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元璋的英雄时代
朱元璋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皇帝当中,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穷人”,无权无势,他出过家,要过饭,哪怕是在进入军队中以后,也没有任何的人脉关系,像他这样的人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简直就是奇迹。
不过朱元璋很有智慧,他虽然没有别的帝王起家所应该拥有的一些基础,但是他胸怀大志,而且把天下时势分析得很透彻。
蒙古王朝虽然一统江山,而且不断的向外扩张,实现了领土的扩大,但始终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再加上统治后期的腐败和残酷,让很多汉人忍受不了,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看准了这一点,就知道联合大众,带领各地起义,推翻蒙元统治,建立起大明王朝,让中原王朝再次回到正统之中。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年王朝通常都是以“汉”为正统,不管是在哪一个朝代,只要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政权,民众的心中都会有很大的“不满”,他们会认为这是对江山社稷的侮辱,也总会想方设法的回归到他们心中的王朝。
另外,元王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在推进统治和维护稳定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打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旗号,杀害了不少的汉族人。
当朱元璋推翻他们的时候,自然也是顺应民意。对于后来的王朝来说,它依旧可以延续固有的轨道,继续朝封建社会的方向发展下去,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会被人们认定为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英雄。
二、鲁迅对朱元璋的评价
鲁迅说:“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称呼的”。
从对朱元璋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和其他人的观点不同,大家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维护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鲁迅却认为朱元璋和蒙元时期的统治者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皇宫里面换了一个主人而已,那个世界,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那么朱元璋到底做了什么,会让鲁迅这么评价他呢?
朱元璋在没有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对元朝的帝王都是持“讨伐”的态度的,二者之间界限分明,可是等到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政治利益和统治优势,他不得不把元朝时期的帝王搬进帝王庙,按照传统礼仪进行供奉和祭拜。
鲁迅认为朱元璋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是他“奴性”的表现,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够当上皇帝,而并非真的为广大民众着想。
另外,朱元璋在登上皇帝位置以后,也开始大规模的屠杀汉人,就连当初一起跟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都没有放过,这让鲁迅很反感,认为朱元璋的处事方法和蒙古人的没有什么不同,他只是代替了那些蒙古人而已。另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巩固皇权,实行的一系列政策让底层民众苦不堪言,比如海禁政策。
三、我们的态度
朱元璋是历史人物,有贡献,也有过错,但我们不能笼统而谈,毕竟距离那个时代太远,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因此,我们要坚信他做出的贡献,对于过错,也要结合时代的具体特点,再去认识他为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