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2 更新时间:2023/12/9 8:26:01

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国,不只是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的表象下,隐藏着即将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往往布满血腥和暴力,这是因为旧制度下的统治者会不顾一切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国时代的旧贵族亦是如此。

在旧贵族统治的奴隶制度下,极少的一部分人掌握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财富,已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更能适应生产力的新制度也即将应运而生。

这个新制度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亦或者可以称为封建制度。秦国是这个新制度的奠基人,因为统一六国后的它,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性的大帝国,秦朝,秦王政也成为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但秦王政攻灭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它们为了苟延残喘地继续生存,会想尽一切办法抵挡,比如燕国的太子丹就想到了一个十分极端的主意,那就是刺杀嬴政。但燕丹和嬴政曾经同在赵国为人质的时候,却是十分要好的玩伴,那么问题来了,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其实不单单是为了保存燕国,还因人格受到了侮辱。从儿时玩伴到不死不休,嬴政和燕丹仅是因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嬴政对燕丹的戏耍,也让太子丹决定用嬴政的人头来平息心中的怒火,这件事我们慢慢说。

燕太子丹成了人质专业户。

燕王喜一位十分昏庸的君主,屡屡想在赵国背后捅黑刀,结果却被赵国揍得遍体鳞伤,因为他是燕国最后一任国君,所以连个谥号都没有混上,虽然燕王喜不中用,但是却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儿子,也就是太子丹。

太子丹的履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因为早年就被燕王喜送去了赵国当人质,也就在此时他遇到了同为人质的秦质子嬴异人,但是说来奇怪,因为太子丹和嬴异人的儿子嬴政却十分要好,后来嬴异人回国即位,嬴政母子在赵国东躲西藏的时候,燕丹也没有疏远小嬴政。再后来,嬴政母子被秦庄襄王接回了秦国,燕丹也被赵国释放回了燕国,自此燕丹和嬴政这两位儿时要好的玩伴分开了,并且此后十余年未曾见面。

嬴政继位为秦王,平定国内嫪毐之乱和收回了赵太后和吕不韦的权力之后,东出攻伐六国之势已经锐不可当,燕国为了和秦国结好,燕王喜又把燕丹又送到了秦国当人质,燕丹俨然成为了人质专业户。

嬴政立下了和燕丹永不分离的“誓言”。燕丹到了秦国当人质,本以为自己曾经的发小会善待自己,毕竟儿时最纯真的友情,那可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这显然是燕丹自以为是的想法,因为当上秦王的嬴政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满脑子里都是如何统一华夏大地。

嬴政也知晓自己的这个玩伴,有一腔报国的热血,远远要比燕王喜难对付,又怎么会轻易放走太子丹呢,但是面对玩伴屡屡向自己诉说想回燕国看看的请求,嬴政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于是嬴政想了一个办法。

他对太子丹说,你想回燕国可以啊,但得有条件,那就是你得让午后的太阳再回到日中事后,天上不下雨直接下粟米,让马头上长个角,或者干脆让木象长出肉脚(《论衡校释》记载: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

这乍一看就是情侣间的无敌告白,但燕丹听到嬴政的“誓言”,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嬴政想要把自己困死在秦国,想要回燕国,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老老实实在秦国当人质。

燕丹刺杀嬴政失败,惹火烧身。

燕丹听了儿时玩伴的“告白”之后,那叫一个愤怒,再看着秦国东出不断攻伐,统一六国之势几乎快成为了定局,燕丹认为不能继续坐以待毙,因为一旦秦国灭了赵国,燕国必然岌岌可危,于是就在秦王政专心对付韩,赵两国的时候,燕丹从秦国跑了。

伴随着太子丹跑回燕国,韩国、赵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的消息,也传到了燕国,燕丹决定谋划一件大事来阻挡嬴政兼并六国势头以及抚平自己愤怒的心,于是在田光的出谋划策之下,一场刺杀嬴政的行动就应运而生。

这场行动在历史上很有名,就是荆轲刺秦王,关于这场刺杀,我们后期会有大篇幅来叙述,这里暂不论细节,只说一个结果,结果就是荆轲刺秦王失败,太子丹也受到了牵连,只有暂避锋芒。

但嬴政的怒火可是不容易平息的,他命令王翦大举进攻燕国,攻破了燕国首都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但是秦军依然穷追猛打,燕王喜觉得都是自己好儿子刺杀秦王惹的祸,于是杀死了太子丹,并且把燕丹的首级送给了嬴政,以平息其怒火。

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不单单是为了保存燕国,还因人格受到了侮辱,有句话是“士可杀不可辱”,嬴政不放走曾经的玩伴燕丹,并且在言语上戏弄了他,这让燕丹觉得异常愤怒,从而对嬴政咬牙切齿。

从儿时玩伴到不死不休,嬴政和燕丹仅是因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本来私交不错的两个人,面对秦国和燕国的利益冲突,而变得不死不休,其实他们两个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没有错,只不过他们的友情成了国家利益的牺牲品而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燕王喜把自己儿子的头颅献给嬴政,真的阻挡了秦国的铁蹄了吗,其实并没有,即使没有燕丹策划的刺杀,秦国还是要灭燕国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燕王喜把秦国要灭燕国,归根到太子丹的刺杀上,也足见其是多么的愚昧,燕国在燕王喜的统治下走向覆灭,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昏庸的君王,又怎能阻挡强秦兼并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二二六事件简介 该政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皇道派,历史解密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

  • 汉哀帝为什么对女色不感兴趣?是因为有疾还是真的是同性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哀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三岁时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刘欣入朝拜见汉成帝,定陶国中的傅、相、中尉都跟着来到长安;当时,成帝最小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也来朝,但只带

  • 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那三个人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拥兵自重,逐渐有了威胁朝廷中央的实力,。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由

  • 秦始皇为什么会留下赵高这个祸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什么会留下赵高这个祸害?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赵高是很谨小细微的一个人。赵高当初犯了一个错误,被蒙毅法办差点杀头,最终秦始皇看在赵高服侍他几十年的份上,饶恕了他。此后赵高在秦始皇去世前都是兢兢业业,一点没有显露出的扭曲的本性。几十年如一日的服侍始皇帝,注定他是始皇

  • 流氓国家:或称无赖政权,政治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流氓国家,美国,历史解密

    流氓国家,或称无赖政权,政治用语,用来指违背其他国家的愿望,试图获得其他国家设法控制的武器、对内或对外挑起其他国家憎恶的战争、进行反人类的罪行、窝藏恐怖份子、容许其他国家缉拿的犯罪活动、或者寻求颠覆或损害其他国家的政治实体。美国政府曾经使用流氓国家一词十多年之久,用来称呼某些符合以上含义的国家,但自

  • 此人一生无战绩,为何却两度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一生无战绩,为何却两度封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司马迁密码。“凡事均有例外”,这句话大概是对的。譬如说“封侯拜相”是古代人梦寐以求的美事,然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却不以为然。在汉朝,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如果丞相故去,御史大夫则会顺理成章地接任丞相。“安国为御史大

  • 范蠡为什么会说勾践可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为什么会说勾践可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呢?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成就霸业后,因其有大功,勾践封他为开国大将军。但是范蠡却留下一封信辞谢了勾践的厚爱,离开了越国。不光如此,他还在齐国写信给同为勾践卖命的文种说:“蜚(同飞)鸟尽

  • 藩属国: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受制于他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藩属国,汉朝,历史解密

    藩属国是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从属并受制于他国的国家。最典型的藩属国形式为附庸国或半殖民地。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厚往薄来,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雍正皇帝认为:“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清末编纂的

  • 路易十四是如何当上皇帝的?他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路易十四,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他在位长达72年3月18天,是有确切记录在欧洲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不仅在位时间长,路易十四对国家的控制也是非常有效,所以他骄傲地宣称“朕即国家”,也被后世称为太阳王。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法国皇帝,为何会做出让大臣看着自己吃饭、

  • 阴阳和八卦到底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实际应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古,阴阳,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