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奸臣形象深入人心,康熙晚年为何会亲自为其平反,称他忠臣?

鳌拜奸臣形象深入人心,康熙晚年为何会亲自为其平反,称他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4/2/18 15:34:16

一直以来,鳌拜都给人留下大奸臣的形象,而在影视剧《鹿鼎记》中,鳌拜更是以一种近乎丑角的形象存在,不仅气量狭小,而且滥杀无辜。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人,康熙在擒住他后却没有处以死刑?

他真就像影视作品中那么不堪吗?事实上并不是。影视作品大多是人为改编,很多情节都带有主观印象,就如《三国演义》的周瑜,以及《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其实都被作者丑化了。

影视作品大多只演绎了导演想要大家看到的画面,很多地方甚至和史实不符,这是因为导演为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作品进行了艺术的加工,鳌拜的形象也是如此。

鳌拜的真实形象

不可否认鳌拜在后期位极人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但是年轻时的他可谓是清朝的清朝的一位猛将。如果鳌拜没有晚年专政,那么他或许会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大将军。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一同征战四方,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他跟随着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松锦之战,在关键时机成功拦截明军,最终奠定了清朝入关的基础。

鳌拜远远不只是一名猛将这么简单,除此之外他更是皇太极的心腹。皇太极逝世后,其弟多尔衮妄想夺位,鳌拜力保皇太极长子,助他成功登基。这样的人用忠义来形容绝不为过。

所以虽然对于康熙来说,鳌拜算不上是一个好臣子,但是对于皇太极来说却是一位难得的忠臣。可惜后世的影视作品大多记录了鳌拜的恶,弱化了他曾经的功绩。

鳌拜有如此功绩,为什么康熙还是要擒他,真的只是因为他嚣张跋扈,无恶不作吗?并非如此。

鳌拜被擒另有缘由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古代大多官吏大多数都有欺压人民的行为,皇权的存在对人民本身也是一种压榨,所以如果说康熙真的因为鳌拜欺压人民,想要为民除害匡扶正义,可能性也不大,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呢?

康熙和鳌拜的矛盾说到底其实是来源于权利的冲突。

权利从古至今都是许多人向往的存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男子为了权利娶富家小姐,抛弃糠糟之妻。

帝王的权利更是让人向往,鳌拜其实在晚年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是掌握了帝王之权,只是缺了那个名头罢了,康熙与其说是帝王,不如说是被他培养的傀儡皇帝,一个吉祥物罢了。

《续资治通鉴》中记载过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作为一国之君,康熙本应该是万民之主,却没有一丝权利,不得不仰人鼻息,对于他来说又如何能忍受?

如果鳌拜肯放权,那么他虽说会失去权利,但凭借赫赫战功,也会成为朝中地位超然之辈,绝不会落得被幽禁的下场。

可惜晚年的鳌拜或许是年纪大了,脑袋不清楚了,亦或许是享受过拥有权利的乐趣,不想放权,无论为何,都已经触犯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所以康熙必须将他扳倒,毕竟只要鳌拜在朝一天,康熙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皇帝。

1669年,康熙借着玩闹暗中培养的势力,终于将鳌拜擒拿,这对于清朝算得上是历史性的一刻。康熙借着处理鳌拜成功杀鸡儆猴,展现出他作为一个帝王的手段,也终于坐稳了这个帝位。

可是康熙并没有处死鳌拜,仅仅将他幽禁起来,只因为其身上有多处伤疤,其中一处更是为救皇太极留下。

一处处伤疤就像是勋章一样,彰显他这一生为清朝所付出的一切,也正是这些伤疤让康熙动了恻隐之心。

其实纵观鳌拜这一生可以发现,虽然在晚年的时候手握重权,但若是说他真的妄想坐上帝位,这是对他的污蔑。

鳌拜战功赫赫,权利滔天,尤其在晚年真正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若真的想要当政,直接造反,想必也会找到许多响应他的人,那么康熙这个皇帝也将不复存在。

可是一直到去世鳌拜也没有表露出这样的想法。就连康熙也表示鳌拜并无造反之心,只是贪恋权利罢了。所以即使抓住鳌拜,念在他曾经的功绩,康熙还是留他性命。

不过享受了权利的人怎么甘于平庸?这对于鳌拜来说或许是一种煎熬,最终他还是去世。

鳌拜死后峰回路转

在鳌拜去世后许久,康熙重新追封为他正名,甚至在晚年是还后悔将其擒拿,并说他是忠臣。

看上去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举动,但是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其实康熙这番举动非常聪明。

鳌拜这一生跟着皇太极打天下,即使后续作恶多端,但是这些功绩也是无法掩盖的。

康熙追封鳌拜最终还能落下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名声,也能告诉为朝廷鞠躬尽瘁的臣子,他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

更何况康熙追封时已经是康熙五十二年,这么多年的时间足够清除鳌拜的党羽,敲打他的后人了,即使追封也不会动摇他的统治。既然没有影响,追封他又何妨?

鳌拜这一生算得上精彩,他靠着自己的实力获得皇太极的赏识,成为皇太极手中的利刃,在皇太极去世后,更是辅佐其长子登基。

那时候的黄旗大臣随着皇太极的去世早已分崩瓦解,投靠多尔衮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他倒戈没人会嘲讽他,但是为了忠义,他选择了最艰难的路。纵观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他这个地步呢?

可是这么忠心的他为什么后来没有归权给康熙?其实除了贪恋权势,或许还是因为担心康熙难当重任吧?毕竟那时候的康熙才刚刚十四岁,放在现代也不过是个孩子,即使在古代也不算大人。

朝臣大多都是老油条,十四岁的康熙很难服众,鳌拜执政才能震慑这些大臣,这或许才是鳌拜不肯放权的缘由吧。

不过帝王之权怎能被他人染指,鳌拜终究还是触怒了天子,最终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

在康熙追封鳌拜之后,雍正也追封了他,这也算是从另一层面承认了他这一生的功绩。鳌拜的子嗣在日后的岁月虽然不复当年荣光,却也还算不错,这对于鳌拜或许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的职位有多玄幻?4个总裁、24个丞相堪称“古今大杂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天国十大丞相,太平天国的人事结构,太平天国的职位排名

    中国历史上历朝几乎都有农民起义,农民作为底层的阶级,他们面临统治者的压迫,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因此这一阶级会企图通过起义来推翻统治者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原因大都可以用官逼民反这四个字来概括。目前有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爆发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因为秦二世的残暴,他们决定揭竿而起,建立了“

  •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最终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努尔哈赤褚英之死,努尔哈赤为什么杀长子褚英,褚英墓

    褚英剧照褚英生于明万历8年,是努尔哈赤21岁时生下的儿子,他也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儿子,同时还是努尔哈赤的嫡子。因此,尚未起兵的努尔哈赤对他的这个儿子十分的钟爱。不过很快,在褚英四岁之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就正式起兵,开始了他征战一生的生涯。正是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之中,褚英逐步长大,也逐渐成为建州女真的一

  • 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带兵的将领们,都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至今仍被翻译为多国语言,供世人研究学习。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就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位将领带兵巡逻时,见城墙下的青草颜色异常,就下令手下官兵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这位将领就是太平天国的李秀成,惨叫声

  • 重庆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获2000多个青花瓷碗,专家却闷闷不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庆古墓青花瓷,重庆哪里发现青花瓷古墓,重庆挖出清代的古墓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管是古物还是文献都是数不胜数的,也给悠久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繁星点点。尽管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依旧佩服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形形色色的劳动工具为我们当今生产工具的改革做下了铺垫和基础;学习诗歌和文章是我们在提高文化素养时不可或缺的;各种建

  • 为什么矛盾重重的英法日俄美等列强,会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法侵华战争时间表,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目的,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起始标志

    八国联军侵华的八国联合军声势浩荡,迅速攻陷首都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亡西安。八国联军处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从紫禁城、颐和园、各衙门王府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曾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

  • 民国四大军校之一的东北讲武堂,都有哪些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四大军校名单,民国最牛军校在哪里,民国顶级军校有哪些

    东北讲武堂民国短短的38年间,军校、讲武堂和各种军事培训班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和各方势力。而在这些军事院校中,以四大军校最为著名,它们分别为: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这四大军校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民国四大军校之一,位于东三省的东北讲武堂,是中国最早筹建的现代化军校之一。

  • 清朝时八旗有除了满洲八旗,还有汉军旗,汉军旗是个什么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八旗汉军真实地位,汉军八旗的地位有多高,汉军八旗分别指的是哪

    八旗除了将蒙古人编入八旗,设立八旗蒙古外,东北地区处于女真人统治范围内的汉人,也逐渐被编入了八旗。天聪五年,皇太极先编了一个汉军旗,到崇德七年,皇太极完成了汉军八旗的编制。正式形成了以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三部分组成的八旗制度。八旗很多人对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有错误的认识,总是认为是“蒙古八旗”

  • 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为何能把蒙古牢牢掌控在手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怎么治理蒙古的,清朝对蒙古的政策最成功,清朝蒙古军队图片

    事实上,从清朝的前身后金开始,清朝始终就没有停止与蒙古的战争。清朝与蒙古诸部的战争,从努尔哈赤崛起之时一直到乾隆年间彻底覆灭准噶尔汗国,足足历经了上百年的时间。清朝巅峰疆域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之后,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政权。同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及

  • 乾隆禅位后,带新帝祭拜九岁孩童,作为皇帝,嘉庆为何行跪拜大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禅位嘉庆真实原因,乾隆为什么给嘉庆禅位,乾隆禅位后的嘉庆登基

    据《清史稿》记载,在乾隆正式立颙琰为太子后不久,就带着颙琰一起到了天津朱华山,祭拜一名九岁便夭折了的孩子。更奇怪的是,乾隆要求颙琰对这名孩子行君臣跪拜之礼。要知道颙琰不久后便会成为皇帝,这个孩子到底是谁?能让未来的皇帝行如此大的礼呢?这个早殇、却接受皇帝弟弟大礼跪拜的孩子,便是乾隆的第二子,富察皇后

  • 乾隆对小舅子傅恒颇为喜爱,7年时间官居一品,他拼的不只是家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与傅恒,乾隆和傅恒的故事,历史上傅恒和乾隆关系好吗

    王安石说:"材之用,国之栋梁也。无论是战火纷飞、马革裹尸的年代,还是路不拾遗、海不扬波的太平盛世,都离不开人才。如果一个人才可以被统治者所重用、得以尽展其才,这无疑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着难以预估的好处。2018年,火爆全网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富察·傅恒一角受到大众的喜爱。戏剧源于生活,历史上也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