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南挖出大量甲骨文,内容颠覆历史,学者:不要再给纣王泼脏水了

河南挖出大量甲骨文,内容颠覆历史,学者:不要再给纣王泼脏水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2 更新时间:2024/3/16 21:32:25

对于纣王残暴的记载,始于牧野之战前。战前,周武王和姜子牙曾集中军队历数了纣王的四大罪状,并被收录到《尚书》之中:

“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翻译过来就是,纣王听信妇人之谗言;不认真祭祀;不用父兄亲戚,专用罪犯和奴隶;暴虐百姓。

过了900余年,司马迁又在《史记》中补充了纣王的罪过,比如他宠信妲己,热爱饮酒,营建酒池肉林,驱使男女在其中裸奔。同时纣王还大兴酷刑,为炮烙之法,残害忠良,曾囚禁贤臣微子箕子与西伯侯姬昌,还杀死了多次劝谏自己的比干和九侯。

就这样,从西周到清朝,纣王经过周人、儒者以及明清小说家的不断加工,完全变成了一个残暴不仁、贪好女色、残虐人民的超级暴君,可用永世不得翻身来形容。然而随着甲骨文的不断出土,纣王的真实面目逐渐被揭示。

实际上,纣王是周人对他的贬称,他真正的称呼应为帝辛。众所周知,商朝贵族非常迷信,喜欢用人祭祀天神和祖先,极端残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商朝古墓逐渐被发掘。几乎每座古墓中,都有人数不等的人牲。根据清点和统计,光是已发现的人牲就多达4000余人。

做商朝人的人牲是非常悲惨的。对于用作人祭的奴隶, 或砍头, 或焚烧, 或用刀宰割, 甚至剁成肉酱, 实在残忍不堪。对于战争俘虏, 不但抓住他们的首领, 用作人祭, 而且还在他们的头骨上刻下铭文。而幼年人牲,一般都是直接活埋,简直惨无人道。

而非常讽刺的是,被儒者推崇为“仁君”的武丁,是使用人牲最多的帝王。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时期的甲骨631片,卜辞1006条,一共使用了9201个人牲。例如甲骨文编号56辞的正面写道:“能否用五百个仆奴祭祀! 翻到背面,刻有“ 王固曰” 一句。 意思是殷王武丁观察了卜兆, 决定说:“ 能, 用吧!”武丁轻描淡写的一句,竟将500个活人送入阴间。这就是周人和儒者吹捧的仁君。

反观纣王这一边,杀人祭祀的事例少之又少,据统计不过数十人,平均每年所杀的人牲还不到两个,甚至比西周人更少。试问相比于“仁君”武丁,杀人数比他少几十倍的纣王算什么?实际上,纣王很有才能,很会打仗,丝毫不下于武丁。

根据甲骨文记载,纣王曾征服夷方、人方等多个部落,俘获数万人,将商朝疆域从黄河扩张至长江。然而纣王并未向前代君王那样将俘虏“祭祀”了之,而是饶他们一命,将之充作奴隶。按照当时的标准,纣王都可算作以人为本了。

然而纣王叛经离道的行为,大大得罪了商朝的神权阶层。在这些特权者看来,不用人牲祭祀,简直大逆不道,会激怒祖先和天神。就这样商朝势力颇大的神权阶层背叛纣王,负责祭祀的太师和少师拿着礼器投靠了周人,并将殷商的虚实和盘托出。而在神权阶层的贬低下,纣王也成了“不认真祭祀”的典型,这在当时是弥天大罪。

除此之外,考古学者董作斌曾研究帝辛时期的甲骨文,发现纣王时期的制作、征伐、田猎和祭祀无不整肃,就像一个英明之主。然而纣王似乎有些穷兵黩武,主力大军在南方和东方作战。而此前潜逃的太师、少师将此情况告知了周武王,这才有了武王伐纣。因此董作斌认为,周人对纣王的负面描述,是一种严重的污蔑。

总之,纣王绝非昏庸残暴之主,他思想超前,以人为本,不再大肆杀人。此外,他在用人方便别具一格,唯才是举。即使是奴隶、罪犯,只要有才就会被任用,比如恶来、飞廉,便出身低微。而甲骨文中出现的许多“小臣x”之类的人名,大多是出身卑微之人。但是纣王的所作所为,得罪了他的亲属,比如微子、箕子、比干等人,最终失去了他们的支持。

对于纣王,毛主席也有高度评价:“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而郭沫若也说:“对于帝辛的抹黑是莫须有的”。

更多文章

  • 此人背弃纣王,投靠周武王,逃到境外建一国家,如今此国仍然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纣王对战武王,武王派大军进攻纣王,武王在哪里击败纣王

    箕子,名胥余,乃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也是纣王的叔父。由于封地名为箕,因此史称为箕子。在商朝,箕子以贤能而著称,与微子、比干并成为三贤,官拜太师,专心辅佐商纣王。纣王虽然才思敏捷、武艺过人,但为人恃才傲物,过于目中无人。处理国政时,纣王迷信武力和酷刑。生活上,纣王更是穷奢极欲,肆意地盘剥百姓。然

  • 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火箭都打不到,后羿为何能连续射落九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羿真的能把太阳射下来吗,太阳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后羿为什么不把第十个太阳射下来

    许多古籍中都有后羿射落九日、斩杀妖魔的记载,例如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羿焉日,乌焉解羽。”《海外东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彃之。”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西汉刘安在《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道:“逮至尧之时,

  • 姜子牙既没有神位,又从朝廷出局,却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子牙的神位被谁抢了,姜子牙有多少神位,姜子牙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最可恨的是,申公豹,这个处处刁难姜子牙的反派人物居然也成了神仙。天理何在啊?专干坏事的人,居然也成了正果,还执掌东海成了分水将军?姜子牙那么辛苦,却落了个没有神位。这是什么道理?所以姜子牙很凄凉地问天,难道我错了吗?这是戏中的情节。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姜子牙的结局似乎也有点凄凉。兴兵伐纣,姜子牙才

  • 为什么周朝皇帝要杀死姜子牙的后人?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朝皇帝姜子牙活多久,周朝历史姜子牙的去向,周朝姜子牙最后去了哪里

    齐哀公是齐国第5代国君,东汉学者宋忠评价他“哀公荒淫田游,国史作还诗以刺之也。”不太像个好东西。周夷王是西周第9代国王,也是个历史记录不多的人,在位16年。第3年杀了齐哀公这件事情。那时西周已经开始衰落,但对各个诸侯国还是有影响力的。周夷王的曾祖父就是那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周穆王,统一四夷,西征昆仑,是

  • 后羿打败了仲康,后反被寒浞所灭,仲康之孙少康又夺回了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少康是仲康的孙子吗,后羿抢了谁的王位,仲康与后羿

    太康从小受父亲恶习的影响,学父亲贪图享乐。那时候,黄河下游一带有个有穷国,国君叫后羿。后羿是个神箭手,趁太康外出打猎,轻易攻占了夏朝的首都。太康无家可归,只好在洛水北岸过着流亡生活。后羿攻占了夏都后,为了掩人耳目,不敢自立为王,就让太康的弟弟仲康当傀儡王,自己在幕后操纵国家大权。可是,当时有个叫伯封

  • 刘邦诛杀异姓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后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郡县制与分封制的表格,刘邦消灭异姓王过程,分封制郡县制图解

    起义不久,刘邦就遭到了背叛。刘邦举兵攻打四周县城,将根据地交给了好兄弟雍齿丰邑驻守。恰好魏国旧王公贵族也起兵造反,复了国,重金收买了雍齿投诚。我觉得雍齿投诚有点革命投机的味道,看不起刘邦,不觉得他一个草根能有啥出息,而魏贵族,根正苗红,跟着准没错。大家都喜欢权威,但是有时候权威也会有错,于其相信权威

  • 定军山之战:刘备和曹操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定军山决战曹操,定军山之战深度解析,三国演义之定军山之战

    一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9年,在谋士法正的奇谋下,刘备率军强渡沔水,直接进攻定军山,占据了定军山有利的地形,曹军夏侯渊部来争,定军山之战就此打响。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所以,对于定军山这一兵家必争之地

  • 官渡之战的胜利不仅是曹操的运气,这背后的原因还有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袁绍官渡决战视频,解读曹操官渡之战,曹操对官渡之战的评价

    但是为什么他这个建议不但没有受到袁绍的承认,反而被袁绍挖出了他亲戚犯贪污受贿的行为,或者说违法乱纪的那这个证据。对于袁绍来说,如此关键时刻怎么可能会翻出这件事来压住许攸呢。就是说你获得这场战争胜利重要,还是把许攸这个事件翻出来重要?显然是赢得胜利重要。那么你赢得胜利重要的时候为什么要翻这件事?袁绍和

  • 关羽犯了错,诸葛亮:没事,马谡立了军令状,诸葛亮: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给关羽签军令状,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痛哭,马谡 军令状

    时间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曹魏,马谡立下军令状镇守街亭。怎奈马谡这货只懂得纸上谈兵失了街亭,让诸葛亮原本制定好的北伐计划功亏一篑。事后为了安抚军心,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犯了错误,同样立了军令状,为什么关羽没事,马谡却被斩了?背景不同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是诸葛亮的领导,只要

  • 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只因不听一人,错信一人,没用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兵败官渡,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里,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总结

    首先说他不听一人。这个人就是张郃,张郃的名声很响亮,从最初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到后来曹魏的“五子良将”,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应该是乌巢了,当时防守的淳于琼因为贪酒误事,导致乌巢大火,而当时袁绍知道后,立刻让袁谭、审配、张郃等人前来商议,当时有两个不同的建议,张郃主张救援乌巢,而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