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传奇:难怪华阳夫人誓死要帮吕不韦,看吕不韦用了什么手段

吕不韦传奇:难怪华阳夫人誓死要帮吕不韦,看吕不韦用了什么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1/5 6:06:33

[var1]

华阳夫人本身不差钱,吕不韦的意外之财,充其量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对于原本就衣食无忧的华阳夫人来说,还构不成“致命诱惑”。

既然如此,为后来的华阳夫人彻底沦为了吕不韦手中的棋子与工具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最需要什么,所以才会投其所好,攻其软肋,将其征服之后为己所用。

1:女人的软肋之一“财物”

世间的女人几乎都爱财,哪怕不缺钱,钱对于女人而言是“多多益善”的。毕竟韶华易逝,青春易老,一旦失去了年龄优势,也就意味着爱情岌岌可危,既然青春和爱情都靠不住,那也就只能靠钱来获取安全感了。这也是为什么女人的年纪越大,也就越贪财的深层原因。

[var1]

恰如《红楼梦》中春燕说的那番话:可是宝二爷说的,女人没嫁人之前都是珍珠,嫁人之后珍珠也没了光彩,待上了些年纪,珍珠也不是了,竟成了鱼眼睛。就如我妈和我姑妈,越上了年纪,倒越把钱看得真了……”

女人在人到中年后,不仅会缺乏安全感,还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所以,钱是最好的“定心丸”,钱越多,安全感相对也就会越强一些。

所以,吕不韦投其所好,将两箱珠宝送给华阳夫人,瞬间将陌生关系变成了有利可图的“亲密关系”,没有哪个女人会拒绝财神爷的眷顾。此时的吕不韦,在华阳夫人眼里不是一个居心叵测的陌生男人,而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金矿”。

[var1]

要想获利更多,首先得把金矿留在自己身边,看看他到底还有多少“潜力”可以发挥。尽管华阳夫人也知道,此人肯出重金,必然有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给的这两箱珠宝,也是她自己的“价值所在”。否则,没有哪个傻瓜会甘愿把这么多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年妇人。

吕不韦用金砖敲开华阳夫人的门之后,就开始利用另一件秘密武器了——“攻心术”。

2:吕不韦的“美男计”

有句话叫“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吕不韦也明白,对于守寡多年,缺乏爱情雨露滋养的华阳夫人来说,她最渴望得到的,还不是钱财,而是一个男人的关心与爱。

[var1]

只要自己能满足她的感情需求,那一切也就万事大吉了,搞定了华阳夫人,也就等于搞定了华明夫人,搞定了华明夫人,也就等于搞定了赢异人的太子之位。

所以,攻克华阳夫人显得尤为重要。在吕不韦眼里,这不是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妇人,而是他通往罗马、实现抱负的必经之路。

因此,也别说华阳夫人还算姿色可人了,就算貌若无盐,吕不韦咬咬牙也“豁出去了”。男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做出点“牺牲”怎么行呢?

[var1]

为了进一步取得华阳夫人的好感,他派人私下打听了华阳夫人的生辰八字,在对饮当中,故意把华阳夫人的出生年月日说成是自己的出生年月日,让华阳夫人误以为自己与他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

自古女人都信这一套,一定以为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是老天把吕不韦送到自己身边的,他们之间必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缘分,没准是自己的第二个真命天子呢,不然怎会那么巧?

华阳夫人顿时觉得满世界的花儿都开了。先是天上掉“金饼”,接着便是这个捧着金饼和缘分而来的白马子,这一定是上天派来给她送幸福的。

[var1]

所以,在意乱情迷之中,华阳夫人就把吕不韦给“糟蹋”了。吕不韦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与女人有了这层关系后,女人基本上都会对男人死心塌地的了。还愁她接下来不为自己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吗?

事情的发展恰如吕不韦预料的那样,华阳夫人为了说服自己的妹妹华明收赢异人为养子,可谓费尽口舌与心机,最终结果令吕不韦如愿以偿。

之后便是吕不韦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华阳夫人这才发觉自己是被吕不韦利用了,不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起来。但为时已晚。彼时的吕不韦已经被赢异人拜为当朝宰相,权倾天下,怎会再理会一个中年夫人的“无理取闹“?

[var1]

吕不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需要付出财物的时候便一掷千金,需要付出自己的时候便“全力以赴”,这样没“下线”的打拼,怎会不成功?

倒是可怜了华阳夫人,自己白白做了一场春梦不说,还把自己的哥哥与妹妹带入生死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华阳夫人也万念俱灰,落得个自尽而亡的下场。

更多文章

  • 东周怪谈之耸人听闻:《搜神记》里,有段春秋战国往事,很是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搜神记十大经典故事,搜神记里面的奇闻异事,搜神记里面记载的经典故事

    《搜神记》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条滑天下之大稽的怪谈,相传周哀王八年,在郑国有一个妇女,竟然生了40个孩子。到了周哀王九年,晋国有一头猪生了个人。周哀王这个人刚刚即位几个月就被杀害了,所以周哀王统治时期,是不可能存在什么八年或者九年的。而且,妇人的生育能力有限,一个妇人生四十多个孩子简直是天方夜谭,而

  • 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四国鼎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孙渊建立燕国,三国时的燕国在哪里,四国鼎立

    [var1]公孙度还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到了公元237年,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到了这个时候,燕国俨然和曹魏相抗衡了。那么,问题来了,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

  • 吴起去世前,紧紧抱着一个尸首,最终七十个仇人给他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临死前抱着一个尸首,吴起郭艳梅照片,刘政吴起

    [var1] 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一生为鲁国、魏国、楚国效力,并创建了名闻天下的魏武卒,是当之无愧的名将。但是他德不配位也很明显,曾为了求将杀害妻子,为了私怨谋害三十多位邻居,也是一个品行不佳的人。 吴起的老师是曾子,听说了吴起犯下两起血案后,直接断绝了同吴起的师徒关系。吴起最大的成就,就

  • 孔子有位学生成了圣人,国君宰相战神都是他徒弟,还活了了一百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最有名的四个弟子,孔子有几个比较有名的弟子,孔子的几位优秀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大圣人孔子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并且桃李满天下。相传孔大圣人有72徒弟达到了贤人的级别,3000普通弟子分布天下。在孔子的72贤人徒弟中,有1人非常给力,不但文武双全,而且也收了3位徒弟,后来还活了100多岁。这位孔子的高足收的徒弟个个了不起,1人是魏国的国君,还有1人是宰相,另外1人是

  • 齐宣王成功整合燕国,战国局势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齐桓公,便是齐国君主。而进入战国时代礼乐崩坏,诸侯们无所顾忌地互相攻伐,周天子的权威荡然无存。在这样的弱肉强食的时代中,齐国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但齐国虽然作为战国时代国力与秦国比肩的强国,却丢掉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崛起机会。[var1]以及蒙受了一次大部分诸侯国都没有蒙受过的惨重损失

  • 厉害了!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都体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的特点,蔺相如为什么敢完璧归赵,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商议后对赵王说:“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懦弱而胆怯了。”[var1] 于是赵王便起程,相如随行。廉颇送到

  • 大秦赋:李斯醉酒大闹秦王书房笑料不断,三招俘获君王心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赋李斯经典语录,大秦李斯简介,大秦赋李斯醉酒片段

    [var1]在《大秦赋》中不仅段奕宏给我们贡献了一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吕不韦,李乃文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李斯。史籍中,李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个不太光彩的佞臣形象。他嫉贤妒能导致韩非身死,缺乏原则、屈服于赵高又害了太子扶苏。相对于秦国前辈相国如商鞅、张仪、范雎等的铁腕刚直,他虽然也官至丞相

  •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什么舍生向死?孔子的出生有哪些神话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及原因,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对比思维导图,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上的差异

    据说,苏格拉底本来有好几次机会可以避免被判处死刑。因为在雅典审判一个人时,先要原被告双方陈述理由,再由陪审团投票表决被告的人是否有罪。如果表决结果是有罪,再由原被告双方提出对被告的刑罚,然后陪审团再来投票,选择比较认同的刑罚。[var1]这么分析,就是说苏格拉底本来可以在被判罪以后选择坐牢或流放的刑

  • 吴起创建了最早的兵役制度?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武侯重用吴起了么,孙子吴起列传翻译完整版,战国吴起简介

    [var1]《史记》所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吴起镇守西河郡时,确曾出色地完成了魏斯所赋予他的战守任务,建立了辉煌的战绩,证明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理论,也主要是在魏国的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一次吴起随魏击乘船沿黄河视察

  • 大秦赋:嬴政和燕丹在赵国做质子时患难与共,为何后来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政和燕丹,嬴政对燕丹有感情吗,嬴政和燕丹是什么关系

    [var1](嬴政)一、继先王遗志,成统一大业自立国以来,历代秦王都把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当成头等大事,从未放弃吞并东方六国。秦穆公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强大,盛极一时。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国内建立法度,鼓励耕织,打造兵器;外交上实行连横对抗六国的合纵盟约,使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