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是如何将八旗旧势力彻底瓦解,根除八旗旗主对皇权威胁的?

康熙是如何将八旗旧势力彻底瓦解,根除八旗旗主对皇权威胁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54 更新时间:2024/1/19 4:30:44

八旗

八旗之中的每一旗,都相当于旗主的独立王国。努尔哈赤和各旗主的关系,非常类似于民国时期大军阀头子和小军阀头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从努尔哈赤开始,八旗诸王们的实力与其麾下的八旗军战斗力有直接的关系,同时,随着旗主们的势力膨胀,也屡次发生了旗主威胁皇权的事情。

例如,皇太极死后,掌握着两白旗的多尔衮,甚至差点儿直接坐上了皇位。即便是甚至因为政治妥协,六岁的福临渔翁得利,但是,多尔衮依然以其强横的实力成为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死后,被顺治皇帝任命为顾命大臣的鳌拜再次成为威胁皇权的权臣。

要知道,鳌拜当年曾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甚至不惜性命反对多尔衮,支持皇太极一系,然而,当鳌拜掌权后,他却开始趁康熙年幼,欺凌幼主、专权跋扈。

康熙皇帝

从多尔衮到鳌拜,这些凭借麾下八旗强悍的实力,威胁到皇权的举动,给予康熙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因此,极具眼光的康熙,决定从根本上肢解八旗的旧有势力,彻底根除八旗旗主们对于皇权的威胁。

康熙最先做的,就是肢解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皇太极设立的、由满洲贵族组成的颇具军事民主意味的军事会议,其目的,也有削弱抑制权力过大的各大贝勒的意思。按照皇太极的设想,能够参与议政王会议的成员包括亲王、贝勒、贝子、国公以及八旗固山额真等八旗贵族们。

皇太极也给予这些成员很大的权力,关键时刻,他们甚至能够左右朝堂,面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议,甚至连皇帝都难以轻易改变,这自然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极大不满。其实,对于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在尚未入关之前,一直致力于加强皇权的皇太极就开始削弱该会议的权力。

努尔哈赤

但是,由于皇太极去世过早,八旗的旧有势力又过于强大,因此,议政王会议到康熙时期,依然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随着清军入关,曾经统领八旗们的亲王贵族们纷纷去世,这些贵族的继任者们比之乃父乃祖,相差甚远。

例如,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议政王大臣们的表现就令人十分失望。康熙曾在吴三桂等人叛乱时,按照祖制的要求派出了八名宗氏王公大臣充当了领军大将,但是,除了安亲王岳乐屡立战功之外,其他人都表现乏善可陈,甚至屡战屡败。

有了这样的理由,再加上康熙早有打算,因此,康熙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和地位。康熙先是将哥哥福全、弟弟常宁放入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之中。而按照八旗祖制,仅是皇帝兄长弟弟的身份,是不足以进入议政王大臣会议行列的,他们必须有足够的战功,但是很显然,福全和常宁是没有的。

皇太极

其次,随着议政王大臣中的亲王被贬斥、夺爵、去世,康熙也不再递补任何一位亲王和郡王。到了康熙统治的后半阶段,也就是康熙36年一直到康熙去世,议政王大臣里面的宗氏最高爵位,居然只有公爵。到康熙王朝末期,甚至连奉国将军这样的低等爵位都开始进入议政处充数。曾经能够左右八旗乃至于女真军事集团战略方向、决定八旗集团前途命运的议政王会议大臣,已经沦为了一个连参谋权利都没有的荣誉会议。

康熙做的第二步,也是直指要害的一步,即开始调换各旗都统。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努尔哈赤从创立八旗制度开始,就赋予了八旗旗主很大的权力,在本旗的内部,旗主们不仅仅拥有军事指挥权,同时,他们还拥有行政权和裁判权。该旗的旗丁们除了战时要听从旗主的指挥,在非战时,人身关系也属于旗主,旗丁与旗主的关系,其实就是主仆关系,旗主甚至可以对旗内的旗丁生杀予夺。

八旗

这样巨大的权力,正是八旗诸王们敢与汗王乃至于后来的皇帝相抗衡的最大底气。随着康熙权力的逐渐巩固和手段的日渐成熟,康熙对于这些与独立王国无异的旗主自然十分不满。

因此,针对于这一情况,康熙直接釜底抽薪,康熙36年7月,康熙下诏:“嗣后都统、副都统员缺,应于左右翼内,不论旗分补授”。什么意思呢?康熙皇帝直接打破了原来八旗旗主出缺后有本旗内大员补任的规则,开始调令其他旗的大员担任这一旗旗主之职。

例如,正蓝旗满洲都统出缺时,该旗的都统也就是旗主,并没有由正蓝旗出身的人担任,而是由康熙调了一名隶属于正白旗的满洲大员补任。而随后,镶蓝旗满洲都统出缺后,康熙又再次调了一名原隶属于镶红旗的满洲大员补任。也从这时候开始,康熙皇帝成功地剥夺了各旗旗主的旗权和军权。

八旗旗帜

而随着康熙皇帝对于各旗旗主的互调,新上任的旗主虽然依然拥有十分高的政治地位,但是,他对于被调往的旗完全不了解,更没有亲信可以依靠,他的权利保证,只能来自于皇帝,因此,新的旗主只能一方面对于皇帝感恩戴德,另一方面听从皇帝的指挥。

正是靠着这一高超的手段,康熙皇帝彻底将八旗掌握在手中,从此以后,八旗无论是原属于皇帝的上三旗,还是下五旗,都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的武力,八旗旗主们再无与皇室分庭抗礼的可能。后来,八旗的各旗都统甚至变成了荣誉职位,虽然政治地位依然很高,却并无多少实际权力。

剥夺八旗旗主和诸王的权力,加强皇权的最后一步,康熙用的是重用皇子这一招。堪称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死后,他的长子豪格却未能顺理成章的继位,皇太极打下的权力基础更几乎被多尔衮剥夺一空,如此惨痛的教训,康熙认为,这正是皇太极没有扶持皇子势力所造成的。

八旗兵丁

因此,康熙皇帝从皇长子成年之后,就十分注意重用皇子,给予皇子足够的权利。从他将毫无功绩,庸庸碌碌的哥哥和弟弟封为和硕亲王,到将年仅18岁、刚刚成年的皇长子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副手,再到康熙的每一次重要政治活动,皇子都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康熙赋予他儿子们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子们在清廷的权力也越来越膨胀。

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随着康熙的一步步扶持和刻意倾斜,他的皇子们在军事、政治上都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在朝廷中央,内阁六部和诸王贵族的权利都远不如皇子们的权力。可以说,到康熙晚年时,很少有哪一王朝的皇帝儿子们能拥有如此广泛巨大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康熙的儿子们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与努尔哈赤的兄弟子侄们在血雨腥风之中成长是完全不同的。这大概也是康熙王朝后期诸王夺权,朝堂一片混乱的原因。

九子夺嫡

康熙利用给予他的儿子们足够的权力,将原属于亲王和八旗贵族们的权利剥夺一空,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给予皇子们过于巨大的权力,也造成了各个皇子在专权的同时,也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大名鼎鼎的九子夺嫡,正是康熙赋予皇子们过多权力造成的直接结局。

不过不得不说,清朝乃至于康熙实在太过幸运,虽然九子夺嫡十分残酷,朝堂也被弄得一团糟,但是,胜出的雍正皇帝却十分优秀,雍正不但彻底扭转了康熙王朝后期朝堂混乱的局面,也从根本上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当然,也靠着康熙皇帝彻底剥夺八旗旧势力的权力,从康熙之后,清朝的各个皇帝,再没有受过八旗权臣专权之苦。康熙皇帝确实在根本上彻底肢解了八旗旧势力的权力,瓦解了八旗旗主专权的可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刘墉,真如《宰相刘罗锅》一样,为民请命、智斗和珅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刘墉敢跟和珅抗衡吗,豫剧刘墉斗和珅全场,历史上刘墉与和珅是死对头吗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应该是最早、也是最先成功的清宫剧了。而剧中诙谐幽默却又廉洁自律,为民请命的宰相刘罗锅,更成为大家最为欣赏的清朝人物。刘墉也因此一跃成为清朝时期老百姓最为熟知、最有好感的历史人物。虽然电视剧明确说了“不是历史,只是戏说”,但是很显然,许多人还是将电视剧当为史实,并将宰相刘

  • 清朝八旗入关后为什么会发动圈地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八旗入关,八旗圈地,清军入关后的八旗制度

    八旗而作为满清占领天下的最大功臣,八旗子弟成为清朝的特权阶层。随着满清入主中原,大量满族人口涌入关内,为了安置这些八旗诸王和勋贵大臣,清廷多次颁布了圈地令。所谓圈地,又叫跑马圈地,八旗子弟们骑着马,在一定时间内能跑多少,就能圈定多少土地归他所有。圈地地契那么这些八旗子弟们是如何圈地的呢?他们前往各地

  • 军机处什么机构,为什么说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发展的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导致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军机处军机处始建于雍正七年,刚开始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用于处理紧急军务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后来军机处开始成为权力中枢,并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清廷中央的最高国家机关。正是靠着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废除了对皇权有掣肘和威胁“议政王大臣会议”。而与此同时,由于军机处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大臣们也没有品级

  • 李鸿章在镇南关大捷与南洋、北洋之争中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真实的李鸿章事件,李鸿章发迹史,李鸿章北洋海军兴亡史

    中法战争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甚至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面对大胜,主导清政府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却主张乘胜求和。中法战争在英国的调停之下,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展开会谈,最终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该条约将中国对越

  • 努尔哈赤的优秀子嗣很多,为何皇太极能脱颖而出,继承汗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为什么可以继承汗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没有血缘关系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子孙也没有辜负他的重用,努尔哈赤的子孙,几乎个个战功赫赫,成材率之高,令人咋舌。例如,一度被立为继承人的长子褚英;同样曾被立为继承人的次子代善;四大贝勒之一阿敏;最终登上大汗之位、并奠定了清军入关基础的皇太极;在顺治年间,实际指挥清军入关并占领天下的多尔衮等等。这些人随便拉出来一个

  • 甲午战争失败后,如果清政府死不投降,继续战争,结果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最不该输掉的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宣布告终,日本的第一次赌国运取得了大获全胜,日本也因此大吃一口吃成了胖子。根据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国除了丧失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之外,辽东半岛、台湾岛和附属岛屿等中国的领土被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对日开通了四地为通商口岸。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使

  • 嘉庆问和珅:贪那么多钱能花得完?当时和珅回复了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这么一个摇尾乞怜的皇帝的走狗,却成为了乾隆年间,最富有的权臣。据《庸庵全集》记载,和珅被抄家后,查清的现银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算上古董字画等不方便估值的财产,和珅的家产足足有十一亿两白银。晚清时期,一两白银约等于750元人民币,十一亿两白银,折合人民币八千亿二百五十万元。放在如今,都是一笔

  • 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2岁后,问了三个“八卦”,此举沦为后世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道光和英国女王,道光写给英女皇的信,道光帝对英国女王的评价

    道光帝当年追问英国女王的三句话,近乎于乡间野史了,后人因为这三个问题,取笑道光的蒙昧和无知。其实,仔细想想,倒冤枉了道光。为什么呢?马克思说过,环境创造人。道光皇帝的无知问话,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我们自然不能只取笑而不去思考。为何道光帝会如此发问?是不是道光帝前半生的成长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呢?傲慢养

  • 乾隆微服出访路边吃瓜,对瓜农欣赏不已,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坏事好事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绝对的,有时候在一件坏事的背后,会藏着更大的好处;但同样的,有时候在一件好事的背后,往往也会藏着巨大的灾祸。在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自然是人才。只要你有才,你便可以在这个世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古代,有才固然也相当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见

  • 清朝统治蒙古的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的蒙古政策,清朝如何一统蒙古,清朝统治蒙古的机构是

    粉丝为清军入关前清朝疆域如何统治面积如此广袤的漠南蒙古,就成为摆在清朝统治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能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并不断击败明朝的军队,除了女真人的尚武和悍不畏死之外,也与女真人始终坚持骑射,拥有战马这一冷兵器时代的bug有极大关系。因为,明军绝大多数部队都是步兵,机动能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