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短暂统一的西晋政权,为何不能长久?昏君、民怨、庸政缺一不可

短暂统一的西晋政权,为何不能长久?昏君、民怨、庸政缺一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188 更新时间:2024/3/2 7:21:17

自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后,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国家就是西晋。这个国家最初是由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后由于司马懿的篡位,确立了政权,一扫天下,最终达成统一。然而,这样的一个王朝只短短支撑了五十一年,便再次倒塌,中原重新陷入了战乱。那么,本该拥有一定实力的西晋,为什么无法长久统一天下呢?

日益腐朽的统治集团

1.名不正言不顺

每个有勇有谋的人都想做皇帝。可是,走上帝王的宝座需要绝对的实力,杀敌四方的累累战功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识,都是积累威望的必备条件。世南说道,“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然而,建立了西晋王朝的司马家族,或多或少与这一点不符合。

首先,司马懿在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时,只是一个将军。后来因为军功受到赏识,加官封侯成为了舞阳侯。他的儿子司马师在他死后,按理来说只能顺应侯爵,并不能继承官位,也没有政治权利。司马昭在这两人死后,自觉理亏,便大肆向外征战,以积累军功威名。

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将军,他不择手段的吞并其他的权势,以此来发展自己的威望。在他的威压之下,许多高官权臣,包括魏帝曹髦,都被一一消灭掉了。于是,满朝的大臣都是司马炎的同党利益者,此时建立西晋已是万事俱备。于是,司马炎顺理成章做了皇帝。

司马炎用抢来的国家、利益同化得到了王位,无功无德。满朝的文武百官又都是不明朝政的同党,这样的开端,对西晋本身就十分不利。

2.西晋昏君当道

在晋朝建立之初,司马炎深知战乱不断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决定休养生息。在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下,晋朝渐渐恢复生气,出现了太康盛世。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在京城的富贵人家都与司马家族沾亲带故,他们整日在司马炎面前吹嘘国力强盛、政通人和,让司马炎开始自负盛名,不再关心百姓疾苦,只专注于富贵奢靡的生活。

这些高官子弟为了证实自己的话,开始肆意攀比,互相斗富。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达官显贵斥资一万两白银只为了吃一顿饭,还觉得索然无味。他们把忠于职守当作是可耻的事,皇帝司马炎还支持石崇与王恺比富。在当时,西晋的整个权贵阶级,上上下下弥漫着奢侈荒淫的风气。

一个国家如果不懂得关心百姓,只一味寻欢作乐,他们的下场会很惨,最终只会被财富反噬。司马炎从一出生便是加官封爵的宠儿,不懂得祖父辈打下江山建立政权的辛苦。一个王朝的倾覆,就在日益腐朽的统治集团之下开始了。

制度实行的弊端

1.助长诸侯势力的“伪分封”

司马炎二十七岁做了皇帝,主管朝政达二三十年,然而,荒淫无度的朝堂风气已经无力辅佐下一代君王。到了他的儿子时,只有司马亮等年长辈分老的大臣,可以说,他们的威望和功名在君主之上,无形之间,诸侯大臣的势力就增强了。

西晋建立之初,司马炎在反思魏国消亡的原因,他认为是皇室力量弱小,受到了种种约束,没有实际权力,才最终被篡位。司马炎想要挽救这一局面,他努力的方向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族力量。

早在周朝时便出现了分封制,也就是君主将土地和军队分配给各个诸侯,再向下分给士大夫,当战事一起,诸侯军队可以随时拱卫京师。到了西晋时,就演变成了“伪分封”。

西晋一共分封了二十七位诸侯,他们都与皇帝同姓,可以说是亲信心腹,然而,他们得到的军队是非常少的,甚至连维护自己的诸侯国都办不到,如何还能做到拱卫京师?除此之外,各个诸侯的闲散职位很多,有的在京城享受奢侈生活,有的做了将军,在外驻守边疆。但反正,并未在自己的诸侯国内安定一方。

这样的做法,使得诸侯国不能独立,朝廷被皇族把控,良将贤才不能被任用,每个诸侯王都有了篡位的心思。

2.任人唯亲的九品中正制

西晋在历史上较为出名的是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基本沿用了汉朝时的推举孝廉制度,汉朝是有人举荐其道德高尚,而西晋则更看重的是家世背景。这个制度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考核的官员都是由名门望族把持,穷苦人家很难再做官。于是,当时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也就导致了西晋的朝廷无人才可用。

民愤积怨已久

西晋的国家根基已经摇摇欲坠,最后一击的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其他家族的诸侯纷纷割据,企图占领皇城。当时形成了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首的局面,他们的声望远远超过势力渐衰的司马家族。

此时在塞外边疆的游牧民族,见中原八王之乱已起,认为这是入侵中原的绝佳时机。在西晋时,这些游牧民族就被赶到了西北寒冷的地区,因此,他们对晋朝一直怀恨在心。八王之乱给了他们入侵的机会,于是游牧民族建立了政权,与中原形成对峙的局面。虽然称之为“五胡乱华”,但参与入侵中原的绝对不止五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入侵,使得中原王朝统一的局面彻底崩溃。

四、总结

西晋曾出现过“太康盛世”,证明了确实有繁华的时期。但后来,皇帝的昏庸、满朝的荒淫无度之风以及弊端种种的制度,动摇了晋朝的根基,而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又彻底击溃了晋朝。由此可见,一个王朝如果只有注重选拔人才和纠正朝纲,才能维持统一的局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马能杀敌,下马懂治国”,唐代各时期儒将社会评价为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儒将,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的皇帝,唐代武将有多厉害

    唐军壁画儒和将在很多人眼里是两个不同群体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两者还有对立,就如许慎对“儒”字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人朱切”;对“将”字的解释是:“将,帅也。从寸,酱省声,即谅切。” “儒”在人们的眼里是代表优雅、才学的士人,历朝历代都比较受尊敬,而对于古代的“将”大家的第一印象就

  • 大唐文化:唐朝铸就了唐诗的高度,唐诗书写了唐朝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和唐诗的资料,唐朝诗有哪些特色,唐朝唐诗简介

    开疆拓土,信仰解放,自由迁徙,这些因素给唐代诗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唐代士子在开放思想的浸润下编织了辉煌的大唐盛世;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摆脱了饥肠辘辘的生活,名门望族,寒门子弟在雍容的大唐生活中尽情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化。大唐一个雍容华贵的代名词,给当代人无限的热情,给后代人无限的遐想。一、文化的繁荣

  • 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与刘宋的大战,刘宋和北魏哪个是正统,北魏攻打刘宋

    自从秦始皇灭六国以来,大一统的观念开始植入每个君王的心中。不论是割据军阀,还是王朝正统,他们都将天下统一,视作自己的责任。而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再度陷入了板荡之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刘寄奴利用他数次北伐建立起的威望,逼迫东晋皇帝退位,建立了刘宋。而东胡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

  • 唐朝搞笑叛乱:屠城洛阳、剑指长安,皇帝认怂后,叛军懒得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的谋反事件,有农民起义,有藩镇割据,也有各种各样的其他造反事件,这些造反的人都希望自己称王称雄,很少有愿意自己善罢甘休的,不过有这么一件奇怪的藩镇叛乱判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例子了,反叛者竟然自己结束了自己的叛乱,因为皇帝没空理他,造反者就自行结束了,可以说这样的历史

  • 萧皇后真的嫁了六位帝王吗,最后一个还是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密和萧皇后,萧皇后一共嫁了几个皇帝,萧皇后与唐太宗的关系

    但乱世就不同了,乱世到来,女性往往会失去丈夫、儿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战利品,那个时候,女性的命运就更加悲惨,真正是身似浮萍。就比如著名的萧皇后,在各种传说和演义中,我们的萧皇后曾嫁过六个人,这六个人在历史上还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说起来都算是帝王级别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李密、处

  • 北宋灭南唐,李煜:我投降!赵匡胤怒回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凭借赵匡胤的军事政治才能,很快就先后进攻并占领了南方的这几个地区,首先是湖北地区的南平,之后是成都,最后直接进军广州。可想而知当时南唐的当家的也就坐不住了,当时的后主是李煜,当时的他也是十分惊恐,马上向赵匡胤投降,并且自动取消了国号。但是当赵匡胤带领大军来讨伐他时,他竟然称自己没有什么过错。他当时听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出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相,让人难以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莫高窟王昭君壁画内容,王昭君莫高窟的照片,莫高窟内部女人壁画

    王昭君是我国四大美人之一,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能留下姓名的女子,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有多重,大家也都有所耳闻,王昭君能在这重重压迫之下,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实在是令人赞叹,而王昭君的品性也自古以来都为人所赞扬。众所周知,王昭君并不是真正的汉室公主,但她却自愿成为公主远嫁匈奴,自愿为两国和平做贡

  • 日本进贡两个绝色美女给唐高宗,宠幸后却吓得将她们关进了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最宠幸的三个妃子,唐高宗与唐玄宗,唐高宗所有妃子

    日本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和风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从中国学习过去的。比如说日本的和服,有心人可以发现,他们的和服样式和中国汉服的样式十分相似,就是因为他们的衣服本身就是借鉴的中国人民的穿着形式。还有他们的文字,不管是平假名还是片假名的创造,其灵感都是来源于中国汉字。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魏徵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徐茂公,唐太宗与魏徵,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纪录片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的魏徵,成画时刚刚去世,生前位居太子太师、郑国公,死后追赠司空、相州都督,享年64岁。魏徵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字玄成。自幼孤苦贫寒,但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志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魏徵终于等来机会一展身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

  • 嚈哒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失利导致灭亡,波斯和突厥则是次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嚈哒的崛起与扩张嚈哒大致起源于乌浒河(即阿姆河)以前200公里的滑国,也就是古代的拔底延城(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嚈哒人最早的称呼就是“滑”。4世纪70年代,乌桓与鲜卑南下与中原王朝融合,趁机崛起的草原第三帝国柔然将白匈奴驱离草原。无奈之下,白匈奴背井离乡,沿者大月氏西迁的路线来到索格里亚那。游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