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李斯醉酒大闹秦王书房笑料不断,三招俘获君王心不得不服

大秦赋:李斯醉酒大闹秦王书房笑料不断,三招俘获君王心不得不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38 更新时间:2024/1/16 15:41:06

[var1]

在《大秦赋》中不仅段奕宏给我们贡献了一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吕不韦,李乃文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李斯。史籍中,李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个不太光彩的佞臣形象。他嫉贤妒能导致韩非身死,缺乏原则、屈服于赵高又害了太子扶苏。相对于秦国前辈相国如商鞅张仪范雎等的铁腕刚直,他虽然也官至丞相却并非真正的权臣,最后落得腰斩也着实令人扼腕。但在《大秦赋》中,李斯的形象却带上了几分喜剧色彩,显得十分理想主义,而且憨直率真得可爱。让许多观众在弹幕中都大呼:李斯,你确定不是到这来搞笑的?

[var1]

首先,战国时的稷下学宫可谓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如李斯(李乃文饰演)这样弃官入学的恰似在职读博。可他一个稷下学宫的博士后出站,竟然被吕不韦弄进宫中做站岗执勤的门卫,天天执戈握剑地操练,本身便透着一股滑稽。其次,这货喝了点小酒便醉得不知天高地厚,竟私闯了嬴政的书房,对着六国大纛一顿神评,骂遍六国诸君。看着他迈着醉步,数落韩国君王朝秦暮楚,嘲笑魏国培养的人才专资秦国,为燕国唱衰,为赵国惋惜,那种吐槽的神态竟似现在的段子高手,让人忍俊不禁,也发人深省。

[var1]

但如果真以为李斯(李乃文饰演)这样只是一时意气用事地发发牢骚那就是你天真了。他接下来的三招可以说成了经典的上位三部曲,不仅能让他在古代官场中脱颖而出,就连现代社会中想出人头地亦可借鉴。

首先是使用激将法,成功引起秦王的兴趣,给他争取到了一次难得的陈述良机。

在书房吐槽完毕后,李斯(李乃文饰演)尚意犹未尽。一番吐槽不仅没能熄灭自己心中积攒已久的熊熊烈火,反而更加急切地需要引起君王的注意。如果书房吐槽不过一次率性而为,那么在石头上刻上“秦无忠臣”则绝对是有意而为。

[var1]

从秦王书房的布置,以李斯之聪明便能强烈感受到嬴政心中的那种怒火。《兵法》曰: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像嬴政这样心中藏着愤怒的少年,正着进言收效甚微,用激将法反倒能达到目的。于是李斯故意用“秦无忠臣”这样极端的话来激怒秦王,为的是逼着秦王主动与他对话。因此当樊於期找他时,李斯才能从容淡定地承认写字的人就是他。

当被樊於期绑到书房的立柱上答话时,李斯论述的核心并不是围绕着秦国是否有忠臣这一问题展开,而是用秦国错失的三次灭国之机针砭秦国在东出战略上的三次失误。李斯所说的三次失误,与其说归结于臣不忠将无能到不如说根本问题是出在君王本身的战略眼光和灭国决心上,但这些李斯在分析中却避而不提。反而将论述的落脚点放在朝臣是否给力的问题上。

[var1]

通过分析这三次机会的错失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对战略分析的眼光和独特思考,另一方面还表达了自己辅佐君王平定天下的决心,捎带手还暗示了吕不韦和之前的那些权臣一样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阻碍灭国之战的实施。他李斯绕了这么大一个弯不过就是在向秦王推销自己,说自己才是那个忠君之事的“忠臣”。而所谓“秦无忠臣”不过是他向嬴政推销自己而说的反话。

[var1]

其次在得知嬴政和赵偃之间的恩怨后,利用嬴政垂询的机会,既表达了自己为君王考虑的忠心,又表达了自己助君王成功的决心。

其实在如何对待赵太子佾的问题上,李斯和吕不韦的态度没有根本的不同。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暗自扶持赵偃这个坑货上位搞乱赵国,自然不能让秦国变成赵佾的卧薪尝胆之地。最好是用酒色来销蚀赵佾的雄心,这样便能给赵偃的上位创造几乎。但吕不韦和李斯在表达上的不同则给嬴政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

[var1]

吕不韦对于嬴政的垂询并没有多做分析,只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一样告诉他不要意气用事,似乎这已是无需讨论的结论,无需解释。但却忽略了长久以来嬴政对于赵佾兄弟的仇恨已经填满了嬴政的心。像要他放弃折磨自己的仇敌,必须给一个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可吕不韦那种根本懒得解释的态度却让嬴政心里的这团火无处释放。

但当李斯来应对嬴政的询问时,李斯却首先用了同理心表达了对嬴政心中这种愤怒的理解,并支持了嬴政想要复仇的想法。不管是领导还是青春期少年,没人喜欢自己的观点一上来就被否认,这样往往会让他们会立马产生逆反,再有道理的话在他听来也没道理了。可李斯的这种同理心,说出了嬴政的心声,让他放下了心中的防卫。然后李斯话锋一转,围绕着时机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让嬴政渐渐从愤怒中找到了抑制冲动的理由。当然更绝的还是,尽管李斯话里话外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不可在此时为难赵佾的观点,但却将最后的决策权交还给嬴政,让嬴政自己决定到底以何种态度对待赵佾。于是嬴政感到自己的权威得到了尊重,而李斯则再次表达了自己作为辅弼之臣的忠诚。

[var1]

最后利用吕不韦在连燕灭赵这一事件上的失误向嬴政阐述自己的法家理想,从而迅速赢得了嬴政的赞许。

本来,如果吕不韦主动促成连燕攻赵的事,李斯便泄气了,觉得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将就此终结。因为他知道,这是嬴政心中最想要的事,谁能最先满足他这方面的需求,谁就是他最信赖的人。尽管吕不韦已经屡次触犯了嬴政的底线,让嬴政心中对这位仲父的不满越来越强烈,但毕竟是从小倚重的长辈,只要能满足他这点心愿,就像小孩子得到了最想要的玩具,都会对施赠者表示亲密。这样一来就显现不出李斯的重要性和忠心了。

[var1]

怎奈吕不韦又犯了独断专行的错误,虽当面答应了嬴政的请求,私下与群臣讨论时考虑到实际问题又临时改了主意。按道理中,这样重大的战略调整群臣应该是当着君王的面商议,让君王自己做出权衡。即使这样有什么不良的后果,也都是君王自己的选择,承担什么责任都得认。但吕不韦却完全绕过嬴政做出战略调整,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汇报,最后燕太子丹怒而离秦还让嬴政担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声,遇到这种情况谁不窝火,谁不气氛?这不仅仅是越权的问题,而是一种背叛。将自己的老板陷于不义,而不是帮老板解决问题,实则是职场大忌。所以,李斯才大呼说自己的机会来了。

[var1]

这样的吕不韦已经严重侵犯了嬴政的底线。虽然嬴政最后以王的尊严在燕太子面前承担下了所有的责难,但也葬送了嬴政对吕不韦全部的信任。而李斯关于忠臣和权臣的论述则再次让嬴政看清了自己面临的局面。于是李斯开始成为嬴政的左膀右臂,成为他对抗吕不韦的剑。而李斯则开了他的权臣之路。

更多文章

  •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什么舍生向死?孔子的出生有哪些神话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及原因,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对比思维导图,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上的差异

    据说,苏格拉底本来有好几次机会可以避免被判处死刑。因为在雅典审判一个人时,先要原被告双方陈述理由,再由陪审团投票表决被告的人是否有罪。如果表决结果是有罪,再由原被告双方提出对被告的刑罚,然后陪审团再来投票,选择比较认同的刑罚。[var1]这么分析,就是说苏格拉底本来可以在被判罪以后选择坐牢或流放的刑

  • 吴起创建了最早的兵役制度?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武侯重用吴起了么,孙子吴起列传翻译完整版,战国吴起简介

    [var1]《史记》所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吴起镇守西河郡时,确曾出色地完成了魏斯所赋予他的战守任务,建立了辉煌的战绩,证明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理论,也主要是在魏国的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一次吴起随魏击乘船沿黄河视察

  • 大秦赋:嬴政和燕丹在赵国做质子时患难与共,为何后来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政和燕丹,嬴政对燕丹有感情吗,嬴政和燕丹是什么关系

    [var1](嬴政)一、继先王遗志,成统一大业自立国以来,历代秦王都把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当成头等大事,从未放弃吞并东方六国。秦穆公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强大,盛极一时。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国内建立法度,鼓励耕织,打造兵器;外交上实行连横对抗六国的合纵盟约,使诸

  • 墨子守城的妙招是什么?攻心为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大夫公输班为楚国的国君楚惠王设计了一套攻城的工具,比城楼还要高,看上去高的能够触到云彩,所以叫云梯,楚惠王野心勃勃,准备凭借此等先进武器进攻宋国,图谋霸业。这个公输班原本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鲁班。公输班使用斧子的技艺高超,无人可以相比,谁要想跟公输班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人们就会说他不

  • 商鞅变法动辄杀人盈野,为何仍得到秦国国君百姓鼎力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在秦国如何变法,秦国杀商鞅的严重后果,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大变革,使偏居西隅的秦国迅速强大,奠定了兼并天下的基础。但不得不承认,商鞅变法的过程也是血腥味十足,“内行刀锯,外用甲兵”,除了以军功爵制激发秦军士兵的野兽本性外,对秦国臣民的处置也十分严厉,即便是乱扔垃圾这样的小事,也要受到脸上刺字这样侮辱终生的处罚。据说,变法初期,商

  • 如果我说,长平之战赵括是一个背锅侠你们信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它问世至今,俘获了一大批古今中外的粉丝。我们中国人自不必说,外国人也很早就开始学习孙子兵法。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去的可不止佛经,论语,还有孙子兵法。并且非常重视。明太祖朱元璋时,因为南方被日本浪人侵扰,曾经动过远征日本的念头,后来被劝阻,于是写了一封骂娘的信。简单说就是告诉日本天荒管好你

  • 大秦赋:秦王嬴政已经知晓郑国是间谍,为何还让他修好了郑国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政与郑国,郑国渠纪录片,大秦帝国郑国渠

    [var1]经过商鞅“修葺”过的秦国,爆发出了惊人的光芒,这光芒不仅刺眼,在后来还直接把山东六国的眼睛都给闪瞎了。商鞅可以很骄傲,但同时他的下场也异常悲惨。关于商鞅的故事,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第一部《裂变》中已经演绎过,而这部影视剧也迎来了如潮的好评,接下来又推出了《纵横》和《崛起》两部,反响依

  • 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胜利后背后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战场,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大战

    [var1](图片来自网络)为什么要有人做“小人”?因为秦王不可以说不行,“小人”范睢可以说不行。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邯郸,然而长平之战举国奋战,全国所有青壮全部押在长平作赌注,经过长平一役,秦国虽然是大胜,然而大胜的背后,却是举国国力、人力、物力耗尽的惨胜。然而,不管是六国还是

  • 如果60万秦军倒戈,秦国会如何?司马迁:难逃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灭亡时百万秦军去哪了,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对秦国的评价,司马迁对秦国的态度

    [var1]这种积累起来的矛盾,在灭楚之战中完全爆发了?秦始皇和王健之间的分歧是:一个过去被白棋残废的楚国,真的需要60万秦军才能摧毁吗?秦始皇的思想很清楚,消灭楚国不需要压倒一切的军队,王坚的态度也很坚决,要想消灭楚国,就必须拿出60万秦军。利用王健和他的儿子赢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嬴政权,他很快意识

  • 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就活捉了庞涓,为何等到马陵之战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膑庞涓大战的马陵在哪里,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大秦帝国孙膑庞涓

    (孙膑与庞涓)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同门师兄弟,皆是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家,可庞涓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他身为魏国大将,总怕孙膑超越自己,把孙膑骗到魏国,借故砍了孙膑的双腿,让他成为一个废人,生不如死,慢慢折磨他,满足庞涓的变态心理。(一)三年同窗学兵法孙膑与庞涓,同跟老师鬼谷子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