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乾隆的皇帝梦
1735年,雍正皇帝因病去世,将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当时乾隆年仅25岁,正是风华正茂,为国家建设出力的大好年龄。
乾隆登基之后,作风与雍正截然相反,雍正是一个铁面无私、严肃刚正的皇帝,而乾隆则是宽宏大量、仁义治国之君,一时间赢得天下民众一片叫好,乾隆顺势还给自己死去的叔叔们平反,重新恢复爵位,还有自己的哥哥弘时,乾隆一样恢复其爵位。
可以说就当时的环境而言,乾隆这样的政策十分得民心,并且顺应天下大势,可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凡事过之则不及,可以说乾隆的过分仁义与宽宏大量,为清朝后期的江山社稷以及国家综合实力埋下很大的隐患,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我们继续说乾隆皇帝,他登基之后一直没有立太子,可是雍正之前发明了一种秘密立储的方式,也就是大臣可以提出建议要求皇帝及时立储。乾隆对这些大臣十分厌烦,他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完全不用考虑立储之事。
就这样,乾隆挨到了接近六十岁,大臣们更加慌了,纷纷建议乾隆尽快立储,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万一乾隆哪天突然离世,这个国家怎么办,这可是大事情。
每天大臣都不厌其烦的建议乾隆,乾隆实在不耐烦,就在68岁那年表明说:
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为何是在位六十年呢?因为乾隆的爷爷康熙在位六十年,创下了清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乾隆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与爷爷相提并论,但是又不能超越爷爷,要不然大家有意见。
其实乾隆说这句话,不过是为了稳住大臣,让他们闭嘴不要再烦自己,他爷爷康熙8岁登基,68岁去世,当了六十年皇帝,他自己25岁才登基,要到85岁才有六十年,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年龄,都是一个迷。
二、乾隆让位
造化弄人,世事无常,乾隆活到85岁依旧精神抖擞,一点问题没有,感觉自己还可以再做几年皇帝,可是当初已经说出那种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怎么能反悔呢?
无奈之下乾隆于1795年立下太子颙琰,次年禅位给太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嘉庆皇帝。乾隆禅位时,再三提醒嘉庆:
寿跻八旬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
意思就是国家需要自己,江山社稷也需要自己,并且自己不想退位,可是那些大臣实在太烦自己无奈只能这样做。其实这个意思嘉庆也应该明白,就等于叫嘉庆配合自己继续演戏,实权还是乾隆控制,嘉庆做个名义上的皇帝即可。
这不,嘉庆登基不久,乾隆继续说:
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秉承,不致错失,岂非国家天下之大庆。
这句话就是提醒嘉庆,你还没有经验,遇到国家大事,必须来找我,我给你参考一下再做决定,这样才是对天下负责的态度。话说到这个份上,嘉庆当然也明白乾隆的意思。
再者而言,嘉庆即使不想听从父亲的话也没办法,因为乾隆让和珅在朝中牵制着嘉庆,嘉庆的一举一动乾隆都知道。原本嘉庆还想反抗一下,后来发现反抗无用只能接受现实。
1799年,乾隆寿终正寝,享年89岁,成为中国古代皇帝正史记载中最年长者。乾隆去世后,嘉庆终于可以掌握大权,次年(嘉庆四年),嘉庆就开始对和珅进行处置,有人觉得嘉庆是为了治理贪污,实际上根本不是这回事,嘉庆收拾和珅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想要实现君主集权,让自己能够真正成为皇帝,拥有绝对权威。
结语
这就是真实历史上乾隆让位给嘉庆的原因,虽然没有那么正气凛然,但是背后蕴含的哲学以及道理,还有反映出来的人性弱点,值得我们深思!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