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倾国力支持佛教,全国四千余座官家寺庙,为何“如此魔怔?”

唐朝倾国力支持佛教,全国四千余座官家寺庙,为何“如此魔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99 更新时间:2024/1/25 15:53:50

殊不知,唐朝亦存在佛寺众多和和尚众多的现象,佛教一度还成为唐朝的“国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包括统治者的支持和佛教的本土化。唐朝的著名佛寺有仙游寺、隆国寺、悟真寺和玉泉寺等等。

玉泉寺

佛教何以盛行大唐?

1、外因:统治者的支持

唐代佛教的兴盛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由国家出资建立佛寺,僧侣等免税,佛寺还可分得田地。李氏立国数百载,所产生的二十多名皇帝中除了唐武帝明确反对佛教,做出了大规模灭佛的举动之外,

其他统治者在对待佛教的问题上都是灵活变通的,更多的是顺势而为。

民间对佛教的支持者增多,且佛教符合皇帝的利益时,皇帝们是会选择支持的,至少也是不干涉状态。在唐代,武则天崇尚佛教和宪宗奉迎“佛骨”之事曾引起轩然大波。

武则天与佛教

武则天即位后,为了增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在思想上让民众承认自己,就对道教进行打击和贬低,于是即位后就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所以在武则天时期,佛教备受推崇,也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相传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命令工匠根据自己的容貌所雕刻的,武则天为此还捐赠了自己两万贯的脂粉钱。《大卢舍那佛龛记》也记载:“实赖我皇(武则天),图兹丽质。”然而,武则天尚佛更多的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龙门石窟

如果说武则天是因为政治需要而尚佛,那么唐宪宗对佛教的信奉可以用“佞”和“媚”来形容。元和十四年,即唐宪宗统治年间,他曾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供奉在陕西凤翔法门寺的“佛骨”迎回长安。

天下臣民也争相效仿,对寺庙进行大规模捐赠,一时间,平民百姓生活更加艰辛,王公贵族们的压榨更甚往日。尤为重要的是“奉迎佛骨”之事的政治意义在于统治者已经公开将佛教纳入官方系统,这也就表明皇帝朝廷支持佛教的发展。

唐宪宗

从有关唐朝的历史记载来看,唐武宗灭佛时,全国就有四千多座官家的佛寺,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一些富饶之家为了保住家族财富也会集资建立佛寺,进行定期的供奉和集会,主要目的是求得内心安定。

由此看来,佛教在唐朝是十分兴盛的,大到庙堂之上的“恭迎佛骨”,小到家族乡里的集资建寺。

2、内因:佛教的本土化

佛教在唐朝能够兴盛还在于佛教能够实现本土化,它的本土化适应了唐朝社会民众和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它才能够大获发展。

唐代皇家寺庙

佛教最早产生于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列国时代得到了大肆发展,并且逐渐传入中国。

印度佛教讲求“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而且认为“人生皆苦”。

在公元1世纪左右因教义不合,而正式分裂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传入我国的佛教正是大乘佛教。

印度的大乘佛教讲究普度众生和“法我皆空”,采用梵文传教布道。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实现了本土化,它的本土化主要依靠众多佛教僧人的宣传,比如玄奘、义净、不空等人。

印度佛教

他们实现佛教本土化的做法主要有二:一是引入佛教经典,并且将大量佛教经典翻译成汉文。玄奘曾编译了《成唯识论》,义净曾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不空曾翻译了《金刚顶瑜伽经》。二是与权贵、甚至是与皇帝结交,从更高层面传播佛教,比如玄奘和义净。

从国家层面来看,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之说,非常有利于统治者加强自身统治,以佛教学说来抑制民众起义,散播“此生为奴为婢皆因前世做尽恶事、未积善果所致”等因果报应之说。

玄奘

从民众层面来看,佛教宣扬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之说,实际上为普通百姓营造了一个心灵庇护所和指出了一条自我解脱之路。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贫苦百姓在无药可医之时常常会跪在寺庙里,祈求佛祖和观音等佛教人物的庇护。

这无形之中就会为其生活增添希望,相信会有奇迹出现。除此之外,投身沙门也成了贫苦百姓交不起税的一种保全之法。

4、:大唐学子的支持

统治者的政策往往能够左右民间思想的走向,唐朝亦是如此。在唐朝皇帝大规模崇尚佛教的同时,身沐皇恩的学子们也积极支持佛教的发展,

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曾亲写诗文予以宣传。

柳宗元

这些著名的科举士子对佛教的赞赏常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一些文人学子会在诗文会友之时集体写诗赞颂佛教,更有甚者,会将自己的字和书斋之名取得与佛教有联系。

唐代大诗人王维尚佛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他最爱的佛经就是《维摩经》。

可以说,王维处处都体现出了尚佛的特点,他早年信奉禅宗,已经痴迷到一种程度,常常在家中“焚香独坐”“以玄谈为乐”,他还专门作诗云

“空居法云外,观音得无生”“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王维

甚至有人说“维摩”二字和“维”字合并起来就是“维摩诘”,维摩诘正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人物,也是《维摩经》中的主人公。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少有的崇尚佛教的文人,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强调:“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柳宗元在被贬时期依然悟道求真,在被贬永州时,他常常在龙兴寺居住。

之后,又在法华寺居住,为的就是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佛教中天台宗的交易,他还在被贬期间与沙门中人探讨佛教教义,他在《永州龙兴寺西轩记》中云:“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可以看出,柳宗元深受佛教思想影响,也积极宣传着佛教。

柳宗元

僧、寺、经下的大唐佛教

1、僧与寺的盛行

唐朝佛教盛行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佛家寺庙和僧侣众多。《旧唐书》中记载唐朝时期有记载的寺庙共有五千多座,其中属于政府的寺庙大约有三千多座,乡里私造的佛寺数量也很多,加上不在籍的佛寺,所以唐代佛寺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至于僧侣人数就更加惊人,武宗灭佛时,以迫使二十六万僧尼还俗以缴纳赋税,由此可见唐代僧侣人数之多。

唐朝初建时期,虽然自称是老子的后代,比较崇尚本土道教,但是对佛教也予以支持,规定在京城设立三座官方寺庙,各州设立一座寺庙,名义是四方佛寺的僧人祈求国家太平。

唐朝寺庙

初期的寺庙虽然数量少,但是规模很大,京城的一座寺庙代表的是官方的威严和体面,所以占地面积很大,往往会占得一坊之地。唐朝中后期的佛寺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还很大,慈恩寺和隆兴寺等都是官方所建造,规模之大令人惊愕。

2、经与译经的盛行

佛教能够长期发展下去,

不仅得益于僧人的宣传,也得益于佛教经典的翻译。

唐朝在前代佛教经典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大量的佛教,玄奘出行天竺,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教教义,并带回了很多佛教经典,他回到大唐后,就一直在大雁塔和小雁塔翻译佛教经典。

大雁塔

据记载,玄奘一人就曾用毕生之力翻译出七十多部经论,共计一千三百多卷,内容包含甚广。义净也翻译出六十八部经书,僧智编成了《开元释教录》,除了我国僧人前往天竺求取经典,也有印度僧人到唐朝传授经典教义。

这些佛教经典在中国得到了传播,有的经典甚至传到了新罗和日本,成为历朝历代的佛家弟子研习佛法的主要依据。

总结

印度的大乘佛教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发展,佛教已经从外来宗教发展为武周时期的国教,

在此期间,它顺利地实现了本土化和官方化。

大乘佛教修道院

在国家层面,统治者积极支持佛教的发展,为佛教建立佛寺,组织专门的人到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教教义并翻译佛教经典。在普通民众层面,民众们接受了佛教所宣扬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学说,甚至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佛教人物的身上,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信仰能够达到逢凶化吉的效果。

佛教在唐朝的发展曾大起大落,但主要是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也正是因此才能够得到大发展。

佛像

唐太宗时就开始为佛教修建译场,

在“交兵之处”修建佛寺;唐高宗时期还专门为玄奘作了《述圣记》;

武则天时期直接将佛教的地位公开放置在道教的前面;唐宪宗时期大费周章的“恭迎佛骨”。这些事件足以表明佛教在唐朝的地位和统治者们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佛教文化史》

2、《中国佛教史》

更多文章

  • 唐代爱花之风盛行?从唐代花卉入手,看花卉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代花文化,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花,唐朝花卉有哪些

    一、唐朝爱花之风1、帝王爱花之风渐起唐初统治者懂得秦朝、隋朝的短命与帝王骄奢淫逸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励精图治的同时较注意节用,朝廷内尚未兴起奢靡之风,未见关于唐初皇帝爱花赏花的记载。玄宗在位的前半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达到鼎盛阶段。后来他沾沾自喜,耽于享乐。有关帝王与花的记载,正是在这时

  • 武则天为李治生下7个子女,为何和李世民无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和李治几个孩子,武则天和李治的一生,武则天一共为李治生了多少个孩子

    武则天有这么多的子女,这也说明了她的身体并没有问题。而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孩子。两个人都没有任何的问题。那么自从武则天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以后,为何他们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唐朝的史书中曾有相关的记载。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有很大的关联。相传武则天14岁那年就已经

  • 隋炀帝修大运河,真是为了南下享乐?换个角度看他还是英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大运河,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间,隋炀帝从哪一年开始修大运河

    杨广终究是一国君王,并不昏庸愚笨,开凿大运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他之所以修建大运河,其实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多方考量的结果。大修运河为赏花?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如同一颗流星,璀璨闪耀一瞬就消失了,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隋炀帝的“炀”字作为谥号是批判皇帝不遵礼制、贪恋女色、违背天理、虐待人民等等罪责的,这

  • 有钱不如有权?唐代商人搞政治,说到底是自卫意识的加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代的商人富裕吗,唐代的商人可以当官吗,唐代国家政治的体现

    唐朝官员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人几乎一直都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地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几乎历朝历代的政府也都奉行着“重农抑商”这一基本国策,将对商人的鄙夷态度扩大到全民思想之中,从而达到稳固自身统治的目的。然而,有压迫就有反抗,封建社会也不例外。商人虽然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实现地位的升迁,但作

  • 11岁爱上44岁温庭筠,26岁被腰斩,唐朝女诗人鱼玄机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才女鱼玄机,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悲剧,温庭筠和鱼玄机

    “骄傲、嫉妒,贪婪是三个火星,它们使人心爆炸。”意大利杰出诗人但丁如此说过。一个骄傲的人,必然也是一个嫉妒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人群中的C位。一旦有人对其他人赞赏有加,他骄傲的心便会萌生嫉妒。嫉妒会让人愤怒,让人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违背法律之事,最终自尝恶果。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最强大的

  • 武则天做李世民妃子十几年,都没生娃,和李治为什么一年就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吗,武则天与李治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李治和李世民都和武则天结过婚吗

    要说其中最特别的还属武则天,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纵使清朝的慈禧垂帘听政,权倾朝野,也未能以皇帝的身份自居。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处境是很悲惨的,尽管好多女子并不比男子差,但封建社会下,男尊女卑的思想阻碍了女子发光发热的机会,很多时候完全依赖他们的丈夫。而女皇武则天也亦是如此,她的两任丈夫都是历

  • 经历了惨烈的五胡乱华时期,为什么到隋唐朝时依然是汉族占多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五胡之乱完整版,隋唐是汉族王朝吗,五胡十六国有多乱

    胡人骑射五胡之中,最残忍,作恶最深的羯族,在冉闵颁布“”杀胡令“”后,基本被灭族,恶贯满盈的羯族作为一个族群消失了。骑兵五胡乱华时期中,无日不战,无时不战,而五胡的民族人数本来较少,作为战争的主力,在数百年的战争中不断的被消耗,民族的实力和人口也越来越少。而汉族虽然被杀的十室九空,但是汉族庞大的人口

  • 杨贵妃没死在马嵬坡,而是秘密逃到了国外?山口百惠:我是她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真的死在马嵬吗,杨贵妃缢死马嵬图片,杨贵妃与山口百惠的关系

    倾世爱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的私语声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响起。谈到大唐我们脑海中所想象的是那一朵盛开的最灿烂的牡丹花,大唐繁华、大唐美丽、大唐冠绝于世、大唐时尚、大唐风华是所有中国网民的骄傲。但是提起大唐的灭亡,我们总会将这一切的一切归咎到一个女人身上。这个女人正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她死后人

  • 吕后在刘邦死后,权倾天下,但为什么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后和武则天,武则天吕后谁先谁后,吕后和武则天谁更厉害

    吕后在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但刘盈懦弱,吕后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大肆分封诸吕,权倾天下。但是,为什么与武曌武则天一样,吕后也权倾天下,却没有称帝呢?第一,汉朝自刘邦建起以来,结束了秦末战乱,人心思定,此时很多刘邦时代的汉室大臣,也都心向刘氏。如果吕后称帝,必然导致全国大乱,而此时,刘家并没有失德。

  • 短暂统一的西晋政权,为何不能长久?昏君、民怨、庸政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自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后,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国家就是西晋。这个国家最初是由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后由于司马懿的篡位,确立了政权,一扫天下,最终达成统一。然而,这样的一个王朝只短短支撑了五十一年,便再次倒塌,中原重新陷入了战乱。那么,本该拥有一定实力的西晋,为什么无法长久统一天下呢?日益腐朽的统治集团1.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