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四国鼎立呢?

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四国鼎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35 更新时间:2023/12/11 4:24:03

[var1]

公孙度还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到了公元237年,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到了这个时候,燕国俨然和曹魏相抗衡了。那么,问题来了,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四国鼎立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燕国之所以不能和魏蜀吴相提并论,直接原因就是其存在时间太短了。公孙渊执掌辽东后,先是向曹魏称臣。公元233年,公孙渊企图向吴称臣,以其为外应。当然,公孙渊最终还是戏耍了孙权,等到吴国使者来到辽东后,公孙渊立即斩杀吴使,将他们的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

[var1]

于是,曹叡将公孙渊册封为大司马,赐爵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不过,在野心逐渐膨胀后,公孙渊还是决定和曹魏翻脸。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

击败曹叡第一次派出的大军后,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北方。公孙渊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到了这个时候,燕国不管是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能够和魏蜀吴相提并论了。但是,曹叡第二次派出大军后,燕国随之烟消云散了。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召回太尉司马懿,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同年六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司马懿的军队到了辽隧,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

[var1]

同年八月,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除掉公孙渊后,辽东的各个郡县也被司马懿平定。在此基础上,曹魏实际控制的疆域也随之增加。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公孙渊可以多坚持几年,蜀汉和东吴无疑会抓住机会攻打曹魏。而曹魏一旦腹背受敌,很可能会从辽东撤军,这将进一步延长燕国的存在时间。当然,公孙渊还是太让人失望了,仅仅抵抗数个月就被司马懿斩杀了。于是,燕国自然配不上第四国的名号。

[var1]

另一方面,如果从公孙度事实上割据一方算起,辽东势力的存在时间确实有四十多年。不过,在这四十多年中,辽东势力和中原地区的交集实在太少,也即没有什么存在感。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八月,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及袁尚军。辽东单于速仆丸(一作苏仆延)与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彼时,公孙康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予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

在斩杀袁尚、袁熙兄弟后,公孙康将重心放在了高句丽身上。所以,在中原地区爆发赤壁之战、益州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时,始终没有辽东公孙氏的身影。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就好比战国时期的越国、巴国、蜀国一样。诚然,越国、巴国、蜀国等国家也在战国时期坚持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些国家终究不能和战国七雄平起平坐。比如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疆域甚至不如越国、蜀国,但是,韩国频繁和秦国等大国作战,这促使其存在感拉满。

[var1]

总的来说,在汉末三国时期,不管是辽东的公孙氏,还是岭南的士燮父子,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且没有倒在曹操消灭群雄的过程中。不过,因为影响力太小等原因,他们不能和魏蜀吴三国平起平坐。

更多文章

  • 吴起去世前,紧紧抱着一个尸首,最终七十个仇人给他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临死前抱着一个尸首,吴起郭艳梅照片,刘政吴起

    [var1] 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一生为鲁国、魏国、楚国效力,并创建了名闻天下的魏武卒,是当之无愧的名将。但是他德不配位也很明显,曾为了求将杀害妻子,为了私怨谋害三十多位邻居,也是一个品行不佳的人。 吴起的老师是曾子,听说了吴起犯下两起血案后,直接断绝了同吴起的师徒关系。吴起最大的成就,就

  • 孔子有位学生成了圣人,国君宰相战神都是他徒弟,还活了了一百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最有名的四个弟子,孔子有几个比较有名的弟子,孔子的几位优秀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大圣人孔子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并且桃李满天下。相传孔大圣人有72徒弟达到了贤人的级别,3000普通弟子分布天下。在孔子的72贤人徒弟中,有1人非常给力,不但文武双全,而且也收了3位徒弟,后来还活了100多岁。这位孔子的高足收的徒弟个个了不起,1人是魏国的国君,还有1人是宰相,另外1人是

  • 齐宣王成功整合燕国,战国局势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齐桓公,便是齐国君主。而进入战国时代礼乐崩坏,诸侯们无所顾忌地互相攻伐,周天子的权威荡然无存。在这样的弱肉强食的时代中,齐国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但齐国虽然作为战国时代国力与秦国比肩的强国,却丢掉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崛起机会。[var1]以及蒙受了一次大部分诸侯国都没有蒙受过的惨重损失

  • 厉害了!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都体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的特点,蔺相如为什么敢完璧归赵,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商议后对赵王说:“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懦弱而胆怯了。”[var1] 于是赵王便起程,相如随行。廉颇送到

  • 大秦赋:李斯醉酒大闹秦王书房笑料不断,三招俘获君王心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赋李斯经典语录,大秦李斯简介,大秦赋李斯醉酒片段

    [var1]在《大秦赋》中不仅段奕宏给我们贡献了一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吕不韦,李乃文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李斯。史籍中,李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个不太光彩的佞臣形象。他嫉贤妒能导致韩非身死,缺乏原则、屈服于赵高又害了太子扶苏。相对于秦国前辈相国如商鞅、张仪、范雎等的铁腕刚直,他虽然也官至丞相

  •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什么舍生向死?孔子的出生有哪些神话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及原因,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对比思维导图,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上的差异

    据说,苏格拉底本来有好几次机会可以避免被判处死刑。因为在雅典审判一个人时,先要原被告双方陈述理由,再由陪审团投票表决被告的人是否有罪。如果表决结果是有罪,再由原被告双方提出对被告的刑罚,然后陪审团再来投票,选择比较认同的刑罚。[var1]这么分析,就是说苏格拉底本来可以在被判罪以后选择坐牢或流放的刑

  • 吴起创建了最早的兵役制度?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武侯重用吴起了么,孙子吴起列传翻译完整版,战国吴起简介

    [var1]《史记》所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吴起镇守西河郡时,确曾出色地完成了魏斯所赋予他的战守任务,建立了辉煌的战绩,证明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理论,也主要是在魏国的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一次吴起随魏击乘船沿黄河视察

  • 大秦赋:嬴政和燕丹在赵国做质子时患难与共,为何后来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政和燕丹,嬴政对燕丹有感情吗,嬴政和燕丹是什么关系

    [var1](嬴政)一、继先王遗志,成统一大业自立国以来,历代秦王都把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当成头等大事,从未放弃吞并东方六国。秦穆公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强大,盛极一时。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国内建立法度,鼓励耕织,打造兵器;外交上实行连横对抗六国的合纵盟约,使诸

  • 墨子守城的妙招是什么?攻心为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大夫公输班为楚国的国君楚惠王设计了一套攻城的工具,比城楼还要高,看上去高的能够触到云彩,所以叫云梯,楚惠王野心勃勃,准备凭借此等先进武器进攻宋国,图谋霸业。这个公输班原本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鲁班。公输班使用斧子的技艺高超,无人可以相比,谁要想跟公输班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人们就会说他不

  • 商鞅变法动辄杀人盈野,为何仍得到秦国国君百姓鼎力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在秦国如何变法,秦国杀商鞅的严重后果,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大变革,使偏居西隅的秦国迅速强大,奠定了兼并天下的基础。但不得不承认,商鞅变法的过程也是血腥味十足,“内行刀锯,外用甲兵”,除了以军功爵制激发秦军士兵的野兽本性外,对秦国臣民的处置也十分严厉,即便是乱扔垃圾这样的小事,也要受到脸上刺字这样侮辱终生的处罚。据说,变法初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