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有种刑罚,专针对达官贵族!若被用刑,犯人宁愿去“赴死”

清朝有种刑罚,专针对达官贵族!若被用刑,犯人宁愿去“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15 更新时间:2024/2/3 23:14:42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或重于泰山。生死是人必经阶段。任人也都有死亡的那一天。面对死亡,大家都比较忌惮,避讳。因为生命来之不易,所以也有很多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再怎么没有尊严的存活,遇到了一种刑罚,犯人也会痛不欲生。甚至宁愿被直接处死。那究竟是什么刑罚呢?又为什么如此残酷,让犯人束手就擒?

这个刑罚是清朝最可怕的一种惩罚,名叫“阉流刑”。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刑罚残酷,可怕之处。以及受此刑罚的犯人是被如何折磨和惩罚的。

“阉流刑”的出处

“阉刑”指的是宫刑。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生殖器切割下来。对于男性来说自然是痛不欲生了。很多人因此认为这个刑罚只能惩罚男性。但是却不知道实际上女性也会有阉刑。甚至残忍残暴的程度相较于男性简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流刑”的意思是流放,即把犯罪之人带到非常偏远的边境之地进行改造。我们也常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些古人因为犯罪而被流放。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刑罚的残酷之处,其实很简单,只要咱们设身处地想想,把你丢到一个荒芜且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本身心灵就会受到煎熬。而很多边远之地都是非常穷困的,各方面也都跟不上。自然是心灵身体的双重打击。

而且一旦有人犯罪受到“流刑”这个惩罚,那大多都是重罪,十有八九也是回不来了。再加上改造的时候还会受到牢狱之苦,自然在当时被人视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之一。这也不难理解很多诗人会在流放之时写出各种苦闷的诗句抒发内心悲痛。

在了解了阉刑还有流刑之后,就不难理解“阉流刑”的含义了。这个刑罚就是这两种重刑相结合而孕育而生的一种酷刑。试想一下,把一个罪犯阉割之后再将他(她)流放派到边远的地带接受劳役还有改造。光是听起来就回让人觉得痛不欲生毛骨悚然。更别提接受这类刑罚的犯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了。而受到这类刑罚的人大多都是犯得比死罪稍微轻一点的人。

在《大清刑律》中对这个刑罚也有一些描写记载。其中写到,凡犯谋反、谋大逆者,只要是共谋,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父子、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十六岁以上,不论笃疾废残,皆斩。

十五岁以下的男性亲属及所有的女性亲属,给付功臣为家奴,财产入官。即使子孙确不知情,十一岁以上,也要阉割发往新疆给官为奴。凡犯谋叛者,只要是共谋,不分首从皆斩,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

因此我们也能看出这个“阉流刑”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从清朝就有这个刑罚了。并且一旦是犯罪便是株连九族,就连之后生下来的孙子这辈都不放过,皆要受流放阉割之苦。封建统治之下人类的渺小,专制统治的残酷也可见一斑。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刑罚残酷至极,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更是比死还有难以接受。阉割脚踏一个人的尊严,而流放又可以让人直接到达地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犯人坦言,这还不如直接杀了他(她)来得痛快干脆。

阉刑下的司马迁

作为中国十分有名且很受尊重的名人司马迁,其美名一直流传千古,他的章言论到现在都非常受欢迎。他的成就自然不言而喻了。但这么优秀伟大的名人也受到过阉刑的摧残。

司马迁在被折磨过后,可以说是生不如死,感觉从此人生都变得昏暗无光。尊严被狠狠践踏,也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在他给自己老朋友任安写信抒发苦闷时说到“遭遇此祸端,为乡亲所耻笑,以侮辱祖先,又如何去见父母之坟墓。每念及此,汗未尝不沾满衣襟也。”

的确,被阉刑的司马迁已经年近五十,早已过中年,却要遭受这样践踏尊严和残酷无比的刑罚,肯定是难以接受的。自然害怕乡亲的耻笑,也感到无比羞耻。这样的年纪也已经到了安享生活的年纪,本可以子孙满堂一家和睦共处,但这样的刑罚让一切成为泡影。

在那样的年代司马迁的遭遇让他成为全村的笑话,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切都让司马迁苦不堪言了,更不提家人给他的打击。在他受到“阉刑”之后,两个儿子甚至因为内心太过于羞耻而改姓。在古人看来这可以是天大的耻辱了。毕竟古人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在当时那种社会可以想的到是多么的羞耻。而遭受这样刑罚又失去后代的他甚至没有见面给父母上坟祭祀了。所以每每想到这些,都让司马迁无比疲惫。

残酷的刑罚

司马迁作为受到阉刑的犯人都如此痛苦,甚至动过自杀了断的念头,更不必提被“阉流刑”后犯人有多么悲愤了。不单单要被阉刑,还有去遥远没人帮助的地区受人折磨。并且,这个刑罚不单单在于两个惩罚多么痛苦残忍,更是在于之后对犯人的强制要求。劳役还有干活这些不用说,如今也有犯人改造要进行劳动这个惩罚。更残酷的是,皇帝下命令受到“阉流刑”的犯人不能自杀。所以即使你再难过,再痛不欲生,羞辱万分,都不能自我了断。

能被施以阉流刑的犯人,大多都是士族以上的阶级,并非普通人,一般都是达官贵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在这种阶级下,肯定有着比常人高的尊严,对于这种刑罚本就耻辱万分。不能自杀的规定,自然会让犯人煎熬无比。甚至会觉得宁可死亡更加痛快。最是无情帝家。在封建社会下,阶级十分明显,皇上为了夺取王位,捍卫巩固自己的天子身份,总是有一颗冰冷残酷的心。也正是如此,才会有像阉流刑这般残酷冰冷的刑罚,折磨犯人,让其生不如死。

更多文章

  • 鳌拜奸臣形象深入人心,康熙晚年为何会亲自为其平反,称他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鳌拜都给人留下大奸臣的形象,而在影视剧《鹿鼎记》中,鳌拜更是以一种近乎丑角的形象存在,不仅气量狭小,而且滥杀无辜。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人,康熙在擒住他后却没有处以死刑?他真就像影视作品中那么不堪吗?事实上并不是。影视作品大多是人为改编,很多情节都带有主观印象,就如《三国演义》的周瑜,以及《水浒

  • 太平天国的职位有多玄幻?4个总裁、24个丞相堪称“古今大杂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天国十大丞相,太平天国的人事结构,太平天国的职位排名

    中国历史上历朝几乎都有农民起义,农民作为底层的阶级,他们面临统治者的压迫,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因此这一阶级会企图通过起义来推翻统治者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原因大都可以用官逼民反这四个字来概括。目前有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爆发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因为秦二世的残暴,他们决定揭竿而起,建立了“

  •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最终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努尔哈赤褚英之死,努尔哈赤为什么杀长子褚英,褚英墓

    褚英剧照褚英生于明万历8年,是努尔哈赤21岁时生下的儿子,他也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儿子,同时还是努尔哈赤的嫡子。因此,尚未起兵的努尔哈赤对他的这个儿子十分的钟爱。不过很快,在褚英四岁之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就正式起兵,开始了他征战一生的生涯。正是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之中,褚英逐步长大,也逐渐成为建州女真的一

  • 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带兵的将领们,都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至今仍被翻译为多国语言,供世人研究学习。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就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位将领带兵巡逻时,见城墙下的青草颜色异常,就下令手下官兵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这位将领就是太平天国的李秀成,惨叫声

  • 重庆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获2000多个青花瓷碗,专家却闷闷不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庆古墓青花瓷,重庆哪里发现青花瓷古墓,重庆挖出清代的古墓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管是古物还是文献都是数不胜数的,也给悠久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繁星点点。尽管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依旧佩服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形形色色的劳动工具为我们当今生产工具的改革做下了铺垫和基础;学习诗歌和文章是我们在提高文化素养时不可或缺的;各种建

  • 为什么矛盾重重的英法日俄美等列强,会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法侵华战争时间表,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目的,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起始标志

    八国联军侵华的八国联合军声势浩荡,迅速攻陷首都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亡西安。八国联军处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从紫禁城、颐和园、各衙门王府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曾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

  • 民国四大军校之一的东北讲武堂,都有哪些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四大军校名单,民国最牛军校在哪里,民国顶级军校有哪些

    东北讲武堂民国短短的38年间,军校、讲武堂和各种军事培训班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和各方势力。而在这些军事院校中,以四大军校最为著名,它们分别为: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这四大军校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民国四大军校之一,位于东三省的东北讲武堂,是中国最早筹建的现代化军校之一。

  • 清朝时八旗有除了满洲八旗,还有汉军旗,汉军旗是个什么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八旗汉军真实地位,汉军八旗的地位有多高,汉军八旗分别指的是哪

    八旗除了将蒙古人编入八旗,设立八旗蒙古外,东北地区处于女真人统治范围内的汉人,也逐渐被编入了八旗。天聪五年,皇太极先编了一个汉军旗,到崇德七年,皇太极完成了汉军八旗的编制。正式形成了以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三部分组成的八旗制度。八旗很多人对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有错误的认识,总是认为是“蒙古八旗”

  • 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为何能把蒙古牢牢掌控在手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怎么治理蒙古的,清朝对蒙古的政策最成功,清朝蒙古军队图片

    事实上,从清朝的前身后金开始,清朝始终就没有停止与蒙古的战争。清朝与蒙古诸部的战争,从努尔哈赤崛起之时一直到乾隆年间彻底覆灭准噶尔汗国,足足历经了上百年的时间。清朝巅峰疆域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之后,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政权。同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及

  • 乾隆禅位后,带新帝祭拜九岁孩童,作为皇帝,嘉庆为何行跪拜大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禅位嘉庆真实原因,乾隆为什么给嘉庆禅位,乾隆禅位后的嘉庆登基

    据《清史稿》记载,在乾隆正式立颙琰为太子后不久,就带着颙琰一起到了天津朱华山,祭拜一名九岁便夭折了的孩子。更奇怪的是,乾隆要求颙琰对这名孩子行君臣跪拜之礼。要知道颙琰不久后便会成为皇帝,这个孩子到底是谁?能让未来的皇帝行如此大的礼呢?这个早殇、却接受皇帝弟弟大礼跪拜的孩子,便是乾隆的第二子,富察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