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毛遂,是不是被郭开害死的,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毛遂,是不是被郭开害死的,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8 更新时间:2024/1/17 16:23:24

[var1]

(《大秦赋》中的毛遂) 那么,真实的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毛遂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便是“毛遂自荐”后的使楚之行。在楚王宫,毛遂慷慨激昂的陈词,挟持并震慑住了楚王。逼迫他歃血为盟,签订合纵条约,派兵救赵,解邯郸之围。 回顾历史,毛遂之所以能有这一路神级表现的机会,都源起于赵武灵王和平原君赵胜这对父子。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东周太庙因逞能举鼎,砸断胫骨而亡,年仅23岁。因为他没有儿子,因此秦国内部爆发了激烈的王位争夺战。秦惠文王后和芈八子各自拥立自己的儿子,前者拥立公子壮,后者拥立公子芾。此时,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并非首选,毫无机会。不过,赵国仗着自己很强大,横插一杠子,赵武灵王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国为王,是为秦昭襄王。 时间一晃45年后,公元前262年,秦军在野王之战中大败韩军,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割裂开来,使其成为飞地。韩王欲献上党与秦以求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配合韩王,竟然率军民及十七城投赵。

[var1]

赵孝成王剧照) 此时主政赵国的是赵武灵王之孙赵孝成王。是否白捡这个便宜,赵国内部也有分歧。平阳君赵豹以为不可,何必捋虎须引火烧身。平原君赵胜却认为不捡白不捡。赵孝成王接受了平原君的建议,派赵胜前去接收上党。

而接手以后,果然惹火烧身,引发了后来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军元气大伤。长平之战后,秦军趁势推进,于次年围攻邯郸,三年艰苦卓绝的邯郸保卫战由此爆发。 无论是长平之战还是邯郸保卫战,秦国的在位君主,就是被赵武灵王不远万里送回秦国的公子稷秦昭襄王。平原君赵胜接受上党的建议,又让赵国惹祸上身。秦军围攻赵都邯郸,三年不克,赵国也筋疲力尽。这才有了“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及19门客前往楚国求援之事。 毛遂的楚国之行,可谓是大获成功。不但解了邯郸之围,而且自己从此被平原君赵胜视为上宾,也被赵孝成王所赏识。 前来救赵的魏楚援军的统帅,前者为“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后者为春申君黄歇,促成“战国四公子”之三齐聚邯郸,也是史上一大美事! 《大秦赋》中,毛遂因卷入王室内斗而被郭开暗算。正史上,毛遂的事迹并不多,结局也并无明确记载。但有两个版本流传下来,一是抗燕而死,二是抗秦而死。

[var1]

燕王喜剧照) 公元前251年,燕国相栗腹出使赵国,为赵孝成王祝寿。回国后栗腹劝说燕王喜发兵攻赵,认为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后,其国内壮年已经丧失殆尽,而少年又尚未长成,不如趁机去捞个便宜。燕王喜于是发兵60万攻赵。

赵孝成王欲用毛遂为将,毛遂三番五次推却而不可,于是率军与燕军作战,失败后无颜回国,自刎于深山。 不过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历史上明确记载,是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在“鄗代之战”中大败燕军,突进燕境500里。栗腹兵败被杀,燕国割五城以求和。 另一种说法是公元前228年,秦军攻赵,赵国军民进行了激烈抵抗,最终兵败国破,赵国投降,毛遂也在此战中战死。 不过,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毛遂都死于沙场,也不失为一时豪杰。结合毛遂在楚王宫的英勇表现和强大气场,影视剧中设定的卷入宫廷内斗被郭开暗算的窝囊死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抗燕或是抗秦,毛遂都死于沙场。但有一个问题,前者发生于公元前251年,后者发生于公元前228年。史官的一时疏忽,却造就了毛遂生命23年的时间差,这实在有些荒诞。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吕不韦究竟是什么形象,仅是个投机商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吕不韦简介,历史上吕不韦真实身份,历史人物评价吕不韦

    作为经典故事《奇货可居》的“总导演、总编剧和总策划”,吕不韦可谓是成就秦始皇的核心人物。然而,正是由于“奇货可居”太过传奇,留给后人的遐想空间和谈资太多,直接导致了后人对吕不韦的认知出现了片面和偏颇。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极其响亮,但一提起吕不韦,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他就是个投机分子,浑身充满着商

  • 孔子被弟子气到飙脏话,没想到流传至今,成为老师批评学生的句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的10句脏话,孔子被学生气得说了哪句脏话,孔子教育弟子经典语录

    [var1]孔子经常在各国之间游历,出自他手的徒弟更是个个都是人才,这也使孔子成为众多教师的楷模。虽然孔子被称为圣人,但是他本身却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气的时候也会发火,甚至逼急了也会爆粗口。他的学生宰予就是这么一个学生,气的老师爆出千古名句。想必这是他没想到的。[var1]宰予是孔子手下著名弟子

  • 南窑庄出土燕国铜壶,将壶内的东西取出来,还发现叫不出名的金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出土燕国铜壶,燕国铜壶内部图片,南宋鹰嘴壶

    [var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2年1月10日,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的村民正在修农田。在挖水渠的过程中,一位姓万的村民感觉铁锹触碰到一个“硬东西”,他连忙喊身旁的两位兄弟过来,当他们将硬东西从

  • 华督:强夺孔子六世祖母,比“西门庆”更可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六世祖母谁厉害,华督简介,华督杀孔父夺其妻

    [var1] 西门庆欺男霸女、胡作非为,武松杀了他,可谓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看看就好。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比小说家虚构的西门庆更加可恨。 [var1] 此人叫华督。 华督是春秋宋国的贵族,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 宋殇公(名与夷,宋宣公

  • 勾践去世后,越国内乱不断,最终被楚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勾践死后越国多久被灭,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复国后越国现状

    [var1]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卧薪尝胆后,越国逐渐强大。公元前473年,勾践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

  • 勾践卧薪尝胆19年后灭掉吴国,成春秋一霸,为何很快就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勾践怎么努力灭掉吴国的,勾践灭吴国失败的原因

    不过小说写得再精彩,也没有真实的历史来得刺激,历史上关于复仇的故事也非常多,其中被人们提起的,显然就是春秋时期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 吴国的斩趾之仇 说起勾践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他的名字其实不叫勾践,而是叫做鸠浅,之所以在史书上被称为勾践,那是因为当时的越国为蛮夷之地,与中原的语言完全不同,因此中

  • 功绩卓越的吴起,却在历史上有着杀妻的骂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起杀妻拜将的真实结局,吴起真的杀妻求功名了么,历史上吴起的资料

    历史上的名将众多,但是能真正做到一辈子无败绩的却是寥寥无几,而战国吴起则是其中之一。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还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鲁国时曾为鲁穆公率军大败齐军,在魏国时训练出了战国最精锐的步军——魏武卒,投奔吴国后又进行了“吴起变法”。可以说,吴起一

  • 楚国李园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干掉了如日中天的春申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楚国的李园之死,杀死春申君的李园下场,楚国的春申君简介

    于是这种事情看起来就很像儿戏。我们在史书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这种情况,就是昨天还在叱咤风云,今儿晚上因为某个阴谋诡计,被哪个小人暗算了,小人当道成了权臣,原来的这位却就被拉下马来。春秋战国的政治不是政治,这样的政治或者一个女人,或者一碗鳖汤,或者一句玩笑话,都会崩盘。看透了本质的,就很会利用阴谋诡计来搞

  • 失意的老将廉颇为什么不去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廉颇后面投靠秦国了吗,历史中的老将廉颇,为什么廉颇不去秦国

    宋襄公以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取得胜利,成为诸侯称霸的主旋律。反倒是廉颇这种秉承着礼法的“德圣”和时代格格不入。他觉得只有在正面战场马革裹尸取得战功或者在朝堂死谏之人才是英雄,所以在初期,他非常看不上蔺相如这种动动嘴就能居高位的“说客”和“小人”。假如去秦国,必定坐实郭开的谣言请注意,廉颇姓赢不姓廉

  • 长平之战被围后,有上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

    [var1]古代战争史上仅此一例的一比一包围赵国内力雄厚,堪称五绝级别的顶尖高手。然而,面对秦国这位中神通,赵国内力逐渐不支。在内力即将耗尽的情况下,赵国选择了变化打法,不再站着不动拼内力,而是选择拼招式。于是赵括替换下了以守为攻的廉颇,成为了长平之战赵国的最高统帅。历史给我们的答案是范雎谣言导致赵