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王伐纣:从镐京到朝歌牧野,为何周武王一路畅通无阻?

武王伐纣:从镐京到朝歌牧野,为何周武王一路畅通无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23 13:29:05

根据史书记载,在周武王行军途中,没有受到任何阻碍,随后大军就出现在了牧野,在中国王朝更迭史上,周朝代商的军事过程是一个奇迹。但从西安到鹤壁(朝歌位于这一带)大约1200多里,纣王有一定时间组织兵马,以在中途阻击延缓周人,因此周武王一路畅通无阻显然有悖常理。

那么,在周武王伐纣时,商朝西部诸侯、自身兵马为何没有层层阻击,而让周人联军一路畅通无阻,背后原因何在?

首先,周人多有僭越之举,商人为何从未军事打击?

周武王伐纣之前,周人有过诸多僭越之举,比如:姬昌晚年称王,与商王平起平坐;姬昌还攻打商朝铁杆崇国、黎国、邘国;武王伐纣前两年,与诸侯会兵孟津,准备攻打商朝,后来感觉时机未到而放弃,史称“孟津观兵”。但对于这些僭越之举,商朝从未采取军事行动,只是将姬昌囚禁,后来又放了。

商朝没有对周人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原因很多,其中可能有周人的战略欺骗、商王战略短视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东夷已经叛乱,让商朝不敢两线作战,只能稳一方、打击一方。

纣王上台没几年,商朝东部的东夷发动叛乱,而东部是商人金属、贝壳、海盐等战略物资的产地,且东夷距离商朝核心区较近,因此决定了纣王无法坐视不理。据甲骨文记载,商夷战争非常激烈,乃至纣王曾亲临战场,但一直到商朝灭亡时还没有彻底解决东夷问题。

可见,商朝的战略应该是先解决更近的东夷,然后再解决更远的周人问题,故而对周人采取战略忍让的态度,由此才会对周人僭越之举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也由此导致周人能够快速崛起。也就是说,因为先东后西的战略,纣王安抚、忍让周人,以为安抚住了,于是调集重兵镇压东夷,忽略了西方防线的建设,或者根本无暇分兵建设西部防线。

其次,周人的剪商战略,让西部诸侯与商朝离心

随着周人势力愈强,纣王越来越担心,于是就找了个理由将姬昌囚禁。但商夷战争如火如荼,纣王不敢杀掉姬昌逼反周人,因此一直囚而不杀。最终,可能是商夷战争出现重大变化,西部局势越来越不稳,于是纣王才无奈地释放姬昌,而不是《史记》中所说的美女财宝贿赂纣王而得以释放。

姬昌被释放是商周关系的重大转折,从此周人开始明目张胆地反商,而在这一过程中,商人却几乎无动于衷,导致商朝与盟友离心离德。

《周本纪》记载:“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黎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所谓诸侯说“西伯盖受命之君”,其实就是姬昌称王,这是明目张胆的反商。随后,姬昌攻打黎国、邘国、灭掉崇国等商朝铁杆诸侯(见上图)。其中,黎国、邘国的东面就是朝歌,姬发后来又一次攻破黎国,之后特意打破了周国限酒禁令,在镐京王宫内举行盛大庆功宴。这里有一个问题:姬昌打败黎国、邘国之后,会不会或明或暗地控制他们?

姬昌最后攻打的崇国,位于西安附近,实力非常强劲,是夏人后裔所建,姬昌围攻了三个月都没攻下了崇都,后来采取垒土的办法攻克。

更为严峻的问题出现了,在姬昌攻打商朝铁杆诸侯时,商人并未出兵支援盟友。换言之,商朝不可能抛弃这些盟友,但它已经衰落,的确无力帮助盟友了。

在这种情况下,在武王伐纣时,黎国、邘国等商朝诸侯为了自身考虑,根本不可能出兵阻拦。

第三,周武王发动“闪电战”,让商纣王始料未及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周武王到达孟津一带时,遇到商臣胶鬲,随后急行军15天、大约600里路(洛阳到鹤壁朝歌距离),在“甲子日”到达牧野,途中不顾风霜雨雪(当时处于冬季或初春)、恶劣的交通条件,乃至黑夜行军,整个过程非常艰难,最终还是以超出常理的速度到达牧野。

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期,岁鼎,克昏夙有商”。《吕氏春秋》中说武王与胶鬲商量是“甲子日”抵达目的地,随后不顾一切地急行军,而利簋中说“甲子克商”,因此周武王到达牧野的时间,与牧野之战爆发的时间,相隔必然非常短暂。另外,根据铭文如今可以推断出周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

综上可见,周武王发动了一场“闪电战”,以超出常理的速度到达朝歌附近,让纣王始料未及,来不及层层阻击武王大军,只能将兵力聚在牧野。甚至,因为兵力不够,只能武装俘虏的东夷人。

第四,商朝将亡之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商奸”

史记记载,纣王杀掉比干、囚禁箕子之后,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了周人,因此“大师疵、少师彊”肯定做了“商奸”。鲜为人知的是,至少还有两个重量级的“商奸”,即微子、胶鬲。

胶鬲是商朝少师,深得纣王信任,被派到鲔水(孟津一带)监视周人动向。但胶鬲遇到周武王时,两人对话非常耐人寻味:胶鬲问“西伯要到什么地方去?”武王回答说“到殷地。”又问“什么时候到?”武王回答说“甲子日到殷城外。”于是胶鬲回朝复命。

随后,周武王对众人说:“胶鬲已经回去复命,如果我们不准时到达,胶鬲就会犯下欺君之罪;如果我们准时到达,才会救了胶鬲一命。”于是乎,古人盛赞周武王遵守信义,不愧是一代明君。

透过上述对话可见,胶鬲必是奸细,早已投靠了周人,他与武王约定的是“甲子日到殷城外”。结合牧野之战中纣王大军倒戈可知,胶鬲其实是帮助武王开路,并回去安排策反,为周武王做内应。

至于微子启,无疑是一个更大的奸细,原因在于他与纣王存在王位之争,史书上对他过于美化。毛泽东对他有过评价:“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在超高级别“商奸”的帮助下,武王大军自然一路顺畅,即便存在一些反抗势力,也会被高级别“商奸”解决。

对于武王伐纣时一路畅通无阻直达牧野,儒家将之解读为周人“仁德”,将之定性为“仁德”战胜“不仁德”,故而民众箪食壶浆欢迎正义之师。但从当时情况来看,周人战胜商朝的过程,并没有儒家说得那么光鲜,似乎更谈不上光明正大。

参考资料:《史记》、《吕氏春秋》等

更多文章

  • 武王伐纣时斩杀一员商朝名将,八百年后,他的子孙推翻了周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王伐纣简介,商朝与周朝,武王伐纣真实记载

    也就是说,这对被周武王处死的父子,他们的后代又用同样的方式推翻了周朝的统治,上演了一出相隔几百年的复仇戏码。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商朝末年,商纣王因为荒淫无道不得人心,当时所有的老百姓都想推翻他的统治拥戴一位明君。 所以在周武王决定起兵造反的时候,身边拥护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不过因为商纣王毕竟是名正言

  • 姜子牙封得最争议的2个神:一个是商纣王,另一个至今有人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子牙封神历史,姜子牙封神中谁的权力最大,姜子牙到底有没有被封神

    商纣王能被封为神,这波操作确实令人费解。因为在《封神演义》中,主要演绎的是周文王打败商纣王的故事。俗话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最后被打败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被封为了神。这反转确实有点大。关键商纣还是一个暴君。可是,姜子牙偏偏还把他封为了神,而且还主管姻缘。一个暴虐的王,当了掌管姻缘的神仙,确实让人

  • 横扫地球的雅利安人,曾妄想灭亡商朝,却“栽”在这个女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雅利安人在商朝的惨状,商朝是谁灭亡的,商朝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在历史上,曾今有过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存在了很长时间,二战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人,而在当年日耳曼人的祖先被认为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雅利安人。其实在历史上,雅利安人确确实实是存在着的,而且他们非常厉害,甚至曾经他们的势力毫不夸张可以说是横扫全球,可惜最后他们遇上了商朝,最终他

  • 周公旦的谋略:西周第一次大规模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公旦平定叛乱,西周叛乱的原因,西周周公旦管辖范围照片

    周武王姬发同母的兄弟一共有十个人。在武王推翻纣王,灭掉商朝以后,他的众多兄弟都得到了应有的分封。当时,武王的九弟康叔和十弟冉季载的年龄还很小,很多道理也还不懂,根本没有治理一方百姓的能力,所以也就没能像其他哥哥们那样拥有自己的封地。武王去世以后,周成王继承了王位,成为了新的君主。但是,这个君主也同样

  • 三国时期,为何蜀国和魏国一直在打仗,而吴国却好像很闲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时期蜀国魏国吴国,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哪个赢了,吴国vs蜀国vs魏国

    [var1]首先让我们从赤壁之战开始说起。因为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元气大伤,回北方休养生息,顺便平定北方少数民族的扰乱。而蜀国在得到一部分荆州的基础上,又向孙权借了另外一部分,以此为根据地,图谋西川。后来刘备打刘璋的时候,与曹魏并没有什么关系,而当时孙权和刘备还是

  • 毛遂自荐救了赵国,当赵国再次遇到危险,毛遂为何落个自刎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从毛遂自荐到毛遂自刎,毛遂是赵国人吗,毛遂与赵国的关系

    [var1] 毛遂,母国是赵国,他也在赵国赵胜丞相的府里做事,因为赵家手下的策士门庭若市,而且有才能的人也非常多,所以外表平庸,谈吐普通的毛遂这么多年来在赵家只是充当人数,根本没有在主人面前有过任何卓越的表现,他向朋友感叹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可惜总抓不住立功翻身的机会。 [var1] 说来也正巧,几天

  • 楚国疆域大变迁,楚国是灭国最多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灭国列表,楚国灭国及民族融合史,春秋楚国跟吴国疆域对比

    西周时期的楚国在最南边,当时可是不毛之地人口稀少,也难怪中原各国称楚国为蛮夷。 [var1] 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开始大举兼并小国,尤其楚成王、楚庄王时期最为强盛,齐、晋虽然称霸,对楚国也没有办法。 [var1] 春秋末期的楚国已经独霸南方,仅剩的几个小国也避免不了被兼并,此时的楚国国土在诸侯国里已经

  • 此刺客不是荆轲,杀一人而利万人,改变三国历史走向,胜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四大刺客荆轲,与荆轲齐名的四大刺客,荆轲是刺客么

    [var1] 由于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六出祁山”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甚至成了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而在“六出”中最关键的一次,完全可以说是231年的“四出祁山”。在这一场出击里,诸葛亮联络鲜卑部落的首领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但他却败了,败得蜀国仿佛被人拦腰打残,永无翻身之日了。 北伐实际上是

  • 此人本是派去秦国的间谍,结果却在秦国立下不世之功,福泽万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的间谍有多厉害,秦国最强间谍是谁,秦国几大间谍

    [var1]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长达551年的春秋战国纷乱时期即将走到尽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起来,到战国后期秦国通过秦赵长平之战让自己唯一的对手赵国也从此一蹶不振,此时的中原格局便是秦国一家独大,六国孱弱。韩国是秦国东面的邻国,秦国在张仪“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下

  • 此人是战国时期韩国人,被派到秦国当间谍,但是却为秦国立了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 二十多年后,秦国果然统一了天下,于是尊秦王为皇帝,以李斯为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官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分、九卿,分职国家大事。秦始皇于是下令拆除了各郡县的城堡,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