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面对胜利,以李鸿章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求和,导致法国彻底占领了越南,并将广西等西南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无数人痛惜“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面对少有的对列强战争的胜利,为什么李鸿章却会主张乘胜求和,而并未扩大战果呢?
镇南关大捷
第一,李鸿章认为中法武器装备差距太大。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运动,主张师夷技长以制夷,李鸿章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列强工业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因此,他认为以清政府落后的工业和武器很难战胜列强。
中法战争
第二,中法战争时,分为陆战和海战,陆战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的法国的侵略,但法国在越南的主力仍在。陆战并未取得决定性优势,而海上战争,则败多胜少,马尾海战,福建水师损失惨重。
同时,法国舰队进攻台湾,孤悬海外的台湾被包围隔断交通,李鸿章认为:清政府面临的局面是保越南还是保台湾。而李鸿章则选取了保住台湾,放弃越南。
法国舰队
第三,取得镇南关大捷后,黑旗军以及冯子材所部损失巨大,已无力再战。面对已经在越南站稳脚跟的法军,李鸿章认为无法击败法军,不如乘胜求和。
第四,李鸿章担心持久的战争,会增加百姓负担,士兵厌战,导致“民变”、“兵变”。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应该及时结束战争,乘胜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