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竟是靖康之变的最大受益人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竟是靖康之变的最大受益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964 更新时间:2023/12/30 18:41:32

期间平反了岳飞的冤案,用了大批主战派的将帅,在军事上锐意进取;对内整顿吏治、重视民生,开创了南宋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最为后人称道的盛世——

“乾淳之治”

而这一切,首先要从宋孝宗传奇的继位经历说起!

▲宋孝宗赵昚[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一)

建立南宋王朝的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宋太宗一脉的嫡系子孙,可惜自己唯一的儿子早夭后,高宗又由于在兵荒马乱中受到了惊吓,导致自己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等到高宗皇帝年岁渐长时,接班人的问题便成了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那么最终为什么没有选择宋太宗的后人反而选择宋太祖的后人呢?

“靖康之变”发生后,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众多皇室成员尽数被金人掳走,近支的宋太宗血脉在此时的南宋基本已经不存在。因此选择宋太祖或者宋太宗的后人,从情感上来说,对于宋高宗没有什么不同。

另外,便是朝野上下的呼声了,根据《孝宗本纪》记载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

还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那便是比起贵为天潢贵胄宋太宗的子孙来说,宋太祖的子孙与平民无疑。不管从中选立何人,都在朝中无任何根基,便于宋高宗控制。

另一个因素便是据一些野史记载,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从金朝被放归后,曾经对宋高宗说,金太宗长相酷似宋太祖,据传是太祖皇帝转世,来夺回江山,不如将江山交由太祖后人继承,以堵自“斧光烛影”以来的天下悠悠之口。

因此,在对自己生子依然存有一丝希望的情况下,为了长远考虑,宋高宗听取了后宫、大臣各方意见之后,最终决定从太祖后人中选立幼童养育宫中。

经过上百年的传承,被权力边缘化的宋太祖的后人只能在传宗接代、繁衍生息方面下功夫,因此此时宋太祖的后代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想在这一千多人之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亦并非易事。

经过一番仔细的搜寻,宋高宗终于找到了一胖一瘦两个小孩。并为二人改名,胖的改为赵璩,瘦的改为赵昚。

▲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

(二)

刚开始,宋高宗对赵昚并没有太大的好感,而是中意胖点的赵璩。

按理说赵昚继承皇位的机会应当也就到此画上了句号,但是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在太子之位渐渐离他而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微小的事情,进而使整个局面发生了不一样的转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次,宋高宗将赵昚和赵璩叫到一起检查学业,恰巧此时从宫殿门外闯进了一只猫,赵昚正全神贯注地听宋高宗讲话,猫闯进来后丝毫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与这个年龄不相称的定力。反观胖乎乎的赵璩,猫闯进来后他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转移走了,再也无心听宋高宗讲话,而是自己伸脚去踢猫,动作极其粗鲁。

这一幕被宋高宗看在眼里,他用微不可察的厌恶目光打量了下赵璩,冒冒失失,成何体统。因此此后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属意于立赵昚为太子。但是,赵昚在宫中待了将近有20年,却始终没有被确立太子名份。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赵昚虽然各方面表现优异,但是毕竟不是宋高宗亲生,宋高宗始终希望多给自己留些时间,渴望出现自己能生育的奇迹。

其二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不喜欢赵昚,而喜欢赵璩,她一直劝高宗立赵璩为太子,这使宋高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不知如何取舍。

眼见自己年近六十了,此时的高宗已经彻底放弃自己生子的打算了,为天下计,他决定早日解决太子人选一事,于是,宋高宗征求了大臣、国子博士史浩的意见。

史浩提议说:“普安、恩平二王(此时二十多岁的赵昚已经被封为普安郡王,而赵璩则被封为恩平郡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所望。”

高宗很为嘉许,就命史浩为王府教授。

不久,高宗下诏命赵昚书写《兰亭序》五百本,赵昚接到这个诏书后,联想到繁重的工作量,有些为难。

一心希望他能够登上太子之位的史浩知道,此时是立太子的关键时期,万万马虎不得,因此敦促赵昚抓紧完成高宗交代的任务。并且不但完成五百本的抄写任务,还额外多写了两百本,以示自己的诚心。

而另一方的恩平郡王赵璩,由于无人指点,一向懒散惯了的他对此事也没有上心,最终到了高宗规定的时间,一字未写。

▲南宋

高宗此时还没有最终下决心,他决定再考验考验二人,他又赐了美艳的宫女各十人奉侍二王。老到的史浩又劝说普安郡王赵昚:“应当用庶母之礼仪相待。”赵昚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因此始终没有做出任何逾越礼制的事情来。

数日后,高宗将二十名宫女尽数召回宫去,命人检查后发现,赐给普安郡王的宫女仍都是处子,而赐给恩平郡王的宫女则尽数已经破身。美色面前有如此定力,加上一贯以来对赵昚的好印象,最终促使高宗下定决心,于公元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立已经三十五岁的普安郡王赵昚为皇太子。

历经数十年、几经波折的立太子一事自此有了最终的结果,赵昚也以颇为传奇的方式登上了太子之位。

仅仅一个多月后,宋高宗便以倦怠政事、想多休养为缘由,正式下诏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南宋王朝也自此进入了最为奋发向上、兴兴向荣的历史新时期。

更多文章

  • 南宋初年竟有此七大名将, 要没有昏君奸臣,必能收复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十大奸臣排行,南宋英雄人物排名,南宋时期有哪些名将

    吴玠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曾于采石之战大败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之后训练新军,宣抚四川,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受封雍国公,谥号“忠肃”。 杨存中(1102年-1166年)。于藕塘大破刘猊伪齐军队,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大败金军。死后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吴玠(1

  • 南京出土朱元璋女儿墓,打开发现有活人在里面住了37年,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随时代更迭,守墓人逐渐减少,迄今为止,皇陵之墓还有守灵人的,就只有福清公主的公主墓。1998年福清公主的墓被发现的时候,考古队才知道,还有个活人在墓里生活了37年,他平时就生活在棺椁的旁边。福清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儿,朱元璋出生微末,却是一个时代的气运之子,最终建立大明朝。福清公主生于1370年,是朱

  • 千古仁君赵祯,为何落了个后继无人的下场,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千古仁帝赵祯,千古仁君宋仁宗,宋仁宗赵祯是个怎样的人

    前言导语古语 有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将生下儿子传宗接代看作是头等大事。而往往行事不正的小人,很容易被人诅咒“断子绝孙”。但是宋仁宗赵祯,他的仁政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最后却落了个后继无人的下场。被迫只能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要说仁宗有

  • 北宋都城内竟有万顷良田无人耕种,为何肥沃土地却不受百姓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都城在哪里,北宋都城历史资料,北宋宫女图片大全

    一般来说,都城的人口是比较多的,所以经常出现人多地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古代陕西河南这一带,大多数朝代在此建立都城,本身这个地方的耕地就是比较少的,而且到了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的,大量的平民没有土地,所以会私自开垦荒地。 但是在宋代的历史中,却记载了在河南中西部有一块大荒地,面积高达480万公顷

  • 北宋这个皇子,父亲为他扫清登基前一切障碍,然而他却因意外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最聪明的皇子,北宋末代帝王登基,北宋皇子一般怎么称呼

    北宋初期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宋太祖赵匡胤鉴于五代时期皇权更替频繁的原因,也同样因为自己母亲杜太后的要求,所以赵匡胤就将弟弟赵光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赵光义登基后,为了保障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就跟赵普搞了一个金匮之盟,这个金匮之盟的内容就是:赵匡胤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百年之后再将

  • 北宋皇帝住的地方,虽然不及北京故宫大,但是风景是真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皇宫与故宫,宋朝皇帝住在哪儿,真正的北宋风景

    龙亭建筑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德宗时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而后几代,封建统治者均把皇宫建置于此。北宋灭亡以后,金人焚毁了这座气派奢华的宫殿建筑群。直至金朝末年,迁都开封,龙亭又成了金朝皇宫。元灭金以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明代封藩开封的周王朱橚亦把王府建造于此。清初,这里是贡院,后改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说出来你不一定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杨家将怎么灭亡的,北宋灭亡时的杨家将在哪里,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儿了

    在北宋时期,杨家是一个特别出名的家庭。民间的一些平民百姓都特别的崇拜杨家,也特别的敬重佘老太君,因为他们为保卫整个大宋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还记得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当中,当时杨家的人认为穆桂英配不上杨宗保的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家庭的问题。他们觉得自己是功臣家庭,而穆羽一个占山为王的背景。 我们也知道很

  • 北宋时期的十个名相,个个才能出众,皆堪称不世出的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四大名相一览表,北宋名相哪个厉害,北宋三大名相

    赵普 第二位吕端 吕端出生于官宦人家,从小在学问上有很大进步。公元995年任宰相。在位时识大体,重视简化。太宗说:“小事混乱,大事不混乱。”在太宗死后,吕端力挫权利阴谋,扶太子继位,即宋真宗,后加右仆射。他对北宋初期的继承人问题有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实现了北宋的和平交接。公元1000年,吕端去世

  • 北宋放弃胜利、花费岁币30万,换来的澶渊之盟,到底值不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利还是弊,澶渊之盟对北宋的积极意义,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的影响

    1004年,辽再次骚扰北宋,以杨嗣为首的一干将领一改以前颓败的局面,狠狠地扼住了辽军。就在这样一个形势大好的时候,北宋却接受了辽的求和,签订盟约,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那么,这样一个放弃了胜利机会、打击了边境士兵热情,又花费岁币30万换来的盟约,它究竟值不值得呢? 澶渊之盟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

  • 北宋封驳制度:皇帝给自己“挖坑”,诏书被驳回无奈走“旁门左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景象 对任何一个政府还是掌权者来说,维护并稳固自己的统治永远是第一要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高质量生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在历朝历代中也发明了无数的政策、规定和制度, 它们之中有的在促进民生发展的同时也很好地稳固了统治者的政权, 有的却将统治者的权力无限放大并从上至下地危害了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