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东汉建安六年,郡里面安排司马懿为上计掾,到许都向朝廷汇报工作。当时,曹操担任司空,就想让司马懿担任自己府中的属官。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所以推脱自己有风痹,身体无法活动。曹操不相信,夜间派人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七年后,曹操担任丞相,再度派人去征召司马懿,并且放出狠话,“若复盘桓,便收之”,曹操的意思是说如果司马懿再推脱,就逮捕他。司马懿非常害怕,不得已才出来做官,担任丞相府的文学掾。以上这段记载出自唐朝初年,由官方编著的《晋书》。按理说《晋书》是正史,怎么可能会存在虚假内容?
您别忘了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司马懿装病,不愿为曹操效力这件事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史料来源问题。上书的这段记载虽然写在《晋书·宣帝纪》之中,但唐朝人编写的在写这段时,完全抄录的王隐的《晋书》以及孙盛的《晋阳秋》。王隐、孙盛都是东晋时期的史官,他们自然站在晋朝官方的立场,来塑造司马懿的形象。
其次,曹魏时期官员的记载。鱼豢经历了曹魏后期、西晋初期,他还在曹魏担任过郎中。鱼豢大概是司马迁的粉丝,他以个人身份撰写了一部史书,名叫《魏略》。这本书由于是私人撰写,所以没有对当时的显贵进行避讳,曹操、曹丕等人的丑行都被记载下来。虽然《魏略》这部书已经失传,但仍有部分内容流传了下来,其中就包括司马懿的事迹。
当时,曹洪身为曹魏宗室,位高权重,但他本人才疏学浅,因此想让司马懿去做他的属官。司马懿瞧不起曹洪,于是拿着拐杖装病。曹洪很生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就征召了司马懿,司马懿“乃投杖而应命也”。这种形成了一种比对,说明司马懿没有拒绝曹操的征召,而是拒绝了曹洪。
再次,曹操与司马家的关系。许多人认为曹操是阉宦的后裔,而司马懿出身世家,所以司马懿看不起曹操,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曹操与司马家有很深的渊源。司马懿的父亲名叫司马防,在汉末担任过洛阳令、京兆尹等职务,曹操初入仕途,就是在司马防的推荐下,才担任洛阳北部尉。两人的关系很好,曹操做魏王后,还请司马防到邺城饮酒,回忆往事。
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已经在曹操麾下做官。当时,司马懿年纪尚轻,名声也不高,根本没有引起曹操的注意,所以有人评论道,“且言不欲屈节曹氏,亦可笑也!”司马懿出山后,也没有引起曹操的重用,没什么存在感,仅担任一些闲散职务,不过他却成为曹丕的属官。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司马懿才得到重用,成为重臣。
参考资料:1.《三国志》;2.《晋书》;3.《魏晋南北朝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