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北伐接连失利加之刘备的威胁更为突出故其趁关羽北伐时偷袭

孙权北伐接连失利加之刘备的威胁更为突出故其趁关羽北伐时偷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4/1/26 2:35:30

因此,孙权不但不会趁关羽北伐的良机继续进攻曹魏,反而认为这是夺取荆州最好的机会。

关羽北伐之前,孙权在忙些什么?

关羽北伐始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结束于12月,前后历尽5个月的时间。关羽北伐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孙权也没有闲着,他一直在谋划着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图谋荆州,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图谋曹魏的合肥。

刘备入益州之后,孙权一方面发动对曹魏的攻势,企图夺取合肥,进而夺取曹操的淮南地区,另外一方面却时刻觊觎荆州。

首先,孙权是如何图谋荆州?

在图谋荆州的事情上,孙权干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湘水划界: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击败刘璋夺取了益州,进而导致刘备实力大增,这让孙权非常不舒服,于是派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拒绝了孙权的要求,于是孙权派吕蒙等人夺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

刘备为了对抗孙权,于是也起兵五万之众,并且关羽将兵三万在益阳和鲁肃对峙。正当大战一触即发之时,曹操夺取了汉中,为了消除两面受敌的窘境,刘备同意和解。

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双方同意长沙、江夏、桂阳划分给孙权,而南郡、零陵、武陵则归属刘备,这就是有名的湘水划界,暂时稳定了双方的盟友关系,可是从客观上削弱了刘备的实力,也为后续刘备失去荆州埋下了祸患。

第二件事,与曹操联姻: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天,曹操又一次率军猛攻濡须口,从而击败孙权。孙权眼见无法取胜,就采取了妥协的方式向曹操乞降,并派都尉徐详拜访曹操,寻求联姻,进而缓解曹操的攻势。

与此同时,孙权和吕蒙商议,收缩兵力积极准备随时攻打荆州。

孙权通过湘水划界夺得了属于刘备的长沙郡以及桂阳郡,为未来夺取南郡和武陵郡以及零陵郡打下基础,此后又通过与曹操联姻的方式取得对方暂时的信任,从而为后续进一步联合起对付关羽埋下伏笔。

因此,孙权在关羽北伐之前,早已开始制定计划图谋荆州,并非临时起意。

曹操‍

其次,孙权是如何算计曹操?

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北伐之前,在图谋曹操的事情上,孙权也没少花心思,先后干了以下六件事情:

第一件事,孙权迁都: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听取张纮的意见,将治所迁到秣陵,随后改名为建业。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抵御曹操的进攻,另外一方面距离荆州更远,从而起到了麻痹关羽的作用。

第二件事,反击曹操: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亲自率军以舟师围攻曹操水军,此战取得大胜。随后双方暂时相持一个多月后,孙权写信给曹操,使之顺利退兵。

第三件事,夺权庐江: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率吕蒙、甘宁等人征讨皖城,顺利的捕获了庐江太守朱光,并且掳掠人口数万,从而控制了江淮南部。

第四件事,再征合肥: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再次征讨合肥。可是形势非常不利,遭到了张辽的猛烈进攻,辛亏在猛将陈武掩护之下才顺利脱险。

濡须之战示意图

第五件事,再次反击曹操: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率军再次进攻濡须坞,孙权不得不起兵抵抗。

第六件事,孙权再次攻击合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率兵进攻合肥,曹魏为了应对孙权这次进攻,不得不从各州抽调兵力去防守,从而导致荆襄地区的防卫出现了空虚,这就为关羽发动北伐带来了良机。

孙权和曹操之间不停的缠斗,极大地损伤了曹魏的实力,扩大了东吴的地盘,同时也为孙权夺取荆州带来了机会。

最后,孙权是如何整顿内部?

孙权

在对外方面,孙权将主要的力量放在和曹魏对合肥方向的争夺,同时又继续谋划夺取关羽驻守的荆州;在对内方面,孙权对于山越宗帅继续采取了征服的策略,继续残酷的打击不愿意外迁的山越,一方面消除内部威胁,另外一方面积极扩充户籍和士卒数量。

正是采取以上三方面的措施,从而从内部积聚了力量,从外部迷惑了关羽的视线,让关羽误以为孙权只是曹魏方向而忽略了荆州。

关羽北伐的时候,孙权又在忙些什么?

关羽北伐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孙权做了以下三件事:

首先,继续迷惑关羽。

关羽北上攻打曹操之后,东吴为了麻痹关羽,使其产生懈怠的心理,进而放松对东吴的警惕,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项措施,临阵换将。孙权将闻名于江东的吕蒙换掉,并对外声称吕蒙病得非常厉害需要养病,又让名声不显的陆逊替代吕蒙的位置,从而顺利的迷惑了关羽。

第二项措施,夸耀关羽。陆逊就任之后立即写信给关羽,大力的称赞和夸耀关羽,从心理上麻痹和迷惑关羽,从而导致关羽继续从南郡派兵救援樊城前线,为后续夺取荆州打下基础。

孙权

通过以上两项措施,孙权完成了对荆州的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就立即发动对荆州的进攻。

其次,和曹操联合。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许都以南的曹魏地区变得有些危险,于是强大的关羽成了孙权和曹操共同的敌人。

孙权主动派人向曹操送信,表达了共同对敌要求。曹操不但答应了孙权的要求,并且还答应在击退关羽之后将汉水以南的地方让给孙权。

通过和曹操的联合,打下了偷袭南郡,击败关羽的基础。

最后,夺取荆州。

孙权在联络曹操的同时,派吕蒙为前部偷袭南郡,而江陵与公安的守将糜芳、傅士仁不但没有抵抗,反而开城投降,从而打开了南郡的门户,这就相当于将整个南郡、武陵郡以及零陵郡拱手让给了东吴。

孙权在关羽北伐之前以攻曹为主要战略目标,期望在合肥方向能够夺取淮南地区,从而打开通往徐州乃至豫州的通道以图北定中原的最终目的,可是随着荆州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关羽实力坐大,从而导致孙权迅速调整战略方向,将主要目标投向荆州,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关羽北伐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顺利地夺取了荆州,为东吴的安全再上一道保险锁。

关羽

由此可见,在关羽北伐前和北伐中,孙权一直在谋划扩大东吴的最大利益。只要时机成熟,无论是合肥方向还是荆州方向,孙权均会把握机会将其利益最大化。

孙权为何不趁关羽北伐的时候进攻曹魏?

关羽北伐后,荆州后方空虚,孙权趁这个机会联合曹操一举夺取了南郡,武陵郡以及零陵郡从而将荆州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那么此时的孙权为何不趁关羽攻打曹操之际去攻打曹操呢?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攻打曹操已经连续失利。

孙权和曹操之间无论是大规模的战役还是小规模的冲突,一直都没有消停过。按照孙权的战略规划,希望通过占领合肥乃至淮南地区进而染指徐州,甚至豫州等地方。

可是孙权这个庞大的战略规划在曹操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屡次碰壁,甚至曾经被张辽统领的七百士卒打得丢盔弃甲,差点命丧其手。

军事上的连连受挫,从而让孙权不得不考虑从其他地方寻求突破,恰好关羽北伐,后方兵力空虚,这就给了孙权一个可乘之机。

三国形势图

其次,南郡控制着东吴上游的命脉。

刘备集团占据的益州乃至南郡地区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的战略要地,一方面,东吴需要大量的兵力来扼守来自中上游的威胁,另外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兵力来防守首都建业所在下游的安全,这就极大的分散了东吴的兵力,从而削弱了东吴的军事能力。

在下游地区的合肥,孙权屡次战役均无法夺取战略主动权,就退而求其次,期望夺取荆州进而守住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战略要地,为东吴上一道保险锁。

因此,夺取南郡成为东吴上下的共识,只是慑于关羽的强大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表面的关系,但是暗地里却在秘密地准备以寻求机会。

最后,刘备的强大已经威胁到东吴的安全。

孙权答应和刘备联合的时候,刘备非常弱小,因此孙权不惜将南郡部分地方大方地让给刘备以做交易,提高刘备的实力,从而巩固双方的盟友关系。

刘备

可是随着刘备击败刘璋夺取益州,进而在汉中之战中击败强大的曹操,这让孙权坐卧不安。曹操的强大已经让孙权寝食不安,现在刘备又突然壮大,特别是关羽在荆州不断积蓄力量,实力不断增强,这让孙权更是如芒在背。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来看,一旦关羽北方成功,或者让刘备夺取了关中,那么刘备集团就成为另外一个曹操,这可不是孙权可以承受的结果。

因此,孙权在攻打曹操失利之后,立即将战略转移,寻求机会削弱刘备的实力,进而减轻来自长江中上游的压力。

由此可见,孙权放弃继续攻打曹操转而偷袭江陵,其根本原因就是刘备的实力大增已经威胁到东吴的安全,从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总而言之,孙权在关羽北伐的时候放弃继续攻打曹操,一方面是攻打曹操没有太大的胜算,另外一方面是关羽北伐导致后方空虚,因此,孙权顺势而为,成功夺得了荆州,巩固了江东中上游的安全。

更多文章

  • 严尤为劝阻王莽攻打匈奴对周、秦、汉三朝进行评价以借古讽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的职场中,最棘手而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莫过于指出领导的错误。假如直说,很容易损害领导的威严,不仅达不成目的,还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但若太过于拐弯抹角,则很有可能会让对方听不懂,起不了效果。因此,高明的部下,经常会选择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有时甚至不得不有偏向性地扭曲事实。新朝的严尤就是这

  • 七国之乱后反叛七国的国王或自杀或被杀,汉朝集权程度进一步加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七国之乱汉朝地图,汉朝七国之乱的真实历史,汉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这场叛乱仅仅数月就被平定,那这些造反的诸侯王下场如何呢?吴王刘濞刘濞,是高皇帝刘邦次兄合阳侯(代顷王)刘仲(喜)次子,二十岁就跟随叔父刘邦出征叛乱的淮南王英布,立有功勋。击灭英布的叛乱,是高帝刘邦最后一次亲自率军出征。此时的高帝已垂垂老矣,而且伤病缠身,自知命不久矣,再加上在平定淮南叛乱时,亲眼所见

  • 三国名将马超的弟弟创立此国,如今美女如云,中国公民可免签入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将领在海外建国,比如秦朝时期的赵佗,他被秦始皇派去征讨南越,后来秦朝灭亡,赵佗就兼并了南方大量领土建立了南越国。还有梁山好汉的混江龙李俊,他没跟宋江一起征讨方腊,而带着几个兄弟南下建了一个国家,也就是如今泰国的前身。三国时期马超的弟弟同样也建立了一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至今还在,

  • 项羽勇猛无敌,为什么楚汉之争还是输了?是因为缺心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汉战争为什么项羽会失败,刘邦项羽楚汉争霸,楚汉争霸项羽失败原因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在这时候,先是出现了陈胜吴广起义,其后楚地的起义军就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末时期,最先起义的就是楚国旧部,这一点与楚国与秦国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到了最后,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告终。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是陈胜和吴广开启了秦末时期的起义大局。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末的起义军就越

  • 魏相与霍光有多次摩擦,后来曾劝阻汉宣帝征伐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光与匈奴的战争,汉朝霍光灭匈奴,魏相被逼死

    魏相劝阻汉宣帝的话,在史料上是有记载的,魏相的整个叙述,非常谦卑,言辞犀利,有理有据,最重要的是,魏相言语中露出的格局非常宏大。魏相这个名字出自《易》“省视也。从目从木。“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是辅助者的意思,也代表了魏相的家人对魏相的期盼。后来给魏相起名字的父母果然期望成真,魏相做了汉朝丞相。魏相

  • 王充的《论衡》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反对东汉盛行的谶纬神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充论衡有哪些内容,王充论衡主要观点,王充写论衡的目的

    王充反对东汉盛行的谶纬神学,天人感应这些思想,并非完全自创,也是传承发展来的,远自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近之深受其前辈桓谭的影响,桓谭著有《新论》,反对谶语,曾谏言光武帝刘秀不要用谶语治国,多用实用之学,可惜刘秀就是靠谶语发家的,桓谭差点被杀了

  • 他是楚汉时期第一军事家,他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汉时谁是单挑项羽第一人,楚汉战争项羽有多强,历史上最勇猛的项羽

    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军事上来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瓦罐渡河破魏王,背水一战诛陈余,徇赵胁燕定齐,以断河计破楚军二十万杀龙且,再垓下合围破项羽。功无二于天下这几个字,实在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当了30年的皇帝?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撑了29年,诸葛亮死后刘禅还能治国30年吗,刘禅死后诸葛亮还能当皇帝吗

    诸葛亮于234年10月8日病逝,而刘禅的在位时间为223年—263年,诸葛亮去世后,中兴大汉的事业便交到了诸葛亮和刘禅的肩上。刘禅通过他的手腕将蜀汉井井有条维持了30年,在他的治理之下,蜀地不仅没有发生什么叛乱,百姓还能安居乐业,这在当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直到邓艾率军兵临城下后,刘禅才选择开门投降,

  • 说一说法正与诸葛亮的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法正简介,法正跟诸葛亮谁官职高,诸葛亮和法正哪个厉害

    首先,法正与诸葛亮是有差距的,两人不在一个层面上。无论从名气还是后世的影响,法正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比,差距之大,不是一星半点儿。咱们先看看法正其人: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初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屡献奇策,深受刘备信任和

  • 神童献上10计,曹操仅用1计就成功破城,曹操为何还是没留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兵败后的锦囊妙计,曹操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谁给曹操出的连环计

    导语:曹操在河北吞并袁绍的领土之后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强的诸侯,等三军将士修整好后开始南征,此战目标就是荆州。当时的荆州牧是刘表,荆州被他治理得非常繁荣。但刘表的性格并不适合在乱世中生存,他得知曹操带着几十万大军南征荆州之后,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刘表的继承人刘琮在母亲的建议下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