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让等人带着刘协与刘辩来到北邙山时,他们遇到了率领三千并州铁骑赶来救驾的董卓。当时小皇帝刘辩见到董卓杀气腾腾的赶来,当即吓得浑身发抖,双腿战栗,更是说不出话来,而刘辩身边服侍他的内侍太监与文官们也畏惧于董卓的威严而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怕稍有疏忽,就会引来杀身之祸,然而当时比刘辩还要年幼的刘协却丝毫不慌张,他将大致的事情向董卓表述清楚,因此,董卓知道了刘协是由董太后抚养长大,而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后来董卓大权在握,果然将刘协立为皇帝。但要知道刘协可是比刘辩还要聪明,既然如此,为何董卓还要废刘辩而立刘协,他不担心更聪明的刘协会威胁到他的地位,甚至于设计诛杀他吗?
有人认为,董卓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而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孩子,所以他们之间可能有间接的亲属关系,因此董卓才觉得他对刘协有亲近的感觉,这才会拥立刘协登基称帝。但实际上,董卓这么做,原因绝不会这么简单。在汉灵帝去世后,朝堂上一共出现了六股势力,第一股是以董太后、骠骑将军董重为首的河间董氏外戚势力,第二股是以蹇硕为首的宦官势力,第三股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第四股是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第五股是以何太后、何苗为首的外戚势力,第六股是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世家大族势力。
在这六股势力中,董氏和蹇硕支持的是陈留王刘协,而何氏和世家大族们支持的是少帝刘辩。张让等宦官首鼠两端,最初他们与蹇硕勾结,后来反而出卖了蹇硕。而当时在京中的军队势力也可以分为四派,何进和何苗手握京师卫戍部队,蹇硕统领禁军,袁绍和曹操手中也有禁军力量,袁术则掌握虎贲,同样是禁军力量。
在汉灵帝驾崩时,蹇硕打算在何进入宫时将其诛杀,只可惜何进知情后没有入朝,而蹇硕也因为赵忠、郭胜等人的告发而被杀,后来何进与何太后逼死董重,将董太后迁回老家,就此支持刘协的势力消除,同时京城的军事落在了何进一人手中。后来董卓入京后,面对的是何太后残存的势力,以及袁绍等世家大族的势力,由于刘辩身后的何太后乃是一股巨大的势力,即便何进去世,只要刘辩在位,何太后在朝堂上依旧有说话的分量,而刘协在汉灵帝、董太后、董重与蹇硕死后,在朝廷中毫无根基,正好方便董卓挟持并控制朝堂,并借刘协之手遏制世家大族,并在适当的时候篡汉称帝。
笔者认为,董卓废刘辩而立刘协,并不是因为董卓喜欢刘协,而是因为刘辩身后的势力更为强大,董卓为了自己当上皇帝,自然会选择没有根基,更好拿捏的刘协做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