗军和绿营已然腐朽不堪,完全不能作战。因此,才会让曾国藩等人组建团练,这才有了湘军。然而满清对湘军的猜疑从未停止过,自1863年开始,朝廷派正白

  • 乾隆出联:关羽可知红颜薄命,纪晓岚对出后,和珅才知自己又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纪晓岚和珅全集,乾隆对和珅和纪晓岚的评价,和珅评价乾隆

    上联是: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招一统二万里。下联是: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这对联水平如何?自然是高手高手高高手。至于乾隆看到这对联后是什么表情,就没人知道了。当然用寻常人的心思推测:必会是眉开眼笑。因为这上联是在狂赞乾隆的功绩。而下联则是满满祝福,最妙的是首尾数字相加后,正

  • 年贵妃到底有啥魅力,让“冷血”的雍正,毫无底线的宠爱她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最喜欢的贵妃,雍正对年妃的感情,雍正与年贵妃真实关系

    比如“九子夺嫡”中失败的八爷、十四爷等,就被杀的杀,囚禁的囚禁,一点不讲兄弟情面。同时雍正睁眼就上班,一直干到深夜才睡。所以对女性来言,估计没几个会喜欢这种 “汉子”,一个是看着害怕,第二个是没有生活情趣可言。但实则对雍正的这种印象却是错的。历史上真实的雍正并非冷血,没有生活情趣,比如他对年贵妃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