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偷走的国宝:宋代千年古画,被盗失传70年,故宫花1980万买回

被偷走的国宝:宋代千年古画,被盗失传70年,故宫花1980万买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89 更新时间:2024/2/12 18:46:14

为避免国宝再度流失,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巨资购回,当时创下了中国古代书画国内最高拍卖纪录的先河。为何专家都认为这是值得的呢?

神奇再现的国宝

1995年的夏天,骄阳似火,但北京琉璃厂内依旧是一番摩肩擦掌的景象。北京琉璃厂在当时可是全中国最著名的古玩一条街。

大热天还要挤进北京琉璃厂,为的就是去淘宝。这年夏天的一天,来了一位神秘人物。这位神秘人物径直去了北京物公司办公室。他不在街上淘宝,找到这里,是为了请这里的文物鉴定头号专家秦公先生鉴定古画。

神秘人物见到秦公先生后,不绕圈子,直接小心翼翼地把古画展示在秦公先生面前。秦公先生鉴宝无数,这副画斑驳的质地,让秦公先生一眼就觉得是幅有年代的东西。当秦公先生看到徐徐打开的画卷时,惊呆了。经验老道的秦公先生觉得眼前这副画应该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

神秘人物看到秦公先生的表情,忙问到,这副画是不是很珍贵?秦公先生直言不讳地回应到,这可能是失传已久的宋代千年古画《十咏图》的部分画卷。《十咏图》是北宋词人张先根据他父亲张维的十首诗而做得画。现在展开的部分应是第一首诗中描绘的情景。

正当秦公先生兴致盎然欣赏古画时,神秘人物把画卷了起来。秦公先生看到神秘人物有点顾虑重重时,劝说他把画留下来以便进一步鉴定。但神秘人物坚持要离去。在秦公先生百般劝说下,神秘人物才勉强留下了自己的住址。

神秘人物离开后,秦公先生借阅了有关《十咏图》的全部资料,仔细阅读、研究。根据史料记载,《十咏图》原本时珍藏在紫禁城里。后来,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就对紫禁城里的宝物动起了私心,借着赏赐的由头,把各类奇珍异宝转移在弟弟傅杰处。

傅杰每日进宫陪着溥仪读书时,出宫的时候趁机把宝物运出紫禁城。

若干年后,工作人员在清点故宫遗存时发现登记单上赫然写着《十咏图》,却不见踪影。这个时候,溥仪傍上了日本人,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十咏图》也被他偷运到了长春的伪皇宫内,当时有座“小白楼”专门用来收藏古籍和书画。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没了靠山,只能仓皇逃亡,根本没能力也没时间转移珍宝。伪皇宫被乱兵哄抢,里面的书画被洗劫一空。《十咏图》就在那时流落至民间。

国宝重返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以明清皇家藏品为主。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流散世面的宫廷旧藏的回收。当时,秦公先生对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政策很熟悉,也内心深深觉得,国宝被盗失传了70年,如今神奇再现,是不幸中的万幸,就算高价收购,让它回归老家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是值得的。

秦公先生之后就一次次地登门拜访这位神秘人物,向他普及、宣传、解读国家的文物政策,以消除藏家的担心、疑惑。藏家也心知肚明这是国家被盗的文物,所以提出了要拍卖公司预付200万元定金,才能拿走这副古画去走拍卖流程。如果遇上专家质疑而不能正常拍卖的话,定金不予退还。

这在当时是开先河的操作方法。秦公先生很有信心认定这副千年宋代古画是一件国家级的珍品。当时拍卖公司老总,也力排众议,答应了200万定金的要求。这才让这副古画有机会进入鉴定和拍卖程序。

当时的鉴定环节也异常艰难。有专家提出,张先有着江南才子的称号,是与北宋柳永齐名的著名词人,一生都在深耕词作,没有作画的爱好。忽然能在晚年出此这么一副上乘之作,有点不合常理。此画应是他人的代笔之作。也有专家提出,张先一生仅此一画,而且此孤画让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议论纷纷时,全国几位权威的鉴定专家,对这幅画进行了严谨地鉴定。权威专家组的结论是:此画画风是北宋的典型风格,还有南宋几位名家题记,应属清宫流传的上乘佳作之一,是张先的真迹,毋庸置疑。

有了权威的盖棺定论,国家文物局同意此画进入拍卖市场。国家文物局同时做出了限制性的规定,仅限于境内博物馆、国有企事业单位竞买。国家文物局还拨出了专款,授意北京故宫博物院志在必得。

1995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翰海公司举行了秋季拍卖会,这场拍卖中有一个藏品就是《十咏图》。当日,一个可容纳高达800人的拍卖大厅座无虚席,走道里也是人山人海的。拍卖开始后,场内鸦雀无声,深怕错过了关键环节。

起拍价为600万元,会场各处有人举牌,这其中一直有着故宫的叫价。一时间,竞价氛围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只要有人高于故宫出价,故宫代表就会再次举牌,价格被一次次的推高。突然,有个声音响起,“别争了,把古画留给故宫吧”。这时候,没人加价了。

故宫代表举着1800万牌子。说时迟那时快,拍卖师一锤定音,喊出了“1800万,成交”的声音。加上服务费180万,故宫以1980万买回古画的所有权。这一交易记录也开了古画拍卖价的先河。至此,《十咏图》被重新请回了故宫。

《十咏图》这件从清宫流落出去的国宝,历经波折,重现大众视野,是中国的大幸事。国家花费巨资,让离家七十年的宝物重回老家,是顺应时代之举。

天佑中华,传世名画历经朝更替、时代变迁,依旧能安静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这对于故宫博物院而言是失而复得,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传承文脉。千金散尽还复来,值得。

更多文章

  • 永琪到死都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可璎珞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璎珞永琪,乾隆对永琪的评价,如果永琪不死乾隆会传位给他吗

    五阿哥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母亲愉贵人胆小怕事,经常受到其他妃嫔欺负,乃至自己怀了皇帝的龙种也不敢告诉给后宫其他人。不可一世的高贵妃自己尚未怀孕,看到愉贵人怀孕眼红的不行,给她灌下汤药,美其名曰治疗咳疾,但实则伤胎的好药。为了拯救这对母子,她的好姐妹也因此丧命。 第二回差点送命

  • 民国最牛一家:父亲凭借20个字,养出了7个学霸,其中有4个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国最厉害的老爸,中国最牛的母亲养出13个博士,民国最顶尖的教育人物

    1875年,三品大员“王进士”与女中豪杰“王老虎”之子王季同出生。这个消息一出在当时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父亲在光绪年间高中进士,母亲在蔡元培教授的大力栽培下创办了振华女校。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家庭,又是多少人盯着的家庭。但也正因为其父母的杰出成就,使得他们苏州王家无论是家风还是学风都有着十分“得天

  • 民国诸多才女,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被铭记的不只是儿女情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徽因是民国四大才女,你没见过的民国才女林徽因,民国才女林徽因经典爱情语录

    林徽因民国作为旧时代与新时代的过渡时期,涌现出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在西方先进思想的渗透之下,我国的女性权益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不少才貌双绝的女子粉墨登场,步入历史舞台,在青史中留下靓丽的一笔,林徽因就是其中之一。林徽因的魅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世人传言,徐志摩为她死,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

  • 湘军、淮军是否遭到了清廷的忌惮?他们又靠什么筹措军费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淮军和湘军谁最强,湘军淮军崛起后的影响,湘军与淮军关系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咸丰皇帝在世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清军一败再败,咸丰曾经下旨:“克复金陵者王”。慌乱的咸丰帝甚至喊出了“无论满汉,一律封王”的承诺。但是,当曾国藩率领湘军真的攻下南京城,覆灭太平天国运动后,已经缓过气来的满清毫不意外的后悔了。由于害怕曾国藩封王后势大难制,满清自己扇自己

  • 野史记载的慈禧的羞耻时刻, 这些让身边宫女帮忙解决,令人吃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贴身宫女真实生活,慈禧真实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书上对慈禧的记载

    一、慈禧一生都是贪图享乐,对于财富没有任何概念的慈禧,一顿饭菜下来,可以做一百道菜,一道菜却只尝一口就丢弃了,生怕别人在菜里面下了毒;二、她自己滥用权利的力量,并采取政治事务的帷幕,他三岁的皇帝,实际上是一个傀儡,这是方便她掌管文官和军官;三、没有骨头,虽然它是一个女性流动,它是一个太后见过了很多的

  • 她不谙后宫争斗,但擅长生娃,10年狂生7个娃!乾隆:葬入皇陵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与后妃故事,乾隆后宫争斗的故事,她只是一名宫女却七次为乾隆怀胎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大概说的就是魏佳氏的经历吧。在乾隆时期,魏佳氏可谓是独得恩宠,不仅受尽乾隆宠爱,而且统摄后宫长达十余年。虽然魏佳氏在世时一直以贵妃自居,但其死后乾隆却追封她为“孝仪皇后”。这放在任何一位后宫佳丽身上都是无上尊荣,更何况宫女出身的魏佳氏,乾隆一生妃子众多,究竟是怎

  • 清朝中前期,为什么大清军队几乎都是百战百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后期的时候,清军被外来军队打得丝毫无还手之力了,但是清军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弱小。在清朝中前期的时候,清军对上大明王朝的军队,对上和卓叛乱,大清军队几乎都是百战百胜的,落荒而逃的从来都是清军的对手,为什么天下那么顺利地归清,成为了清朝的天下?为什么中前期的清军都是百战百胜呢?1、 冷热兵器综合使用

  • 康熙是如何将八旗旧势力彻底瓦解,根除八旗旗主对皇权威胁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八旗旗主名单,康熙朝八旗兵力,康熙皇帝八旗制度

    八旗八旗之中的每一旗,都相当于旗主的独立王国。努尔哈赤和各旗主的关系,非常类似于民国时期大军阀头子和小军阀头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从努尔哈赤开始,八旗诸王们的实力与其麾下的八旗军战斗力有直接的关系,同时,随着旗主们的势力膨胀,也屡次发生了旗主威胁皇权的事情。例如,皇太极死后,掌握着两白旗的多尔衮,甚

  • 历史上的刘墉,真如《宰相刘罗锅》一样,为民请命、智斗和珅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刘墉敢跟和珅抗衡吗,豫剧刘墉斗和珅全场,历史上刘墉与和珅是死对头吗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应该是最早、也是最先成功的清宫剧了。而剧中诙谐幽默却又廉洁自律,为民请命的宰相刘罗锅,更成为大家最为欣赏的清朝人物。刘墉也因此一跃成为清朝时期老百姓最为熟知、最有好感的历史人物。虽然电视剧明确说了“不是历史,只是戏说”,但是很显然,许多人还是将电视剧当为史实,并将宰相刘

  • 清朝八旗入关后为什么会发动圈地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八旗入关,八旗圈地,清军入关后的八旗制度

    八旗而作为满清占领天下的最大功臣,八旗子弟成为清朝的特权阶层。随着满清入主中原,大量满族人口涌入关内,为了安置这些八旗诸王和勋贵大臣,清廷多次颁布了圈地令。所谓圈地,又叫跑马圈地,八旗子弟们骑着马,在一定时间内能跑多少,就能圈定多少土地归他所有。圈地地契那么这些八旗子弟们是如何圈地的呢?他们前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