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扈三娘为何选择王英?李逵真不懂,宋江裝不懂,王英不想懂

扈三娘为何选择王英?李逵真不懂,宋江裝不懂,王英不想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49 更新时间:2024/1/15 11:59:59

一丈青(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推却不得,两口儿只得拜谢了。晁盖等众人皆喜,都称颂宋公明真乃有德有义之士。(节选第五十回)

可是,不要忘记了!除了扈成,扈家庄上上下下都被李逵屠杀了干干净净,扈三娘和梁山之间存在不共戴天之仇,何来的义气深重一说?

再者说,李逵作为宋江的心腹,宋江不可能不知道李逵的屠杀扈家庄一事?

还有,单单凭李逵一个人不可能杀光扈家庄一、二百口人?

最后,李逵屠完扈家庄为何主动向宋江请功呢?

上述的不寻常,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宋江私底下安排了李逵屠杀扈家庄的任务。等到宋江把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夷为平地回水泊梁山。

扈三娘自然明白扈家庄上下是被宋江所杀的现实,宋江成为扈三娘不共戴天的仇人,扈三娘又如何会嫁给宋江呢?

即便王英再好色、再下流、再矮黑也比嫁给仇人宋江好!

只要不是宋江,扈三娘可以嫁给其他任何人。

当初,宋江活捉扈三娘的时候,宋江连夜把扈三娘送回梁山,送到宋太公处。宋江想娶扈三娘的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扈三娘为了断绝宋江想娶自己为妻的想法,扈三娘的做法更绝情,直接认了宋江的父亲宋太公为义父,宋江和扈三娘成为了义兄妹,如此一来,无论如何宋江也不能娶扈三娘为妻子了。

没有办法的宋江只能把扈三娘嫁给其他头领,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王英。

一方面宋江曾经当着燕顺、王英、郑天寿等人面,答应了替王英找一门亲事。把扈三娘嫁给王英可以成全宋江“呼保义”的美名,

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恶心扈三娘,既然扈三娘看不宋江,宋江把就扈三娘嫁给梁山最好色、最下流的王英(当时梁山),恶心死扈三娘,毁掉扈三娘。和张大户倒贴钱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如出一辙。

自从,扈三娘认了宋太公为义父,彻底得罪宋江之后,扈三娘已经无路可走了。对于扈三娘而言,嫁给谁都一样,反正心死了。宋江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明白扈三娘为何选择王英?宋江只是故意装不懂罢了。

其他好汉应该真不懂:扈三娘为何选择王英?尤其李逵,他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把宋江的假面揭开过。

李逵道“……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指扈三娘)成亲,便又思量阿舅,丈人。”宋江喝道:“你这铁牛,休得胡说!我如何肯要这妇人?(节选第五十回)

而如今,宋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把扈三娘嫁给王英,李逵自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便李逵知道,宋江有娶扈三娘为妻子的想法,他也想不明白。其他不知道宋江有想去扈三娘为妻的想法的头领,自然真不懂【扈三娘为何选择王英?】

因为相比较而言,扈三娘曾经原配未婚夫祝彪,比王英强太多了!

……中间拥着一个年少的壮士,坐在一匹雪白马上,全副披挂了弓箭,手执一条银枪。石秀自认得他,特地问老人道:“过去相公是谁?”那老人道:“这个正是祝朝奉第三子,唤做祝彪,定着西村扈家庄一丈青为妻。(节选四十七回)

抛开【所谓】的立场,祝彪绝对是相貌堂堂、武艺超凡的美少年。如果说扈三娘看不上青梅竹马、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祝彪,绝对没有可能看上又矮又黑又下流的王英。

其他头领不懂,李逵更不懂,既然扈三娘选择了王英,那么梁山就会大办宴席,对于李逵等人而言,有酒有肉就够了,其他的不重要,更不用懂。

对于王英而言,他根本不想懂,扈三娘为何选择自己?因为王英落草清风山时候,他抢夺刘知寨的夫人做自己的压寨夫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色欲。今天既然有比刘夫人更加漂亮,更加英雄的扈三娘做自己的压寨夫人,王英自然高兴。他不会去管,曾经宋江有想去扈三娘为妻的想法。更不会管,扈三娘看上自己什么,只要愿意和自己拜堂成亲,满足王英自己的好色欲,其他不重要,酒肉也不重要。

其实,扈三娘选择王英也是扈三娘无奈之举,无路可走,至于为何扈三娘选择王英?李逵真不懂,宋江裝不懂,王英不想懂。作为读者的我们,不得不懂!

文丨红楼小黑

原创文章,欢迎一起讨论,营造和谐的读书场所!

参考:

《水浒传》百回 袁无涯刊本

《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传》

《水浒传》百二十回 张竹坡点评版本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岳飞文化不高,但是喜欢和哪种人接触,他一共娶了几任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岳飞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岳飞一生经历简介,正史中的岳飞是个怎样的人

    岳飞自己虽是一位农家子弟,文化不高。从军以后,尤其是成为大将以后,却特别喜欢和文士接近。在他的幕僚中,逐渐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于抗金事业的知识分子。岳飞经常与他们讨论历代兴亡的得失,切磋古往今来一些名将的兵法与谋略的高低。闲暇时,亦常与士大夫应酬往返、赋诗填词。古代的一些名将,是岳飞久慕并为之景仰的英雄

  • 戚继光曾用大竹竿杀倭寇,是没钱造武器吗?2个原因道出他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继光杀了多少倭寇,戚继光抗倭寇真正原因,戚继光为什么要打倭寇

    试想一个连功臣都不放过的皇帝,谁会真心替他卖命,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当时很多人抱着有多远离多远的态度,宁可少做,绝不多做。如果说朱元璋仅仅是毁了一代名将,而明英宗则是扼杀明朝名将的希望,为何这样说呢?明英宗继位的时候,因为是一个孩子,大权由母后孙太后把持,在这样条件下生活的孩子难免有一点的叛逆,在宦官

  • 明代第一妖人:13岁苦练奇术,祸害99名女子,24岁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谢员外膝下无子,只有女儿谢采芝。谢采芝年方十八岁,生性娇小,楚楚动人。每月的15号去玉皇庙为父母祈福,引来无数富家公子跟随,无数平民百姓围观,一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那天晚上,谢员外夫妇正在客厅里谈论女儿的婚事,突然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喊声。谢员外心里想着,于是就让家丁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回来禀报,

  •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王朝就垮台了?太监王承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崇祯杀魏忠贤后悔了吗,王承恩与魏忠贤的关系,崇祯太监王承恩

    与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相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并无显赫家世背景,所以,为保证自身统治地位的稳定,朱元璋便将许多权力收归中央,以此保证自身地位的稳固。尽管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能够凭借着自身出众才能,确保皇权尽可能地集中,可他的子孙后代们,却并不能像他一般有着出色的表现,这也使得中央皇权出现分散情况。明朝

  • 手撕渣男的李清照:遇人不淑,不如独自美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清照如何手撕渣男,李清照20首宋词,李清照花谢花飞花满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他的父亲是李格非,苏轼的学生,生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继母是侍郎王圭的女儿。他的父亲是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为什么在这里要用那么多笔墨写她的家庭呢,因为我想说明两点:一是才情基因,二是家庭所给与的教育环境。这家庭配置特别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李清照成就极

  • 明代异闻录之吓破胆的张秃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代天师异闻研究,张秃子,明代奇人异事

    张秃子因为是独生子,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什么重活都不让他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这个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所以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张秃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同时他还为人凶狠狡猾,且刁钻撒泼,很多时候都蛮不讲理,只要有人惹了他,那么他必定不依不饶的要那个人给他赔偿,直到他满意为止。他的这种性格其父母是直到

  • 朱元璋当年做的一个决定,使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借月饼是怎么回事,中秋节吃月饼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为何称月饼为福饼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段历史故事就与月饼有关。我们知道我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保持了在中秋节这一天全家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的习俗,那么你知道吗?这个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这其中有一个流传非常广泛的说法,是说这种古老的习俗与当年的朱元璋有一定的关系。那个时候朱元璋起义军还并没有完全的取得成功。

  • 明朝皇帝都奇葩之和尚皇帝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皇帝朱元璋是讨饭和尚,朱元璋评价和尚,朱元璋怎么对待和尚的

    1382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了,这位生于安徽凤阳的地道农民,本名朱重八,朱重八的父亲叫朱五四,爷爷叫朱初一,哥哥们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看到老朱家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理解,为啥都是以数字为名。据清朝人俞樾的《春在堂随笔》第五卷中曰:“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也就是

  • 崇祯十五年第三次被围,开封到底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杀了多少大臣,崇祯十五年完整版,经典传奇崇祯

    劫余开封水灾之后,逃到黄河以北的难民虽然跳出了火坑,却还没有脱离苦海。最初,他们遭到侯恂部下官兵的抢掠,御史王燮杀了几个典型示众,总算刹住了歪风。此时已经是初冬,天气渐冷,难民们形如傀儡,“奄奄气息,骨肉伶仃。或倒卧道旁荒草中,或投宿古庙破寺内,药饵无从,汤水难得……昔富贵殷实之家,顿成他乡流离之鬼

  • 明朝历代皇帝长子出生时,他们多大年纪,朱棣最早当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皇帝朱棣有几个儿子,老梁讲明朝皇帝朱棣,明朝朱棣的历史

    明朝和清朝不同,清朝“立贤不立长”,所以长子不一定有好结局,比如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是被幽禁赐死的,道光帝的长子奕纬是被其一脚踢死的。而明朝的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因此长子在明朝的地位是很高的,那么是不是所有长子都顺利继承了皇位呢?明太祖朱元璋:他的长子,我想不用多说了,就是虽然英年早逝,却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