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仁君赵祯,为何落了个后继无人的下场,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千古仁君赵祯,为何落了个后继无人的下场,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85 更新时间:2024/2/16 20:42:38

前言导语

古语 有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将生下儿子传宗接代看作是头等大事。而往往行事不正的小人,很容易被人诅咒“断子绝孙”。

但是宋仁宗赵祯,他的仁政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最后却落了个后继无人的下场。被迫只能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要说仁宗有愧仁孝,那肯定是说不通。他在位期间,对养母刘太后很是恭敬,在知道自己生母是李宸妃后,对刘太后的后人也不错,对自己的生母更不必说。

赵祯在位时间也不短,一共主政42年,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儿子,背后的真相让人唏嘘。

后宫不缺嫔妃也不缺孩子

赵祯虽然最后没有亲 生 儿子继位 ,但他的后宫嫔妃可不少,光是皇后加嫔妃都有将近二十位,这还不算其他的贵人。

光皇后就有好几位,先后有郭皇后、曹皇后和张皇后。虽然郭皇后和曹皇后都不讨赵祯喜爱,但是张贵妃却是很得恩宠的,可惜他们都没有为赵祯生下子嗣。

但是赵祯并不是没有过儿子,他先后有过赵昉、赵昕、赵曦三个儿子,只是都不幸早年夭折了,而且赵祯也有过十几个女儿,不过也夭折了一大半。

所以说赵祯没有子嗣是不准确的,只是他的儿子都夭折了,成活率不高而已。至于什么原因,历史君认为这几点不容忽视。

赵祯看似奖励的策略,却导致后宫争斗严重

因为赵祯的儿子大多夭折 ,而赵祯自己对此也很着急,没有儿子,江山就要传给外人。情急之下,他就给后宫放话:“只要生下儿子,就立刻立为皇太子”。

封建社会,母凭子贵是很自然的事,儿子如果能被立为太子,那生下皇子的嫔妃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可是赵祯这项奖励,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造成了后宫的争斗。他自己就是这项“奖励”的受害者,当年赵祯的父亲赵恒也因为没有儿子,给后宫设置了同样的奖励,最终导致赵祯几十年不知道生母是谁,而自己则成了“狸猫换太子”的原型。

为什么说这项奖励反而加剧了无子的窘境呢?这主要原因就是地位尊贵的皇后生不出儿子,赵祯宠幸的张贵妃(后追册皇后)也生不出儿子。而那些嫔妃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自然就蠢蠢欲动,都想凭着生下龙种而飞黄腾达。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生不出皇子的皇后及贵妃自然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而那些地位比较低的嫔妃一旦有怀孕迹象,便会招致多方的迫害。为了保命,甚至有地位低下的嫔妃主动堕胎。

赵祯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制定的奖励方略,反而间接害了自己的子嗣。

勤于政事、急于求子,导致身体亏空

赵祯虽然是一位没有太大作为的守成之君,但他的勤政爱民是人人皆知的。他对民间的疾苦尤为重视,每当有战事或天灾人祸时,他都废寝忘食,以求早日结束灾难;大臣们的奏章,他也几乎全部阅览。还曾有大臣建议仁宗不需要事必躬亲,这样太耗精力。但仁宗却说:“朕承先帝之托,况以万机之重,岂敢泰然自若”!

由此可见,仁宗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做出过像太祖那样的功绩,但他也算勤勉政事,皇位坐得还是比较辛苦的。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皇宫的建造,已经使用了大量丹砂、水银等防腐材料,而这些化学物质是有毒的,但古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每隔几年还会重新用这些化学物质防虫防腐,这些都导致了居住环境不佳。

一方面,会让赵祯的身体不好,孩子的基因也有缺陷;另一方面,孩子的抵抗力比大人更差,所以更容易导致皇子们早夭。

更重要的是,赵祯在后期宠幸张贵妃,加上多年无子的苦恼,自然而然地在这方面做过刻意的努力,纵欲过度也情有可原。

赵允让的捣鬼

赵允让是谁?他是太宗的孙子,商王赵元份的儿子,跟赵祯是同辈的皇亲。更重要的是,他曾经被真宗皇帝当作皇位候选人。

真宗皇帝赵恒在位时,他的5个儿子先后夭折,而赵恒也为自己“后继无人”着急,迫于无奈将赵允让接到宫中,当作未来的皇位储君抚养。

可是在赵祯出生后,赵允让又被送出了皇宫。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赵祯的出生,皇位很可能就会落到赵允让头上。因此,赵允让怀恨在心,暗中使坏让赵祯的子嗣都早早的夭折。

而且这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据可靠史料记载,赵恒的前几个儿子先后早夭,就和某位皇叔有关系,有了前人的成功范例,赵允让实施起来自然比较顺利。

赵允让如果想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皇位,他是没机会了,但是自己的儿子有很大机会。如果赵祯没有子嗣,那么就会从侄子中选定皇位继承人。

有了这个想法,剩下来的就是具体实施了。

不得不说,赵允让的谋略是成功的。赵祯在三个儿子先后夭折后,再也没有生下儿子,而最后被接进皇宫、后来继位的宋英宗赵曙,正是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

结语

赵祯没有子嗣继位已经是过往的事实,但从记载的所有史料中,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办法找到十分确切的原因。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相关史料中,分析各种可能性,总结出最有可能的原因,还原那段过去的历史。

不过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皇位传承有一项看似冥冥中的安排——三代而终,就是说皇位每传承三代,就会落得后继无人的下场,而后继没有子嗣的帝王,也只能从兄弟或侄子中选定皇位继承人,延续大宋国祚。

唯一可叹的是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屡施仁政,于天下百姓来说,他是位无上尊崇的好皇帝,最后却落了个“断子绝孙”的凄凉下场。

参考文献:《宋史》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北宋都城内竟有万顷良田无人耕种,为何肥沃土地却不受百姓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都城在哪里,北宋都城历史资料,北宋宫女图片大全

    一般来说,都城的人口是比较多的,所以经常出现人多地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古代陕西河南这一带,大多数朝代在此建立都城,本身这个地方的耕地就是比较少的,而且到了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的,大量的平民没有土地,所以会私自开垦荒地。 但是在宋代的历史中,却记载了在河南中西部有一块大荒地,面积高达480万公顷

  • 北宋这个皇子,父亲为他扫清登基前一切障碍,然而他却因意外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最聪明的皇子,北宋末代帝王登基,北宋皇子一般怎么称呼

    北宋初期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宋太祖赵匡胤鉴于五代时期皇权更替频繁的原因,也同样因为自己母亲杜太后的要求,所以赵匡胤就将弟弟赵光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赵光义登基后,为了保障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就跟赵普搞了一个金匮之盟,这个金匮之盟的内容就是:赵匡胤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百年之后再将

  • 北宋皇帝住的地方,虽然不及北京故宫大,但是风景是真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皇宫与故宫,宋朝皇帝住在哪儿,真正的北宋风景

    龙亭建筑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德宗时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而后几代,封建统治者均把皇宫建置于此。北宋灭亡以后,金人焚毁了这座气派奢华的宫殿建筑群。直至金朝末年,迁都开封,龙亭又成了金朝皇宫。元灭金以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明代封藩开封的周王朱橚亦把王府建造于此。清初,这里是贡院,后改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说出来你不一定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杨家将怎么灭亡的,北宋灭亡时的杨家将在哪里,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儿了

    在北宋时期,杨家是一个特别出名的家庭。民间的一些平民百姓都特别的崇拜杨家,也特别的敬重佘老太君,因为他们为保卫整个大宋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还记得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当中,当时杨家的人认为穆桂英配不上杨宗保的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家庭的问题。他们觉得自己是功臣家庭,而穆羽一个占山为王的背景。 我们也知道很

  • 北宋时期的十个名相,个个才能出众,皆堪称不世出的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四大名相一览表,北宋名相哪个厉害,北宋三大名相

    赵普 第二位吕端 吕端出生于官宦人家,从小在学问上有很大进步。公元995年任宰相。在位时识大体,重视简化。太宗说:“小事混乱,大事不混乱。”在太宗死后,吕端力挫权利阴谋,扶太子继位,即宋真宗,后加右仆射。他对北宋初期的继承人问题有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实现了北宋的和平交接。公元1000年,吕端去世

  • 北宋放弃胜利、花费岁币30万,换来的澶渊之盟,到底值不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利还是弊,澶渊之盟对北宋的积极意义,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的影响

    1004年,辽再次骚扰北宋,以杨嗣为首的一干将领一改以前颓败的局面,狠狠地扼住了辽军。就在这样一个形势大好的时候,北宋却接受了辽的求和,签订盟约,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那么,这样一个放弃了胜利机会、打击了边境士兵热情,又花费岁币30万换来的盟约,它究竟值不值得呢? 澶渊之盟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

  • 北宋封驳制度:皇帝给自己“挖坑”,诏书被驳回无奈走“旁门左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景象 对任何一个政府还是掌权者来说,维护并稳固自己的统治永远是第一要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高质量生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在历朝历代中也发明了无数的政策、规定和制度, 它们之中有的在促进民生发展的同时也很好地稳固了统治者的政权, 有的却将统治者的权力无限放大并从上至下地危害了民生。

  • 北宋唯一世袭的武将世家:威震西北二百年,功绩超过杨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杨家将真实历史,北宋六大武将世家,北宋最厉害的武将世家

    佘老太君 历史悠久,源于唐末 折家将不是汉人,而是党项部落的一支。此番分歧是唐朝吐番之战后,造成的党项一族,有人留在故地,而有迁入内地,逼近中原。这部分内迁的党项人便生活在中原,成为了后来的“府州折家。” 虽然不是汉人,但是折家将却是中原安宁的忠实守卫者。 折家将的历史根源得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那

  • 北宋军队如何选拔勇士?就考射箭一项技能,看成绩工资能差一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招募弓箭手的原因,北宋大将军射箭,北宋军队层级

    如宋真宗亲征前,有“落解士人百余击登闻鼓,自陈素习武艺,愿备军前役使”,宋真宗“御便殿招试”,结果“能挽弓者才三人”。可见精于弓箭是当时会武之人的必备技艺。 宋军使用的弓按用途可分为平时军事训练中用于教练的射亲弓,战斗时用的黄桦弓、黑漆弓、麻背弓、白桦弓等。在制造弓的时候,其强弱以石斗为等,即区

  • 北宋为什么骑兵孱弱,真是因为缺少幽云十六州养马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最强骑兵,北宋开局有多少骑兵,北宋末骑兵真实情况

    虽然众所周知骑兵是一个烧钱的兵种,但是北宋骑兵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辽国与后面金国的骑兵,但是北宋的经济远远好于辽国与金国,难道单纯养马就会烧钱到这个地步?还是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呢? 步兵王朝的骑兵梦想 对于北宋而言,骑兵是一个永远的痛。历来就有一种说法:北宋之所以骑兵孱弱,是因为缺少幽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